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风电整机商新增并网排名出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2-21
  • 2019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60.7GW,其中海上风电并网7.5GW,占比12%,相对于2018年,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海上风电前途无量!
    彭博新能源2月18日发布了2019年全球风电整机商新增并网排名,维斯塔斯以9.6GW依然占据头把交椅,低于2018年的10GW,在全球陆上总并网容量53.2GW当中占比18%。西门子歌美飒以8.79GW排名次席,凭借其3.3GW的海上风电装机,正逐渐缩小与维斯塔斯的差距。

    由于海上风电表现与西门子歌美飒差距较大,虽说陆上新增排名全球第二,但来自中国的风电整机商金风科技总装机以8.25GW屈居第三,这其中只有610MW来自海上风电。
    去年借助Hailiade 12MW 并网发电轰动风电圈儿的GE可再生能源新增7.37GW,搭上了第一集团的末班车。其中陆上风电并网7GW,高于2018年的5GW,主要得益于其在美国本土市场表现优于其它厂商。
    远景能源以5.78GW的新增装机位列全球第五,国内第二。但其最为抢眼的还属海上风电版块儿,虽说各家都在争先恐后的推出大型机组,远景能源仍然凭借出色的供应链系统和稳定可靠的机组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以670MW的装机再次蝉联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第一。
    位列第二集团的还有来自中国的明阳集团,2019年新增装机4.5GW,其中海上风电560MW,排名第六,比去年上升一名。
    后面除了来自德国的Nordex以1.96GW装机排名第八以外,Top 10的其它位置均被国内整机厂商占据。浙江运达更是进步神速,以2.06GW排名第七。得益于国内抢装潮和海上风电的迅猛增长,上海电气和中船重工也挤进了前十。
    受惨不忍睹的2019年德国风电市场影响,去年还在这一榜单当中的Enercon今年已悄然无踪影。国电联合动力也跌出了前十。
    另据彭博新能源统计,2019年全球新增风电60.7GW,其中海上风电7.5GW,占比12%。据预测,由于2020年中国和美国风电市场会迎来大爆发,2020年的新增装机会达到75GW,比2019年增长24%。但2020年之后,如果这些位于前列的整机商市场过度集中,将会影响后续发展。
    此外,海上风电从2020年开始将进入加速增长期,各大整机商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预计到2030年每年的新增并网容量将达到10GW。

     

相关报告
  • 《金风科技全球第一!2022年全球风电整机商装机排名公布!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24
    • 彭博新能源财经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85.7GW,相较于2021年下降15%。其中陆上风电装机76.6GW,同比下降9%;海上风电装机9.1GW,同比下降46%。 金风科技以12.7GW的装机容量位居第一,成为首个新增装机容量登顶世界的中国整机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以400MW的微小差距位居第二,通用电气和远景能源分别排名第三、第四。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 Gamesa)和明阳智能并列第五,2022年装机容量均为6.8GW,运达股份紧随其后排名第七。 在前十大整机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其中六席。2022年随着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跨入平价时代,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陡降,三一重能和中国中车分别取代了过往海上风电装机占比较高的电气风电和东方电气,成为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第九和第十名。
  • 《重磅:最新ESI排名出炉(2019年9月)!》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12
    • 9月11日晚上,ESI数据库更新了2019年9月最新ESI数据(数据统计覆盖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这也是2019年第五期的ESI数据。据统计,全球共有6081家科研机构上榜。 ESI是世界普遍采用的科研表现评价工具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它是基于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其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共分22个学科),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 百强高校国际排名稳步前进 从统计数据来看,本期(2019年9月)百强高校ESI综合排名相比上一期(2019年7月)有一定幅度进步。 各大高校中,近年来稳健而低调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排名又有进步,位列国际82位,继续保持内地高校第一(这所大学,所有本科专业都是全国顶尖)。媒体近期注意到,在今年新生开学典礼当天,中国科学院为这所“科教融合”的大学发射了一颗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地球重力场反演、超高精度惯性导航等研究。而国科大正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联盟”的牵头单位,负责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项目的整体规划及协调。中国科学院院长、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希望国科大的同学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肯下笨功夫、精通真功夫”,储备科技创新的硬核竞争力,用实力回应“国之疑难”,用时间检验“强国一代”。 北京大学国际排名位居88位,也是国内高校第二位,入选学科数达到21个。清华大学国际排名92位,入选ESI前1%学科总数20个,综合排名位居国内高校第三位。浙江大学国际排名104位,入选ESI前1%学科总数19个,排名第四。上海交通大学位居105位,居国内第五位,入选学科数达19个。复旦大学位居155位,居国内第六位,入选学科数同样也是19个。中山大学位居181位,继续强势进入国内第7位。南京大学位居国内187位,国内第8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191位,国内第9位。华中科技大学位居235位,国内第10位。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江苏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地方重点高校表现也不错。 相比2019年7月份,百强高校除19所退步、11所保持不变外,其余70所国际排名均保持进步,这也表明国内高校整体科研实力在进步。本次进步较大的高校包括河海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 本次百强高校中,浙江工业大学新增2个前1%学科,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 、郑州大学、西北大学、青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新增1个前1%学科。本次全部高校新增ESI前1%学科数和详细学科,以及前1‰学科数据可以在明天(9月12日)登陆青塔网(https://www.cingta.com)首页和排名板块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