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工智能计划的三大看点》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2-27
  •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签署一份行政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尽管相比日本、中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姗姗来迟,但“维持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力”的主题让这一规划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出“顶层推动”、“美国领导”和“注重基础”三大特点。

    尽管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科技发展以企业引领的“硅谷模式”为主要特色,建立了一套产、学、研合作一体的发展模式,但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政府在引领科技发展中的角色日益明显,从太空探索到量子技术,到下一代芯片技术,再到人工智能领域。此前,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力军一直是谷歌等企业部门。美国总统技术政策副助理迈克尔·克拉齐奥斯直言,这个倡议的重点就是集中联邦政府的资源来发展人工智能。

    盘点一下美国政府的相关举措。去年,白宫成立了“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成员包括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等政府机构的官员。美军方科研机构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去年9月宣布,未来5年计划投资20亿美元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实现机器学习的“第三次浪潮”。

    新发布的倡议提出各联邦政府机构在制定2020财年及未来数年的预算时,要将人工智能当作研发投资的首要考虑对象,并在今年就采取行政手段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尽管这个框架性倡议并未说明将具体采用哪些行政手段,但在预算制定方面,对政府部门的要求非常具体。它要求各执行机构的一把手每财年与白宫主管预算和科技政策的办公室沟通,说明将如何实现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并在预算批准90天内列明具体的人工智能优先项目和预计使用的资金。另外,政府部门还有义务主动寻找与私营部门、学界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机会。

    这份倡议并非一份单纯的技术路线图。它开宗明义地表示,其目的就是要“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力”,应对来自“战略竞争者和外国对手”的挑战。美国近年来公布的技术发展计划,无论太空探索,还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都遵循了“挑战-应对”的模式,明确或未明确地提出旨在遏制战略对手。

    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早期开发者和国际领导者,但全世界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创新,“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就自以为能保持领导地位”。

    事实上,这份倡议对竞争的强调大于合作。它提出要制定一套行动计划,保护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优势,认为这些优势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

相关报告
  • 《图书馆版权联盟在评论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时支持合理使用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王江宁
    • 发布时间:2025-04-08
    • 在给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的评论中,图书馆版权联盟(LCA)鼓励政府在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维护合理使用原则,防止许可限制损害这些权利。 合理使用是美国版权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在未经版权所有者许可的情况下收集和训练内容提供了法律基础。这种竞争优势使美国处于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前沿。LCA建议政府在人工智能公平使用案例中提交法庭之友简报,辩称人工智能的公共利益大大超过对权利人的潜在影响。如果司法裁决限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LCA建议政府要求国会制定立法来保护这一技术进步。 此外,LCA鼓励行政部门提交法律意见书,辩称在人工智能环境中合理使用允许的复制的合同禁止是不可执行的。如果法院不支持这一原则,政府应敦促国会制定立法,明确规定合理使用和其他版权法条款优先于相互矛盾的许可条款。 这些建议回应了网络和信息技术研究与发展(NITRD)国家协调办公室(NCO)、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代表OSTP提出的信息请求。 ARL信息政策和联邦关系主管Katherine Klosek说:“美国研究型图书馆每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为研究人员授权使用数字数据库和期刊。”“通过保护合理使用权,政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美国研究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的效率和效果。”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有哪些新看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22
    • 从“互联网+”到“AI+”,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2018年,核心技术攻关、人才梯队培养、实体产业落地……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更新换代。1月15日,AI青年科学家联盟多位专家在上海表示,2019年,中国AI产业的发展将逐步走向成熟。 ——趋势一: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系统化发力 2018年被称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系统化培养的元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不少学校开始申请人工智能专业,AI高中教材试水,创新型企业频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 “依托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等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学科,考虑到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采用‘X+2’的模式,从大三进行人才遴选,2019年下半年将迎来学校第一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毕业生。课程分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必修课,以及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选修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查正军说。 ↑2018年10月8日,工作人员在全国双创活动周媒体开放日上展示光子人工智能芯片。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2019年,如何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打通产学研的链条,成为突破重点。“现在还处在缺一系列课本、精品课程以及如何培养本科人才体系的阶段,这也是现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任务”。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吴飞说,推进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建设是一个突破口。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俞凯建议,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用化和国际化两个方向,从实际遇到的问题中抽象出科学问题,反过来对理论研究产生正面影响。 ——趋势二:产业落地一边挤出泡沫,一边深入痛点 “人们往往会高估一项技术前五年的创造性,低估后五年的破坏性”。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说,AI产业可能会经历一段调整期,挤一挤泡沫。同时对于产业界来说,场景驱动为实体经济降本提效,也会向更多行业继续深入。 退潮方知谁在裸泳。专家认为,在挤泡沫的过程中,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开拓更多元的产业场景和更深入的产业链条。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可能诞生类似英特尔这样的平台级和底层级公司,这是产业界的共识,但谁是赢家仍不得而知。 专家表示,从算法端向上下游延伸,芯片和开源开放平台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正成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商汤科技首席执行官徐立认为,这一波AI浪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行业中挖掘更深的痛点,深入应用,将更多技术做到超过工业红线,为行业创造价值。 ↑2018年12月5日,在北京一家智慧火锅餐厅,出菜机通过机械臂在仓库进行配菜。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针对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上海发布了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的“需求单”,囊括了“AI”+安防、工厂、家庭、交通、金融、社区、学校、医院、园区、政务10大领域。政府“牵线”对接供需,让人工智能企业能与更多客户迅速匹配,既包含垂直具体场景,又兼顾行业通用需求,还探索园区集成方案。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表示,在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2条”的基础上,徐汇将聚焦AI企业最关注的场景开放、技术研发、创新应用、金融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营造最适合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加速集聚的制度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最适宜人工智能发展的制度供给试验田。 ——趋势三: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共闯“无人区” 现在,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工具式的开发手段,下一代神经网络的方向是什么?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新引擎是什么?业内专家认为,下一步AI的重点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的创新和研究。 吴飞认为,从基础理论上看,数据智能日趋成熟、类脑智能蓄势待发,“双智”结合带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突破,是未来要把握的方向。 专家表示,年轻的中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和企业家,正负担起寻找下一个十年行业发展的重任。2018年,AI青年科学家联盟在上海市徐汇区成立,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的多层次人才梯队。联盟发起人之一、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认为,青年科创家应寻找行业发展的真实痛点,把业务和AI真正结合起来,产生长期价值,促进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更新换代,需要更多青年人才的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AI青年科学家联盟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潘云鹤说,中国的人才培养应该把知识和资本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年轻AI科学家、企业家可以开辟新领域,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勇闯“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