《物理所连续刷新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6-19
  • 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是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升级的基础。开发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将进一步促进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低成本和多场景应用。铜锌锡硫硒太阳能电池(以下简称CZTSSe电池),是新一代硫族化合物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材料组成元素丰度高、材料和器件制备成本低、材料和器件稳定性高、环境友好、产业技术兼容性高等诸多优势,是清洁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提高CZTSSe太阳能电池效率是当前阶段该领域发展的核心,是国内外团队共同追求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孟庆波团队自2016年开展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以来,通过对CZTSSe材料和器件更深入的物理和化学认识,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先后报道了CZTSSe电池电荷损失和缺陷性质分析、环境友好水溶液体系金属-分子配位调控、薄膜生长模式调控、材料生长动力学协同调控等系列成果(Nat. Energy 2023, 8, 526; Adv. Mater. 2022, 34, 2202858;Adv. Energy Mater. 2021, 11, 2102298;Nano Energy, 2020, 76, 105042;Sci. Bull. 2020, 65, 738;Nano Energy 2020, 89, 106405;Joule, 2020, 4, 472)。在此基础上,该团队于2022年创造了CZTSSe电池13.6%认证效率,刷新了该电池世界纪录,并被著名太阳能电池专家Martin Green教授主编的国际权威电池效率统计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 (Version 60)”收录。
    最近,该团队通过更深入科学理解和技术攻关,在该方向取得了进一步进展,创造了14.9%的电池认证效率。该结果已被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发布的“Best Research-Cell Efficiency Chart”收录。NREL发布的Best Research-Cell Efficiency Chart是太阳能电池领域国际最权威的效率统计表,只严格审查收录经过独立、公认的测试实验室确认并经过标准化过程报告的电池效率。这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开展太阳能电池研究以来第一次被NREL统计收录。
    CZTSSe太阳能电池首个认证效率(9.7%)于2010年被NREL收录,并于2014年达到12.6%,但之后长达7年时间一直未获突破,电池效率进入发展瓶颈期。直到2021年,我国科学家通过环境友好溶液体系取得了新进展,获得了13.0%认证效率(NREL),为打破CZTSSe电池效率瓶颈带来了新曙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团队的最新成果则在13.0%效率基础上提高了近2%(绝对效率)。这一进展代表了CZTSSe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巨大突破,也代表该电池及其关键核心技术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突破同时为以CZTSSe为代表的新型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图1. NREL最新发布的最高电池效率纪录表(Best Research-Cell Efficiency Chart)

相关报告
  • 《前沿 | 物理所-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胡思思
    • 发布时间:2025-01-06
    • 铜锌锡硫硒化物(Cu2ZnSn(S,Se)4,简称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其环保、低成本和高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纯硫化物Cu2ZnSnS4(CZTS)是基于硒的kesterite材料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合金化金属元素(如Cd、Ge或Ag),CZTS带隙可以在1.3–2.1 eV范围内调节。 然而,纯硫化kesterite电池的光电性能仍面临重大瓶颈,认证效率多年来仍保持在11%左右。主要限制因素在于开路电压(VOC)较低。梯度带隙是缓解这些问题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但由于围绕控制元素分布的挑战,还没有在锌黄锡矿太阳能电池中有效地实现。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Kang Yin, Jinlin Wang, Licheng Lou, Fanqi Meng,Jiangjian Shi,罗艳红Yanhong Luo & 孟庆波Qingbo Meng等,在Nature Energy上发文,提出了一种通过Cd合金化的预结晶策略,成功实现了溶液处理CZTS的梯度带隙工程。 一方面,预结晶策略诱导了CZTS薄膜中的均匀成核,从而减少了薄膜生长过程中强烈的垂直质量传输;另一方面,改善了CZTS的初始晶体质量,进而提高了Cd的扩散屏障。这些综合效应使得在CZTS吸收层中成功实现了显著的Cd梯度。 Cd梯度CZTS具有以导电带为主导的梯度带隙,显著促进了载流子的输运。Cd丰富的CZTS表面改善了kesterite/CdS的导电带对准,并减少了界面缺陷。还实现了认证的全面积电池效率为13.16%,并显著降低了VOC损失,相比于先前的研究结果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成果标志着纯硫化kesterite太阳能电池的一大突破。 图1: 预结晶对硫化过程的影响 图2: 元素和能带梯度 图3: 薄膜和器件的光电特性 图4: 光伏器件的性能
  • 《刷新纪录!德国科学家将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至22%》

    • 来源专题:广州能源研究所信息监测
    • 编译者:giecinfo
    • 发布时间:2016-04-07
    • 德国巴登符腾堡太阳能和氢能源研究中心(ZSW)刷新了一项新的欧洲纪录。斯图加特科学家将由铜铟镓硒(CIGS)制成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至22%。 此项CIGS新技术倍受太阳能行业青睐,将很快替代传统硅太阳能电池,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此新型电池表面积为0.5平方厘米,符合测试电池专业标准,利用实验室喷涂机制成。并且未来几年可能效率会达到25%。 研究人员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才得以刷新此记录。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对此项新纪录进行认证。ZSW现在只比当前世界纪录落后0.3个百分点。 来源:集邦新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