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与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共建“新材料研究中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3
  • 2018年11月20日上午,济南大学与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共建“新材料研究中心”签约及揭牌仪式在周村区创业孵化中心举行。周村区委常委、副区长路德芝,副区长李寅萍、马谦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八三石墨新材料厂董事长金兴会与济南大学合作发展处处长吕嘉宁共同为“新材料研究中心”揭牌,八三石墨新材料厂总经理陈维宪与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德刚代表双方签约,济南大学、周村区、王村镇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八三石墨新材料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

    八三石墨新材料厂与济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合作,能够进一步发挥济南大学新材料研发优势和八三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引领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企业依托济南大学科研平台,不断向石墨新材料国际前沿领域拓展,必将为石墨新材料发展及应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42193
相关报告
  • 《负极材料石墨烯超硬材料 黑龙江鹤岗主攻三条石墨新材料产业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30
    • 4月25日,记者在华升公司石墨烯润滑油生产车间看到,这里只有两名工人在灌装产品,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石墨烯润滑油已通过理化指标检测和性能测试,产品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华升石墨公司生产车间,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曹殿学向记者介绍他们团队参与研发的石墨烯润滑油产品。据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实车测试结果显示,使用石墨烯润滑油节油率4~10%,减少尾气排放80%左右,并能提升发动机动力、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延长换油周期。 鹤岗市民营企业在石墨烯应用领域取得的突破令人欣喜。近年来,鹤岗市把石墨产业作为城市转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将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主攻负极材料、石墨烯、超硬材料三条产业链,计划利用5年时间使石墨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为全省打造千亿级石墨产业集群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鹤岗市已探明石墨矿石储量17.3亿吨,位居亚洲第一。矿石平均品位10.2%,矿物量为1.7亿吨,以小鳞片为主,在加工球形石墨方面具有振实密度高、产出率高等优势,是制作大动力电池使用高端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鹤岗新一届市委班子在原有2016-2030年石墨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出台了三年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打造“一平台、两园区、三条产业链”的总体思路,着力推动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鹤岗市有石墨企业32户,具有处理矿石500万吨、精粉生产50万吨、深加工制品18.9万吨的产能。两年来,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9个,完成投资17.2亿元,石墨产值由9亿元增加到18亿元,增长100%,税收由7950万元增加到2亿元,增长152%。 鹤岗市与清华大学、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打造集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检验检测、电商物流、科技咨询、金融和政务服务等于一体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2017年,在该平台建设了鹤岗石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石墨浮选柱开发应用”“石墨高温连续提纯技术”等课题研究,石墨浮选柱技术已完成中试,将在溢祥、帝源两个选矿企业推广。去年与清华大学粉体研究室签订了共建协议,合作建设石墨产品线上检验检测平台。目前,正在进行平台功能开发和后台数据库建设,预计年底前试运行。建成了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黑龙江鹤岗)鳞片石墨实验室、国家级石墨检测重点实验室,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面对国内国际竞争,鹤岗市找准方向,重点建设鹤岗石墨新材料产业园和萝北石墨产业园。通过延伸3条石墨新材料产业链条,建好石墨产业聚集区。 在负极材料产业链上,总投资4.5亿元的海达年产3万吨高纯石墨及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工程预计7月试运行,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总投资3亿元的泰东德2万吨高纯石墨及负极材料项目启动建设。一期投资20亿元的国信通智能手机和动力电池项目,即将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深圳贝特瑞公司参股帝源矿业公司也正式入驻鹤岗。鹤岗市将引进正极材料、导电液、电池隔膜等横向产业项目,实现产业链闭合。“去年球形石墨销售收入2.9亿元,在建的年产2万吨高纯石墨项目已经完成投资70%,计划年内达产。”奥星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瑞介绍说。 在石墨烯产业链上,华升石墨公司开发的石墨烯润滑油产品2019年计划生产石墨烯20吨,石墨烯润滑油4000吨,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该公司将引进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烯重防腐材料、石墨烯海水淡化膜等项目,推动产业链有效拓展。 在超硬材料产业链上,鹤岗市与三湘、昌润公司合作,依托域内高纯石墨在建项目,重点开发金刚石粉、金刚石复合片等产品。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引进镁碳砖等耐高温材料和装配式墙体材料等项目,推动石墨尾矿综合利用。
  • 《山东新材料产业实施“1351”工程》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2-27
    • 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我省十强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了解到,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制定的《山东省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下称《方案》)已正式印发,今年起到2020年,全省实施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全面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1351”工程,指的是到2020年底,全省培养引进1000名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打造30个新材料重点示范项目、培植50个新材料重点骨干企业、形成10个左右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省经信委原材料产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方案》抓住人才、项目、企业和集聚发展等关键要素,提出加快培养高端人才、选优做好示范项目、培植骨干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四项重点任务。   我省将推进政府和企业在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打造多元化的高端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具体来说,我省将研究探索采取用人单位和财政共同资助等方式,每年在全省选拔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进行短期培训和研修,并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高端新材料专业人才。   做好示范项目方面,我省将利用三年时间,在新材料行业基础条件好、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效果明显的重点领域,支持培育30个左右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水平的省级新材料研发应用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新材料自主创新示范项目、新材料协同创新示范项目和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示范项目。   按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我省将建立企业培育库和企业发展评价机制。每年,对上年度骨干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骨干企业发展情况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公布50家骨干企业。优先推荐骨干企业申报国家重大专项、技术改造、省产业转型升级等各类财政资金奖励项目,支持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同时,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   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错位发展,我省将提升济南都市圈、半岛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重点抓好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稀土、玻纤复合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氟硅新材料、有色及贵金属、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同时,支持各市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5G、超材料等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市场容量大的新材料领域培植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据了解,本月25日起,《方案》将正式执行,最终推动到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幅高于原材料产业增幅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占原材料产业的比重比2017年提高3个百分点,形成基础材料提档升级、关键战略材料发展壮大、前沿材料持续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我省十强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了解到,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制定的《山东省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下称《方案》)已正式印发,今年起到2020年,全省实施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全面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1351”工程,指的是到2020年底,全省培养引进1000名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打造30个新材料重点示范项目、培植50个新材料重点骨干企业、形成10个左右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省经信委原材料产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方案》抓住人才、项目、企业和集聚发展等关键要素,提出加快培养高端人才、选优做好示范项目、培植骨干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四项重点任务。   我省将推进政府和企业在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打造多元化的高端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具体来说,我省将研究探索采取用人单位和财政共同资助等方式,每年在全省选拔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进行短期培训和研修,并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高端新材料专业人才。   做好示范项目方面,我省将利用三年时间,在新材料行业基础条件好、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效果明显的重点领域,支持培育30个左右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水平的省级新材料研发应用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新材料自主创新示范项目、新材料协同创新示范项目和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示范项目。   按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我省将建立企业培育库和企业发展评价机制。每年,对上年度骨干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骨干企业发展情况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公布50家骨干企业。优先推荐骨干企业申报国家重大专项、技术改造、省产业转型升级等各类财政资金奖励项目,支持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同时,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   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错位发展,我省将提升济南都市圈、半岛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重点抓好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稀土、玻纤复合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氟硅新材料、有色及贵金属、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同时,支持各市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5G、超材料等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市场容量大的新材料领域培植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据了解,本月25日起,《方案》将正式执行,最终推动到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幅高于原材料产业增幅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占原材料产业的比重比2017年提高3个百分点,形成基础材料提档升级、关键战略材料发展壮大、前沿材料持续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