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粉中的微塑料污染会破坏海洋生物矿化》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4-11
  • 最新研究揭示,基于PET的亮片微塑料能够积极影响海洋环境中的生物矿化过程,引发了对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长期环境影响的新的担忧。这项由圣三一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团队领导的研究发表在《环境科学欧洲》杂志上,表明这些微塑料促进了碳酸钙(CaCO3)矿物的结晶,可能影响到海洋钙化生物的生长和稳定性。 研究团队模拟了海水条件,研究了六种不同类型的PET亮片,以确定其表面特性如何影响Ca-Mg碳酸盐矿物的形成。通过使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研究人员发现,亮片微塑料为CaCO3的结晶提供了场所,加速了矿物形成,并有可能改变海洋生物的骨骼结构。此外,研究还展示了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亮片表面就能发生结晶化。这一快速过程也可能加速微塑料降解,增加有害颗粒物在海洋环境中的释放。 “我们的发现表明,PET亮片可以作为碳酸钙形成的人工模板,这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研究的主要作者Kristina Petra Zubovic说道。“这一过程可能影响依赖稳定条件进行生物矿化的海洋生物的结构完整性。” 
  • 原文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5-04-microplastics-pollution-glitter-disrupt-marine.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举行听证会讨论消除海洋塑料污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10-11
    • 世界海洋正面临许多不同的挑战,但海洋废弃物(特别是塑料)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估计,每年有176亿磅塑料进入海洋,造成环境和经济损失。解决这一全球危机需要各种解决办法。 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内政、环境和有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举行了题为“海洋碎片: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的听证会。会上描述了海洋废弃物问题的复杂性:塑料和海洋条件类型的变化、污染率上升以及对个人、栖息地和食物网的多层次影响。海洋塑料的已知影响很多,包括直接影响(例如海洋生物在废弃渔具中纠缠)和间接影响(如光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主席Betty McCollum要求就解决这一问题所需的资金类型提供投入。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项目管理/政策副主任Stephen Guertin先生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生态系统任务区副主任Anne Kinsinger女士同意目前获取的额外资金的制度已不再适用于发生极端天气时进行清理废弃物等活动。他们认为,在预算框架中列入一个项目或其他量化方法,将更有效地解决海洋废弃物问题。 小组成员就国会应支持哪些具体研究领域征求了意见,包括标准化污染物的测量和定义,以设定基线进行比较,并确保世界各地实验的可复制性,同时研究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例如微塑料在饮用水和海鲜中可能产生的化学污染。 主席Betty McCollum认为需要共同努力,改善沿海废弃物管理,确定污染的可能来源,了解运输方法,并制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和缓解战略,以解决这一全球垃圾问题。在制定针对塑料污染的政策时,必须注意塑料污染源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必须将微塑料和大型塑料考虑在内。不能错误地认为一项政策将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 (刘雪雁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海洋塑料正在改变海洋生物栖居模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12-17
    • 沿海植物和动物开启一种依赖塑料污染在开放海洋中生存的新方法。12月2日发表在《科学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了在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数百英里外的垃圾带生长的沿海物种。 表面洋流将塑料污染从海岸带入到旋转的洋流捕获漂浮物的区域,这些漂浮物随时间积累形成了海洋塑料环流。世界上至少有五个被塑料污染的环流,或称“垃圾带”。位于加州和夏威夷之间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拥有最多的漂浮塑料,在超过61万平方英里的区域内覆盖着估计有7.9万公吨塑料漂浮。虽然“垃圾带”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大部分污染都是微塑料,小到肉眼无法看到,但像网、浮标和瓶子这样的漂浮物也会被卷入环流,携带着附着上面的沿海生物。 研究人员称这些区域为“Neopelagic”。2011年日本海啸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几年里,有近300个物种残骸随着海啸漂流过太平洋,之后研究人员开始怀疑沿海物种可以利用塑料在开放的海洋中存活很长一段时间。但到目前为止,在公海上发现塑料上沿海物种的证据还很少。研究人员创建了模型,预测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最有可能堆积塑料的地方。在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研究人员设法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收集了103吨塑料和其他碎片,并进行了物种分析。结果发现许多沿海物种,包括海葵、水螅和虾状片脚类动物,不仅依靠海洋塑料生存,而且是茁壮生长。 对海洋研究人员来说,这种“新开放”群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范式转变。研究人员表示,到目前为止,公海还不适合沿海生物居住,部分是因为栖息地的限制,另一部分因为那里是食物荒地。但新发现表明这两种观点并不总是成立的。现在塑料提供了栖息地。研究人员仍在猜测,究竟是因为塑料本身像一个礁石,吸引了更多的食物来源,还是因为塑料本身进入了环流中现有的生产力热点。 公海上原本存在的很多本土物种,也以漂浮的碎片为栖息地。新物种的到来可能会破坏公海几千年来稳定的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争夺空间,也在争夺资源,甚至形成物种入侵威胁,而人们对这些知之甚少。研究人员估计,到2050年,全球累积塑料垃圾将超过250亿公吨。由于气候变化,地平线上的风暴更猛烈、更频繁,预计更多的塑料将被推向大海。长期被忽视的塑料污染副作用可能很快就会改变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张灿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