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2-07
  •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讯:摘要: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占有很大比重,土壤大面积污染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有效解决我国重金属土壤污染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结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从而提出相关改进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改革发展进程。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是大自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能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土壤的合理利用关系着我们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逐渐增多,使得土壤污染的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约2000万公顷,严重破坏了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使农作物的质量下降,还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峻形势,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土壤修复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技术,它的发展必将影响我们生活,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内涵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或者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从而将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有些修复技术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可以保护人体的身体健康,同时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

    1.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或者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来吸收并降解重金属污染物,从而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三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微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在我国为主要的土壤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快速发展,成为绿色能源技术的一种。

    这种修复技术相比于其他的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可以用于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同时这种技术高效,消耗的能量较少,比较安全,已经成为土壤修复技术的主要部分。

    2.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重金属污染物土壤中分离的过程,其中热处理技术为如今比较广泛应用的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热脱附技术和土壤蒸气浸提技术以及超声波加热技术。热脱附技术是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使污染物与土壤相互分离的过程。但这种技术设备价格昂贵,处理成本过高,暂时还无法进行普遍的应用。蒸气浸提技术是指将新鲜的空气通过注射进入重金属污染区域,将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然后排放到空气中进行循环使用的过程。这种技术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是一种应用前景比较广泛的技术。超声波加热技术是指利用超声波现象所产生的各种效应产生各种作用而使重金属污染物彻底被清除的过程,它也可以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

    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相比于物理技术发展较早,主要有土壤固化、淋洗技术以及光催化降解技术等等。淋洗技术是指将水或含有冲洗助剂的水溶液等注入到被污染的重金属土壤中,洗脱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的过程。该技术需要水源,成本比较高,但它也是防止二次污染的重要研究课题。光催化降解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是指利用辐射、光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反应将土壤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降解的过程。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农药等有机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技术。

    三、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策略

    1.根据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

    根据多种资料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在不同的地区情况不同。在一些工矿企业、废弃物堆场以及城乡结合部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采取相应的策略,最大程度上得去进行污染重金属土壤的修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方方面面都和土壤有关,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工厂以及不良企业为提升自己的自身的效益大肆的污染环境,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些工厂以及企业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其次还有一些农田的污染,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农田,我们可以采用植物、微生物技术对其进行修复处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污染程度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也可以根据污染物形态的生物可利用调控原理来降低污染物,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对于一些中低程度的重金属土壤污染,应该加强修复工作的研究,构筑良好的土壤环境,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土壤重金属污染缓解机理的改进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保已经成为当下时代的主题。土壤的保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在开发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同时,不让污染缓解机理研究也是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研究表明,土壤是一个开放复杂的非均匀体系,影响因素非常多,但我们对于污染物影响土壤的过程知之又少。因此,对于土壤污染缓解机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上的老化效应、根际效应、固定或活化作用以及微生物效应。老化效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从易解吸区分配到缓慢或极缓慢解吸区的过程。微生物效应是指通过微生物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达到对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目前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多种有机物污染的治理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起步比较晚,尽管已经开展多年,但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大多只局限于实验室的水平。即使有少部分的修复工作获得成功,也因成本过高等问题无法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所以要想使土壤中的污染物降低到一定程度,目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修复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开展修复技术的研究,尽最大程度使得土壤修复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单方面的修复技术,而复合污染是目前土壤污染的重要特征。针对这一特征,对复合污染的修复技术非常重要,这种技术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除此之外,无论是单一的修复还是复合修复,我们都要注意修复剂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有效地解决修复剂带来的污染也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同时在对土壤进行修复的时候要注意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我们应该在修复的同时减小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减小对生产力的影响。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环境的保护也是刻不容缓。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以去污染,再利用等为目的,减小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活造成的危害。国际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发展我国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不仅是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是为了只有我国的这一新兴产业尽快融入国际竞争的需要。

相关报告
  •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及发展》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20
    • 摘要:近些年,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地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其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会干扰到农村发展的进程,这些情况都在说明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据此,本文将从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实际应用入手研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如今的相关研究部门的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进而促进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工作。 关键词: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应用;发展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社会对于各方面地需求也在日趋上升,但同人们地需求一同上升的却是如今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日趋严重,大量的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等问题,都导致了如今土地环境中各方面重金属的含量严重超标。其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导致可耕种的土地范围也在日渐缩小,所以对土地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一问题进行治理已经是如今迫在眉睫的一个严峻问题。 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现状: 现如今,很多地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都是由于人类的日常生产活动做造成的。过去人类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没有超过自然界的自我净化能力,所以没有显现出太多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各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而有需求就会有生产,需求量越大,生产量也就越多,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常常都是伴随着污染产生的,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多,造成的污染也就越来越多,最终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净化能力,致使出现土壤污染问题,最终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相对于其他污染来说,重金属污染更加普遍和隐蔽,其在污染初期并不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只有在污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够被人们所发现,但这个时候已经有些为时已晚,自然界已经无法对其进行自我净化作用,只能通过人类自身的各种方法来对其进行治理工作。据有关部门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被污染的土壤面积已经超过了5000万亩,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中超标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汞、镉、铅、铬、锌、铜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还在不断的加剧,如不及时对这些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工作,那么就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进而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1]。 二、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所谓的生物修复技术,就是指那些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将土壤中所蕴含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消除或者是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而现如今,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三大类。相对于其他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来说,生物修复技术有着修复时间短、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干扰,修复效果比较明显等优点,所以在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重金属污染污染的治理之中。 (一)植物修复技术: 所谓的植物修复技术,就是直接利用其各种绿色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生物系统来对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吸收、富集作用,进而有效改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新兴环境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超富集作用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分为植物吸收、植物挥发以及植物稳定三大类:其中植物吸收就是植物利用自身的根部来发挥出超富集作用,进而对各种重金属元素通过根部进行吸收,再从根部进行转移,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最终达到消除、降低土壤内部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目的;而植物会发则是指植物在生长生存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转化作用,将土壤中所积累的各种重金属元素转化成为可挥发的形态,最后从植物的地上部分将其进行挥发,以此来起到降低和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目的;至于植物稳定则是指利用植物来降低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活性,进而实现降低重金属的危害性的目的[2]。如今植物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如今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过程中,并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效果。例如水生植物凤眼莲可以对土壤中的汞、铅、镉、铜、砷都有着良好的富集效果。 在例如印度芥菜也同样可以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当中,其对于各种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也非常良好,由此可见在如今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应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重金属治理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就是选择那些自然界已有的或者人工培育后的有着各方面特性的微生物,然后利用其生命代谢活动,对土壤中所蕴含的各种重金属元素进行转化、降解,进而起到降低重金属元素活性或者进行消除的作用。据科学研究发现,微生物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主要是通过两种机理来进行的。其一是微生物通过生物代谢活动来对重金属元素的形态进行改变,以此来降低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的作用;其二则是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物代谢活动来对土壤中所蕴含的各种重金属元素的价态进行改变,将重金属元素转变成为一种易溶物,进而可以轻易的将其从土壤中进行滤除工作,以此来实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目的[3]。如今,世界上对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也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例如在国外,有很多学生都曾经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第二种机理来将重金属元素从土壤中进行分离工作,由此可见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却是可以在实际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过程中进行应用。而在我国,也同样有很多专家学者在进行相关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牛旭等人曾经研究过微生物能耗改变矿区的的特性,进而将矿区改变成为种植区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工作。而对于矿区的土壤来说,其中蕴含着很多难以通过自然界的净化作用来进行降解的腐殖质,这些腐殖质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土壤的整体结构,还会对土壤的疏松度造成一定的干扰,这些都矿区转化成为种植区的阻碍坐在。但通过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现,微生物修复技术不仅可以对这些腐殖质进行降解作用,还能够积累土壤中所蕴含的有机质,进而起到改善土壤整体结构的同时,实现积累土壤肥力的作用。 (三)动物修复技术: 所谓的动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土壤中本身便存在的各种动物及其肠道中现有的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或者人工条件下、促使其这些动物及其体内的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然后令其在生命代谢过程中,对土壤中所蕴含的各类重金属进行去除、分解、富集等作用。一般在使用动物修复技术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诸如蚯蚓、蜘蛛等常见的动物,其不仅有着很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提升土壤的肥力,所以在如今的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当中,动物修复技术应用之处也很多。 三、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发展展望: 目前,我国对于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几种与植物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技术两类生物修复技术之上,对于动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却不是很多。也正是因为我国对于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还存在着诸如用于修复的生物和被修复地区的本土生物之间存在的竞争、生物修复效果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将对未来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1)做好用于修复的生物与被修复地区本土生物之间的竞争协同关系;(2)建立完善的生物修复体系,很多土壤中所蕴含的重金属还有着极大的回收再利用的价值,未来如果在完善生物修复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方便重金属元素在分离受的回收作用,进而缓解我矿产资源缺乏的现状。 总结:综上所述,鉴于我国如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起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问题。虽然生物修复技术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但因为我国相关的生物修复技术起步时间比较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进行具体应用过程中肯定会有着很多的局限之处,但作者相信,随着生物修复技术而不断研究发展,未来肯定会全面的应用于各种污染修复之中,进而为我国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 《王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0-05-27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环境问题却接踵而至。大量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土壤中,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非常迫切。根据土壤污染的特性,采取针对性的土壤的修复技术。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新技术;应用 1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据环境保护部2014年数据,全国污染超标率达16.1%。按照当前的土壤受污染情况,我国整体土壤环境较差。目前,耕地土壤污染在土地类型中是最严重的,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比重极高。南方的污染情况相较于北方更为严重,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是污染物超标重灾区。南方地区的一些受污染土地持续恶化,难以栽培出优良的农作物。此前,国家推行的“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政策,使大批污染企业被迫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导致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遗留、遗弃场地,长期闲置不仅危害周边居民,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壤中污染物蒸发后会污染空气,随着水流入河流,对居民赖以生存的大气、水资源产生较大污染。耕地污染不仅造成粮食减产,更会对庄稼产生污染,威胁人体健康。受污染的土地急需进行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随着经济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土壤受到污染,需要修复的土壤大幅度增加。另外,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快速推进,施工场地日益增加,使得城市中污染场地修复需求非常迫切。土壤污染具有多样性、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不同的污染土壤往往有着不同的污染源,污染土壤所处的地质形态(如周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也可能影响土壤污染情况。因此,企业往往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污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这增加了土壤修复的难度。 2异位热脱附技术 2.1技术原理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清除污染场地中的各种挥发性及半挥发性物质,清除效果极佳,但如果土壤具有较高的粘性或者较差的透气性,则有可能存在处理过程中的土壤结块等问题,导致处理效果受到影响。该技术的应用原理在于,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的方式,提高污染接枝及污染物的温度,使污染物挥发或分离。该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不会产生较大物料增量体积,能够对土壤中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物质加以彻底清除。 2.2技术流程 该技术的应用流程要求:首先对土壤进行干化处理,包括沥干、风干等方式,降低土壤水分;其次对干化之后的土壤进行破碎筛分处理,降低土壤处理粒径,并增加比表面积;其三,采用运输机等设备与装置将经过预处理之后的土壤运输到进料斗,称重计量,进入热解析系统;其四,热解析系统中,通过直燃式与非直燃式等方式对土壤进行热解析处理;最后,采用旋风处理系统清理粉尘,采用冷凝技术回收多环芳烃,采用然脉冲式袋式除尘器清理其细小颗粒,清理烟气中的细小粉尘、多环芳烃等物质,采用脱硫系统清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2.3技术应用 某石油化学开发公司的污染土壤,土壤中五氯酚浓度高达200mg/kg以上,使用蒸汽注入法,将土壤地下水的温度提高,使挥发性或是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挥发性大幅提高,从而较易被提除;土壤在高温下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会降低,易溶解於水中,更有利於地下水抽除处理;每个单元包括一组蒸汽注入井、地面抽气井、温度监测计、抽水井。 3气相抽提技术 3.1技术原理 该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土壤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及燃料的清理,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土壤质地均匀,有强渗透效果,有较大孔隙度及较小的湿度,地下水位较深。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在不饱和土壤层布置提取井,采用真空泵,以负压的方式使空气经过污染介质的空隙中,对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解吸,并使之流向抽取井,在地面对其污染尾气加以处理。 该技术的应用,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实现较为广泛的污染物处理,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设备设施进行有效操作,并且不会产生对于土壤结构的破坏。缺点是单独使用,不能是污染物降低到很低的标准,一般需要配合其他土壤修复技术。只能针对非饱和区域的土壤进行修复,且后续需要处理提取出的污染气体。 3.2技术流程 该技术的应用流程为:首先基于场地实际情况,结合试验参数设置抽气井及通风井的具体位置,明确密度与深度等技术参数;其次对污染介质,采用横置罐体的方式实现气液分立,气体进入罐体上层横向挡板处,并绕到挡板后部,经由罐体上部后进入后序管道。经过分离剩下的液体经过排液泵排除,对其进行有效收集与处理;其三,监测气体收集单元末端的温度、流量与压力,设置气体及液体采样口,检测掺气口的流量。对于废气进行取样;最后,抽离出废气之后,采用活性进行吸附处理,在一段时间后,活性炭饱和,对活性炭进行更换,并到相关单位送检与处理。 3.3技术应用 印第安纳波利斯某工业厂房,由于石油原油加工,对于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污染介质中的污染物包括LNAPL、苯系物、多环芳烃等物质,对其进行污染风险评估,并出具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采用真空抽取方式,修复土壤中的LNAPL污染物,并针对其他污染物采取了长期自然衰减监测的处理方式。除此之外,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维明顿由于气油与柴油泄露,导致土壤受到相分离烃的严重污染,也采取了气相抽提技术加以修复。 4原位化学氧化技术 4.1技术原理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于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处理,包括主要的氯化溶剂、苯系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物质,以及具有非饱和碳键的化合物等。该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强氧化剂对污染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破坏与降解,将这些污染物加以转化,使之成为稳定性更强、活性更低的无害或有效性较低的化合物。该技术的应用具备极高的可操作性,可以处理大部分土壤污染物,并有效处理地下水污染问题,具备高效的处理速度与处理效率。但同时,该技术会受到土壤理化特性与土壤类型的较大影响,可能会存在无法完全氧化的情况。如果土壤土质不均匀,或者处理效果受到影响,则可能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4.2技术流程 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对表面垃圾加以清除;其次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土壤试验,明确相应参数,确定注射井的具体位置,及具体参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应用化学氧化药剂,并加以配置及投放,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药剂投放的控制,调整药剂添加与投放方式,以保证土壤污染治理的效果,并结合检测数据的反馈,合理控制药剂的投放;最后,完成场地药剂注射之后,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通过注射井实现其中的气液分立,将分离之后的气体及液体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合格即加以排放。 5结论 针对常见的土壤污染物,提出了包括物理修复及化学修复方式在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离子矿化稳定化技术、异位热脱附技术、气相抽提技术及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如生物通风技术等。土壤污染物的构成常常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