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作为有效工具对水库中大型植物和鱼类开展生物风险评估》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08-01
  • 对Medjuvršje水库(位于西塞尔维亚)中沉积物、大型植物和鱼类进行了金属含量评估。对水域生态系统中沉积物、大型植物和鱼类中富集的16种微量元素(银、铝、砷、硼、钡、镉、钴、铬、铜、铁、锂、锰、镍、铅、锶、锌)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对五个大型植物物种和五种鱼类(淡水鲷,欧洲鲤鱼,银鲫,白鲑,六须鲶鱼)的三种组织(肝脏,肌肉,鳃)进行取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金属含量分析。沉积物中铜、镉、锌的含量超过了加拿大沉积物质量指南,而铬和镍的含量超过了荷兰的目标值。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BSAF)用以分析大型植物和鱼类组织。在大型植物的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中,除铜和锌外,其他微量元素具有更高的值;铜在淡水鲷肝脏中含量较高(0.823),锌在淡水鲷肝脏中含量较高(0.914)、在白鲑肝脏中含量较高(0.834)、在银鲫鳃中含量较高(2.58)、在白鲑鳃中含量较高(1.26)。篦齿眼子菜、金鱼藻和芦苇根中微量元素的浓度高于菱角、Potamogeton fluitans(一种眼子菜科植物)和芦苇体中微量元素浓度。钡、锰、锶、镍最高的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值出现于鱼鳃。镉、铜最高的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值出现于鱼的肝脏。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大型植物和鱼类可以作为水库水源和沉积物污染的有效标志物。

相关报告
  • 《野外和实验室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评估来预测暴露于受污染沉积物中淡水双壳贝类(Hyridella australis)的金属生物累积和毒性》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2-30
    •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已被证明是预测沉积物中金属生物利用度和毒性的有效方式,然而对于薄膜扩散梯度测量和生物响应之间的关系通常依赖于实验室结果,因此需要开展进一步的野外评估。本研究将薄膜扩散梯度探针放置于受金属污染(镉、铅、锌)的沉积物中,以评估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淡水双壳贝类(Hyridella australis)中的生物累积与薄膜扩散梯度-金属通量的关系。在沉积物/水界面(±1?cm)测得的薄膜扩散梯度-金属通量可用于预测镉和锌的生物累积,且与沉积物的类型和暴露度无关。在野外环境下测得的薄膜扩散梯度-锌通量更高,这与锌的生物累积量显著较高相一致,这突出说明了就地进行金属生物利用度评估的重要性。此外,薄膜扩散梯度通量可用于预测亚致死性毒性(例如,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溶酶体膜损伤)的潜在风险。由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具有测定多种金属暴露的能力,因此它可以比沉积物中的金属颗粒浓度更好地预测生物累积和毒性。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将薄膜扩散梯度技术作为沉积物质量评估的监测工具的适用性。
  • 《DGT的现场和实验室评估,用于预测暴露于污染沉积物的淡水双壳类Hyridella australis中的金属生物积累和毒性》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09-21
    • 薄膜中的扩散梯度(DGT)技术已被证明是预测沉积物中金属生物利用度和毒性的有用工具,然而,DGT测量与生物反应之间的联系往往依赖于基于实验室的暴露,并且需要进一步的现场评估。本研究中,DGT探针被部署在金属污染(镉、铅和锌)沉积物中,以评估淡水双壳类Hyridella australis和DGT-金属通量在实验室和现场条件下的生物累积之间的关系。无论沉积物和暴露的类型如何,在沉积物/水界面(±1厘米)测量的DGT-金属通量对于预测显着的镉和锌生物累积是有用的。在田间测量的更大的DGT-Zn通量与显着更高的锌生物累积一致,突出了在原位进行金属生物利用度评估的重要性。此外,DGT通量可用于预测亚致死毒性(即脂质过氧化和溶酶体膜损伤)的潜在风险。由于其能够解释多种金属暴露,DGT比沉积物中的颗粒金属浓度更好地预测了生物累积和毒性。这些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DGT技术作为沉积物质量评估监测工具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