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疟疾领域新发现有助于HIV的治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11-22
  •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来自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对疟疾感染作出的反应可能有助于开发针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毒和狼疮的新型治疗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室模型发现,由疟疾感染引起的强烈炎症信号激活了特定分子,这些分子触发了抵抗疾病的高效抗体的产生。相关结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Hansen博士和她的团队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在探索宿主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疟疾感染。“在我们以前的论文中,我们证明了炎症信号激活了阻止辅助性T细胞发育的分子,这意味着B细胞没有获得制造抗体的必要指令。当我们开始这项研究时,我们期望看到炎症也对B细胞产生了负面影响。事实上,我们发现情况恰恰相反。炎症信号传给B细胞进而提高了抗体的质量。”

    Hansen博士说,她希望这一发现将在疟疾之外发挥作用。她说:“我认为这项发现提供了治疗慢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会。我们已经确定了驱动免疫系统产生强效抗体的分子'开关',以及影响其功能的炎症信号。针对该分子或同一途径中的其他分子,可以提供治疗这些疾病的精密手段”。

    在包括疟疾和病毒感染(如HIV和慢性丙型肝炎)在内的慢性感染中,产生非常高质量的有效抗体对于清除感染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能够产生针对自身抗原(人体自身的蛋白质和组织)的抗体的B细胞则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狼疮的根本原因。

    “我们希望能够创造出能够“开启”炎性分子信号的疫苗或疗法,以帮助产生这些高质量的B细胞以更好地抵抗慢性感染,或者“关闭”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相同分子以停止生产自身免疫性B细胞,从而治疗狼疮等自体免疫疾病”。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47019.html;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1/191120070706.htm;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124719314093?via%3Dihub
相关报告
  • 《Cell Rep:基因疗法有助于治疗中风等大脑损伤》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28
    • 最近,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能够促进大脑机能恢复的关键基因,该发现或许有助于治疗中分以及脊髓损伤等疾病。 最近这项由来自UT西南医学中心O'Donnell脑科学研究所的做出的研究表明,大脑星形细胞中一种基因的开启能够帮助脑细胞快速地从损伤中恢复。 根据该研究的作者,来自UT西南医学中心的神经学系主任Mark Goldberg博士的说法,这项研究虽然主要检测了脊髓损伤的情况,但对于一系列其它大脑损伤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都知道星形细胞能够帮助大脑以及脊髓从损伤中快速修复,但我们并没有充分理解这些细胞激活的机制。如今,我们能够分析细胞活性开启或关闭是否能够促进伤愈的过程"。 这项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的文章发现星形细胞中的LZK基因能够促进胶质细胞增生。在这一过程中,星形细胞能够在受损神经元周围增殖并且结痂。 科学家们敲除了星形细胞中的LZK基因后,发现该类细胞的损伤反应受到了限制,而且脊髓的伤口明显增大。此外,通过在受损伤小鼠体内过表达上述基因则能够激活星形细胞,表明LZK基因参与了胶质细胞增生的过程。 当然,针对这一结果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去证实,包括疤痕组织的形成是否会加快神经元的恢复,以及这一过程是否会影响神经元的连接性。
  • 《STM:抗疟疾药物有助于治疗腹泻》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09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类用于疟疾治疗的化合物同事具有杀伤肠道寄生虫——隐孢子虫的能力。隐孢子虫是导致腹泻病和无法治愈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作者说,这些化合物称为双环氮杂环丁烷,专门针对寄生虫中负责蛋白质生产的酶。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伊利诺伊大学病理生物学教授Sumiti Vinayak说:“目前迫切需要相关的药物,因为幼儿因这种病原体感染引发的腹泻致死率很高,而且没有有效的药物来治疗感染,也没有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农畜也很容易受到隐孢子虫的侵害。” 研究人员首先对现有药物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寻找有可能重新用于隐孢子虫治疗的药物。在查看了许多类抗微生物化合物后,他们确定抗疟疾双环氮杂环丁烷是候选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测试。 在化合物被证明对杀死细胞培养物中的寄生虫非常有效后,研究人员在患有隐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中对其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每天口服一次,持续四天,可以消除老鼠的感染。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针对隐孢子虫的新方法。重要的是,由于我们正在重新利用正在开发的抗疟疾计划中的化合物,因此它使我们能够将对该计划应用于隐孢子虫病的治疗,” 文章作者质疑Eamon Comer说道。 然后,研究人员进行了全面的生化和遗传研究,以确定这些化合物如何杀伤寄生虫。他们发现双环氮杂环丁烷靶向寄生虫体内的一种酶,该酶负责制造tRNA。 Vinayak说,该酶分子与引起疟疾的寄生虫体内的酶分子非常相似,但不同于人体的相关酶分子,因此其可以作为有效的药物靶标。 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隐孢子虫相关基因进行定点突变,使其不在能够遭受药物的攻击。 Vinayak说,这一变化使寄生虫对药物产生了抵抗力,进一步证实了阻断这种酶是药物杀死隐孢子虫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