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和沟灌方式对农田土壤NH3挥发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4-11
  • 研究了2016和2017年传统灌溉(沟灌)和节水灌溉(喷灌)方式氨(NH3)挥发的季节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对NH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H3挥发速率的峰值出现在施用氮肥后1~2周,喷灌有效降低NH3挥发峰值,喷灌和沟灌的NH3挥发速率峰值在2016年分别为2.67kg/(hm2·d)和11.11kg/(hm2·d),2017年分别为2.42kg/(hm2·d)和11.73kg/(hm2·d);马铃薯生长季NH3挥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挥发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追肥期高于基肥期.2016~2017年农田土壤NH3累积挥发量均表现为喷灌<沟灌,与沟灌相比,喷灌分别减少58.15%和43.55%.NH3挥发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积含水量、NH4+-N、NO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关报告
  • 《使用贝叶斯网络确定从农场到农田的NH3排放减缓技术》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3-31
    • 1月9日,帕多瓦大学采用贝叶斯信念网络(BBN)整合了关于氨挥发减排的定量数据与利益相关者的定性认知,建立了与牲畜、作物类型、粪便储存、施肥管理和土壤气候条件相关变量之间的概率依赖关系。相关成果以Identifying NH3 emission mitigation techniques from farm to field using a Bayesian network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 《光伏节水喷灌技术首试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9
    • 6月23日,在沁县下庄村一片地里,数十个喷头奏出了欢快的交响乐,洒下晶莹的水珠,禾苗在烈日下享受着淋浴的凉爽,土地啜饮着甘霖。这是山西省引进的首个光伏喷灌技术项目的测试现场。经过几天的测试,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晴天早7时至晚7时均能正常出水,可灌溉农田230亩,轮灌周期为14天。 沁县地表水资源丰富,下庄村耕地都位于溪流的上方,往年这里的农作物在旱季补水期主要依靠柴油发电机驱动水泵从河里取水,费力费钱,效率低下。 随着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推进,长治市、沁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立足高效、节能、节水,打造数字化、自动化的要求,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为下庄村量身打造,引进光伏喷灌新技术。该项目去年规划、破土动工,今年年初完成主体工程,在村子的一处丘陵上建造一座13kW光伏供电站,在河道附近建造500立方米的蓄水池,光伏电站驱动水泵为管道注水加压。 光伏阵列由36块360W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总功率13kW。系统采用全自动化程序控制,根据不同的地块系统自动调整水泵的运行频率,从而达到整个管网恒压出水,杜绝了爆管和水泵过电流的风险。系统具有远程管理及检测功能,手机App实现远程启停,可远程查看运行情况,包括当天发电量、当天出水量、累计发电量、累计出水量等。 当地老百姓说得好,往年浇水要拖着个发电机,死沉死沉,费钱费力;今年好,晒晒太阳,电也有了,地也浇了,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