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petrol计划到2021年底在二叠纪盆地钻探100口井》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10-21
  • 9月14日报道,哥伦比亚石油公司Ecopetrol SA首席执行官Felipe Bayon周一表示,随着全球油价复苏,该公司计划在2021年底前在西德克萨斯二叠纪盆地总共钻探100口油井。因供应膨胀而需求却受疫情破坏 ,全球油价暴跌至十年低点,4月20日,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跌至负40美元/桶。这家国有控股企业去年 11月与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成立合资企业,表示计划今年再钻探22口井。 Bayon在虚拟亚太石油会议(APPEC)上表示,该公司在2019年11月至6月期间共钻探了22口井,但在疫情期间放缓了产量。 “到明年年底,我们应该会有一百多口油井……Ecopetrol的投资组合主要是重质原油,”他说。 “这是40 API的原油。因此,这在平衡产品组合方面非常好。”  原油的密度是以 API比重来测量的。轻质原油可以生产更多高质量的燃料,如汽油和柴油。重质原油需要进一步处理残渣才能生产这些燃料。他说,亚洲占了 Ecopetrol原油出口的最大份额,该公司目前正努力扩大对印度和韩国的原油销售。 Bayon预计,哥伦比亚的汽油和柴油需求“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明年初”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航空燃料则需要更长时间。

相关报告
  • 《到2020年,洞庭湖湿地、洲滩还原貌》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14
    • 洞庭湖,是中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也是330多种鸟类、110多种鱼类和200多种野生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栖息地。为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11月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就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12月5日,《洞庭湖农业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全面整治洞庭湖区农业生态。一场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保卫战全面打响。 ■记者 和婷婷 【蝶变】 成片欧美黑杨正在从洞庭湖消失 初冬时节,常德市、益阳市的洞庭湖畔,一场全面清理欧美黑杨的攻坚行动正在紧张进行。 11月19日,从常德传来喜讯,汉寿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核心区5万余亩欧美黑杨已全部清理完毕,提前40余天完成任务,而此前环湖32处砂石场堆场也已全部关毕到位,309家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退养任务。 据悉,11月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发出了打好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要求于12月31日前,将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杨树全部清理。到2020年,实现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无欧美黑杨,还洞庭湖湿地、洲滩原貌。 不只是常德,12月6日,随着南洞庭湖核心区内最后300亩欧美黑杨在电锯声中“卧倒”,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内约8万亩欧美黑杨已全部清理完毕,提前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彻底清理洞庭湖核心区欧美黑杨任务。 清除欧美黑杨只是我省大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期的调度数据显示,在岳阳,洞庭湖沿岸和长江沿线目前已经全面实施封洲禁牧,29596头牛羊全部退出,且完成整治黑臭水体16处,占省定任务的80%。此外,沅江也完成整治96处排污口。 【展望】 推进“五大行动”落实“三年行动计划” 据悉,为还洞庭湖一湖清水,我省相继开展沟渠塘坝清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等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湘北水资源配置、河湖连通、重要堤防加固等十大环境治理工程;并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清除洞庭湖水域的矮围、围网,并清淤、补水、截污、禁投,整治污染顽疾不遗余力……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12月31日前,洞庭湖专项整治必须完成的7项重点工作,包括河道采砂整治、畜禽退养、清退湿地黑杨、沟渠塘坝清淤、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污染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 其中,在河道采砂整治方面,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我省将在年底前关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的全部84个非法砂石码头。目前,岳阳市的44个和常德市的32个非法砂石码头已全部拆除,正在进行复绿。 下一步,我省将开展砂石采运船舶整治,严格把好采运砂市场准入关,限制大功率、强运力船舶进入采运砂市场。在沟渠塘坝清淤方面,要完成1.63万公里沟渠清淤,7328口农村重点塘堰整治扫尾。 值得注意的是,12月5日,《洞庭湖农业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提出从2018年开始,湖南将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整治洞庭湖区农业生态。到2020年,湖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使用总量减少1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未来3年,湖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大力推进“五大行动”,一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动;二是渔业生态健康养殖行动;三是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四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行动;五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行动。 连线 我省开展技术经纪人绿色专题培训 12月9日-10日,湖南省技术经纪人绿色专题培训班在长沙开班,相关政府单位、节能环保企业、高等院校等相关负责人等共120余人参加了培训。此次会议旨在贯彻十九大报告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十三五”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记者 和婷婷
  • 《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2018—2020年)发布》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8-24
    • 近日,天津市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详情如下: 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加强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幅削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调整产业、产能、运输和空间布局“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坚持尊重规律、标本兼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渤海天津海域生态环境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 到40%以上,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劣于Ⅴ类)断面比例降低到30%以下;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极差点位比例不超过25%。 (三)工作原则。 ——绿色发展,严守底线。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思路,把绿色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新增长动能的必要条件,把水环境保护作为保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主要底线,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污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推动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质量导向,单元控制。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明确水质改善目标和清单。将重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难度较大的国考和市控断面控制单元列为优先控制单元,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和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制定并实施精细化、差异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陆统筹,系统施治。推进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综合运用控源减排、生态修复、强化监管等多种手段,系统实施水污染治理、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构建系统 化、综合化的水污染防治模式。 ——压实责任,多元共治。强化各排污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水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 好、不能变坏。加强信息公开与激励,形成全民参与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动结构转型升级。 1.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建设项目审批,按照本市“十三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要求,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不予审批。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停止审批工业园区外新建、改建、扩建新增水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核准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倍量替代。到2020年,组织完成本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 2.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制定本市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并分解落实,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按时退出。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有序推进全市建成区内现有污染较重企业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推进清洁生产,依法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审核,提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3.严守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完善本市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水平衡测试,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推动节约用水示范,推动本市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达到用水定额标准。加大工业水循环利用,支持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严格落实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办法》,提升城镇节水水平。加快推进农业节水进程,在涉农区推广渠道防渗、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 4.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促进再生水利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新增取水许可。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以上。推动海水利用,在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等工业用水。“十三五”期间重点消化现有产能,海水淡化规模按需发展,重点发展“点对点”供水模式。 (二)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1.深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集中治理。加快推进全市工业集 聚区整合和撤销取缔,开展整合后的工业集聚区环境基础设施大排查,按照国家要求进行规范化整治,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强化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监管,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标排放,集聚区内工业废水达到预处理要求。2018年组织开展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集中处理设施专项执法行动。 2.强化工业企业水污染分类治理。进一步排查现有废水直 排企业和达标情况,以落实新修订的本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散乱污”企业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关停一批、迁入园区一批、提升改造一批等措施,推动现有废水直排企业污水实现集中 处理或排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要求。 3.深化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国家规定的重点行业许可证核发,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实行纳入排污许可的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管理,实现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 4.实施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屠宰、乳制品制造等18个氮磷重点行业调查,切实摸清底数。实施氮磷排放总量控制,实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氮磷总量指标减量替代。强化氮磷排放重点行业企业监管,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超标企业整治。 (三)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1.全面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启动和苑、西姜井、宋庄子、张贵庄路等中心城区污水管网空白区管网建设工程。实施东丽区新立街、北辰区大张庄镇等环城四区污水管网空白区管网建设工程。全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2.提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同步建设配套管网。加快完成中心城区津沽等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9年底前,建制镇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5%以上,全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3.推进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开展全市合流制片区和管网混接错接点排查,因地制宜实施中心城区和北辰区、滨海新区等区域雨污管网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雨水管道中积存的雨(雪)残留水及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网。2019年底前,建成中心城区新开河、先锋河等调蓄池2座。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0年全市建成区2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管网敷设、处理站建设,确保到2020年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或利用。继续实施37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 2.防治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监管,严肃查处禁养区内违法违规养殖行为。全面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实行散养密集区畜禽粪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深入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改造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工厂化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农业面源防治。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推广配方肥和有机肥,到2019年,全市化肥利用率达到40%,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农田退水治理,建设生态沟渠、植物隔离条带、净化塘等设施减缓农田氮磷流失。 (五)实施流域系统治理。 1.强化入河排污口门治理。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底数排查,制定全市及各区入河排污口门整治方案。逐步开展重点排污口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在具备自动监测条件的入河排污口实施在线自动监测。逆流溯源,深入推进入河污染源整治。 2.实施重点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净化修复。以独流减河治理为突破点,实施一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大幅降低荒地河、付庄排干、东排明渠和大沽排水河等4条境内入海河流水污染物浓度。开展中心城区20条共163公里河道水生态修复。继续实施河道清淤工程,防治内源污染。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加快推进“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和任务实施。 3.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排查水体环境状况,建立全市黑臭水体清单,制定整治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生态恢复、雨水调蓄等措施,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六)保障水生态环境健康。 1.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节水和再生水利用,高效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大力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步提高沿海钢铁、重化工等企业海水淡化水及海水利用比例。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