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主流离线编程软件深度解析》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7-06-20
  • 通常来讲,机器人编程可分为示教在线编程和离线编程。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离线编程,通过示教在线编程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来说说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的优势和主流编程软件的功能、优缺点进行深度解析。

    通常来讲,机器人编程可分为示教在线编程和离线编程。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离线编程,通过示教在线编程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来说说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的优势和主流编程软件的功能、优缺点进行深度解析。

      

    示教在线编程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示教在线编程过程繁琐、效率低。

      

    精度完全是靠示教者的目测决定,而且对于复杂的路径示教在线编程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与示教在线编程相比,离线编程又有什么优势呢?

      

    减少机器人的停机时间,当对下一个任务进行编程时,机器人仍可在生产线上进行工作。

      

    使编程者远离了危险的工作环境。

      

    适用范围广,可对各种机器人进行编程,并能方便的实现优化编程。

      

    可对复杂任务进行编程。

      

    便于修改机器人程序。

      

    看到离线编程的这些优点后,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看看离线编程软件长什么样子?那么往下看吧~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主流的离线编程软件。

      

    1、RobotMaster

      

    Robotmaster来自加拿大,由上海傲卡自动化公司代理,是目前全球离线编程软件中顶尖的软件,几乎支持市场上绝大多数机器人品牌(KUKA,ABB,Fanuc,Motoman,史陶比尔、珂玛、三菱、DENSO、松下……),Robotmaster在Mastercam中无缝集成了机器人编程、仿真和代码生成功能,提高了机器人编程速度。

      

    下图为RobotMaster软件界面:

      

    优点:

      

    可以按照产品数模,生成程序,适用于切割、铣削、焊接、喷涂等等。独家的优化功能,运动学规划和碰撞检测非常精确,支持外部轴(直线导轨系统、旋转系统),并支持复合外部轴组合系统。

      

    缺点:

      

    暂时不支持多台机器人同时模拟仿真(就是只能做单个工作站),基于MasterCAM做的二次开发,价格昂贵,企业版在20W左右。好贵!!

     

    2、RobotArt

      

    RobotArt是目前国内品牌离线编程软件中最顶尖的软件。

      

    软件根据几何数模的拓扑信息生成机器人运动轨迹,之后轨迹仿真、路径优化、后置代码一气呵成,同时集碰撞检测、场景渲染、动画输出于一体,可快速生成效果逼真的模拟动画。广泛应用于打磨、去毛刺、焊接、激光切割、数控加工等领域。

      

    RobotArt教育版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增加了模拟示教器、自由装配等功能,帮助初学者在虚拟环境中快速认识机器人,快速学会机器人示教器基本操作,大大缩短学习周期,降低学习成本。

      

    下图为RobotArt离线编程仿真软件的界面:

    优点:

      

    支持多种格式的三维CAD模型,可导入扩展名为step、igs、stl、x_t、prt(UG)、prt(ProE)、CATPart、sldpart等格式;

      

    支持多种品牌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操作,如ABB、KUKA、Fanuc、Yaskawa、Staubli、KEBA系列、新时达、广数等;

      

    拥有大量航空航天高端应用经验;

      

    自动识别与搜索CAD模型的点、线、面信息生成轨迹;

      

    轨迹与CAD模型特征关联,模型移动或变形,轨迹自动变化;

      

    一键优化轨迹与几何级别的碰撞检测;

      

    支持多种工艺包,如切割、焊接、喷涂、去毛刺、数控加工;

      

    支持将整个工作站仿真动画发布到网页、手机端;

      

    缺点:

      

    软件不支持整个生产线仿真(不够万能),对外国小品牌机器人也不支持,不过作为机器人离线编程,还是相当给力的,功能一点也不输给国外软件。

      

    3、RobotWorks

      

    RobotWorks是来自以色列的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软件,与RobotMaster类似,是基于Solidworks做的二次开发。使用时,需要先购买Solidworks。

      

    功能:

      

    全面的数据接口:Robotworks是基于Solidworks平台开发,Solidworks可以通过IGES,DXF,DWG,PrarSolid,Step,VDA,SAT等标准接口进行数据转换。

相关报告
  • 《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与离线编程的区别》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3-19
    • 目前,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法主要有三种:   1 示教编程   示教编程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它是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式。采用这种方法,程序编制是在机器人现场进行的。   2 离线编程   离线编程是在专门的软件环境下,用专用或通用程序在离线情况下进行机器人轨迹规划编程的一种方法。离线编程程序通过支持软件的解释或编译产生目标程序代码,最后生成机器人路径规划数据。   3 机器人语言编程   机器人语言编程是指采用专用的机器人语言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目前应用于工业中的机器人语言是动作级和对象级语言。   今天,主要来讲讲示教编程与离线编程的区别:   示教编程   需要实际机器人系统和工作环境,编程时机器人停止工作,在实际系统上试验程序,编程的质量取决于编程者的经验,难以实现复杂的机器人运行轨迹。   离线编程   需要机器人系统和工作环境图形模型,编程时不影响机器人工作,通过仿真试验程序,可用CAD进行最佳轨迹规划,可实现复杂运行轨迹的编程。   示教编程的优点   编程门槛低、简单方便、不需要环境模型;对实际的机器人进行示教时,可以修正机械结构带来的误差。   示教编程的缺点   1、示教在线编程过程繁琐、效率低。2、精度完全是靠示教者的目测决定,而且对于复杂的路径示教在线编程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3、示教器种类太多,学习量太大。4、示教过程容易发生事故,轻则撞坏设备,重则撞伤人。5、对实际的机器人进行示教时要占用机器人。   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展,示教编程在有些行业显得力不从心了,于是,离线编程逐渐成为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编程方式。   与示教编程相比,离线仿真编程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机器人不工作时间。当对机器人下一个任务进行编程时,机器人仍可在生产线工作,变成不占用机器人的工作时间。   2、使编程者远离危险的编程环境。   3、使用范围广,离线编程系统可对机器人的各种工作对象进行编程。   4、便于CAD/CAM系统结合,做CAD/CAM/robotics一体化。   5、可使用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对复杂任务进行编程。   6、便于修改机器人程序。   仿真编程克服了在线示教编程的很多缺点,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功能,减少了编写机器人程序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在线示教编程的不便。目前离线编程广泛应用于打磨、去毛刺、焊接、激光切割、数控加工等机器人新兴应用领域。   但是离线编程也有自身的缺点:对于简单轨迹的生成,它没有示教编程的效率高。模型误差、工件装配误差、机器人定位误差等都会对其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 《工业4.0带来机器人的进化》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11-04
    • 日本在机器人生产、应用、主要零部件供给、研究等各方面依然在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优势,依然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 .   机器人的价值,最开始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而受到全球认可的。尤其是,主要需求领域的汽车与电子制造产业中,机器人的安装使用,带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增长。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可编程控制器等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伴随德国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因为制造业是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大量采用了机器人,例如,如今的汽车产业、电子制造产业的大规模量产技术中,大量采用着各种机器人;另一方面,Google等互联网企业向机器人产业的涉足,为机器人产业环境带来了剧变。这些变化,将使机器人开始应用大数据实现自律化,使机器人之间的实现网络化,物联网时代也将随之真正到来,机器人也将不断地升级为智能机器人。   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生产、应用、主要零部件供给、研究等各方面依然在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优势,依然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而且,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重力传感器等,占据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应用于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主要是嵌入到大规模的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多的应用于三品产业(食品、化妆品、医药品)行业,以及更广泛的制造领域、各种各样应用环境的服务领域、中小企业等。为此,未来的机器人发展,不是那种大型的用于焊接与喷漆的生产线专用机器人,而是研发更小的、广泛应用的机器人,同时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性价比较高的机器人。也就是,要根据各种领域的实际需求,灵活改变机器人。   为了加速机器人的普及应用,机器人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用户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与以往不同,这三者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可共赢、可获取高附加值的关系。届时,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形成凝聚力与竞争力,一边兼顾成本结构,一边共同致力于提升竞争力所需的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