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疟疾领域新发现有助于HIV的治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11-22
  •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来自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对疟疾感染作出的反应可能有助于开发针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毒和狼疮的新型治疗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室模型发现,由疟疾感染引起的强烈炎症信号激活了特定分子,这些分子触发了抵抗疾病的高效抗体的产生。相关结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Hansen博士和她的团队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在探索宿主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疟疾感染。“在我们以前的论文中,我们证明了炎症信号激活了阻止辅助性T细胞发育的分子,这意味着B细胞没有获得制造抗体的必要指令。当我们开始这项研究时,我们期望看到炎症也对B细胞产生了负面影响。事实上,我们发现情况恰恰相反。炎症信号传给B细胞进而提高了抗体的质量。”

    Hansen博士说,她希望这一发现将在疟疾之外发挥作用。她说:“我认为这项发现提供了治疗慢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会。我们已经确定了驱动免疫系统产生强效抗体的分子'开关',以及影响其功能的炎症信号。针对该分子或同一途径中的其他分子,可以提供治疗这些疾病的精密手段”。

    在包括疟疾和病毒感染(如HIV和慢性丙型肝炎)在内的慢性感染中,产生非常高质量的有效抗体对于清除感染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能够产生针对自身抗原(人体自身的蛋白质和组织)的抗体的B细胞则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狼疮的根本原因。

    “我们希望能够创造出能够“开启”炎性分子信号的疫苗或疗法,以帮助产生这些高质量的B细胞以更好地抵抗慢性感染,或者“关闭”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相同分子以停止生产自身免疫性B细胞,从而治疗狼疮等自体免疫疾病”。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47019.html;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1/191120070706.htm;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124719314093?via%3Dihub
相关报告
  • 《新发现有望开发UTI无抗生素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9
    •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尿路感染(UTI)中的细菌依赖于一种新的化学形式的分子纤维素粘附在膀胱细胞上。该发现有望开发无抗生素治疗UTI感染的新方法,论文发表在PNAS上。 该研究团队今年早些时候在《科学》上发文,宣布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一种化学结构独特的纤维素形式,称为pEtN(化学基团磷酸乙醇胺)。pEtN是细菌形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粘稠的分泌物,细菌分泌营养物质并保护自己免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新研究表明,pEtN在UTI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UTI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实验揭示了纤维素可以像砂浆一样,增强细菌与膀胱上皮细胞的粘附强度。 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pEtN和称为curli的细胞表面纤维编织在一起产生大肠杆菌生物膜,并且curli与肾脏感染和败血症有关。此次,研究者想了解pEtN和curli在细菌与宿主细胞粘附过程的所起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于是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分别测试curli和pEtN对粘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者将包含pEtN和curli的大肠杆菌生物膜附着到活细胞单层流变仪(Live-Cell Monolayer Rheometer,LCMR)的顶板上,然后使其与含有膀胱细胞的底板接触。然后,科学家迅速将顶板水平剪切了一小部分,由此产生的粘合应力水平就代表细菌的“粘性”。他们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重复实验,其生物膜仅含有pEtN,或者仅含有curli。他们发现,包含curli和pEtN的细菌表现出最高的粘合强度,其次是仅含有curli,最后是仅含有pEtN。分子靶向攻击pEtN可能是传统抗生素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预防细菌粘附有利于打破感染周期,这种治疗方法有利于缓解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压力。
  • 《Cell Rep:基因疗法有助于治疗中风等大脑损伤》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28
    • 最近,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能够促进大脑机能恢复的关键基因,该发现或许有助于治疗中分以及脊髓损伤等疾病。 最近这项由来自UT西南医学中心O'Donnell脑科学研究所的做出的研究表明,大脑星形细胞中一种基因的开启能够帮助脑细胞快速地从损伤中恢复。 根据该研究的作者,来自UT西南医学中心的神经学系主任Mark Goldberg博士的说法,这项研究虽然主要检测了脊髓损伤的情况,但对于一系列其它大脑损伤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都知道星形细胞能够帮助大脑以及脊髓从损伤中快速修复,但我们并没有充分理解这些细胞激活的机制。如今,我们能够分析细胞活性开启或关闭是否能够促进伤愈的过程"。 这项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的文章发现星形细胞中的LZK基因能够促进胶质细胞增生。在这一过程中,星形细胞能够在受损神经元周围增殖并且结痂。 科学家们敲除了星形细胞中的LZK基因后,发现该类细胞的损伤反应受到了限制,而且脊髓的伤口明显增大。此外,通过在受损伤小鼠体内过表达上述基因则能够激活星形细胞,表明LZK基因参与了胶质细胞增生的过程。 当然,针对这一结果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去证实,包括疤痕组织的形成是否会加快神经元的恢复,以及这一过程是否会影响神经元的连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