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创造二维材料双异质结构外量子效率1%新纪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8-18
  • 二维半导体材料在各类光电器件(尤其是紧凑型集成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与优势。然而,Ⅰ型双异质结构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基于二维材料的高效LED与激光器的发展。

    清华大学宁存政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WSe?/单层MoTe?构成Ⅰ型异质结的双背栅横向双异质结构。该横向双异质结构设计与传统高效半导体光电器件广泛采用的结构完全一致,其优势在于:载流子通过WSe?势垒层进行注入与传输,随后在直接带隙MoTe?势阱层中实现高效复合。这种双异质结构实现了1%量级的外量子效率,创造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pn结的新纪录。在室温条件下,相较于单层MoTe?器件,该异质结构器件的最大电致发光强度和功率效率分别提升了40倍和24倍。这一突破为硅基集成光源和二维材料激光器提供了实用化路径。

    论文下载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506125

  • 原文来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506125
相关报告
  • 《通威创造异质结组件功率输出新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1
    • 中国领先的组件制造商通威宣布,其最新的异质结组件——THC-G12组件,最大输出功率已达到776.2W,刷新了行业纪录。该组件的功率转换效率也达到了24.99%,这一数据已经通过了德国服务巨头TüV的验证。 与今年6月在中国SNEC展会上展示的上一代THC-G12系列相比,新组件在功率输出和功率转换效率上均有所提升。上一代组件的最大功率输出为765.2W,功率转换效率为24.63%。这是异质结组件首次突破775W的功率输出,也是通威自2023年以来第九次在功率输出或功率转换效率领域创造新纪录。 通威在声明中表示,研发团队通过优化光捕获结构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均匀性,并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印刷技术,在短短四个月内将电池效率提高了近0.3%,将组件主流量产功率提升至745W以上。尽管通威未明确公布新组件的其他性能指标,但早期版本的THC-G12组件已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包括每百万-0.24%的温度系数和第一年功率下降1%,随后几年功率下降不超过0.375%。 这一进展标志着异质结领域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此前,中国制造商华尚已于今年5月开始商业化生产异质结电池,其“破纪录”的功率转换效率达到26.5%。同时,隆基和中山大学材料学院也合作研发出了异质结背接触电池,其功率转换效率更是高达27.09%。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异质结组件的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创造红光钙钛矿LED发光效率新纪录,上海大学这项研究登上《自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4
    • 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是最新兴起的显示技术,如何突破钙钛矿LED红光发射的效率瓶颈?上海大学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创造了红光钙钛矿LED发光效率的新纪录。 6月13日,澎湃新闻(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大学获悉,2024年6月12日,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新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绪勇教授研究团队与合作单位团队关于“稳定钙钛矿八面体实现高效红光LED”最新研究成果,以Fabrication of red-emitting perovskite LEDs by stabilizing their octahedral structure为题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这是上海大学机自学院首篇以第一作者、第一完成单位、通讯作者发表的《自然》论文。 发光二极管(LED)是新型显示技术的核心部件,更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首。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最新兴起的显示技术,具有高色纯度、广色域、加工工艺简单、低成本等优势,是国内外光电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作为显示三基色之一的绿光钙钛矿LED的发展十分迅速,而关键的红光钙钛矿LED(620nm-650nm)性能遭遇瓶颈,尤其在高偏压下光谱稳定性差,制约了钙钛矿LED在全彩显示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单端吸附型配位分子在调节碘基钙钛矿发射光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显著降低其荧光量子产率。如何实现高效红光发射而不牺牲钙钛矿的光电性质,一直是制约红光钙钛矿LED性能的巨大挑战。该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一种独特的双端有机分子配位“锚定”钙钛矿表面以稳定其八面体结构,成功克服了钙钛矿薄膜光谱调节和光电性质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突破了钙钛矿LED红光发射的效率瓶颈。得到的LED器件在纯红光620nm-650nm范围区间内光谱连续可调,其中638nm发射的LED器件外量子效率(EQE)达到28.7%,创造了红光钙钛矿LED发光效率的新纪录。此外,器件在高达8V的偏压下,辐射复合中心几乎不发生分离,表现出极为优异的光谱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将加速钙钛矿LED的显示产业化进程。 该研究成果由上海大学联合吉林大学、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等合作完成,其中上海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上海大学杨绪勇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吉林大学的王宁教授和剑桥大学的Neil C. Greenham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杨绪勇教授指导的上海大学2021级博士生孔令媚同学为文章第一作者,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冯杰、王远志、刘子睿,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赵彬、董建超,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Samuel D. Stranks教授、Richard H. Friend教授、孙雨琦博士、季康煜博士、戴霖杰博士、Shabnum Maqbool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云国教授,复旦大学杨迎国教授,浦项科技大学Wanhee Lee和Changsoon Cho教授为论文合作署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