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油电气供应充足 为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添动力》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2-26
  • “当前,全国煤电油气供应总体是充足的。”国家发改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能源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截至2月22日,全国在产煤矿产能复产率为76.5%,达到往年同期水平;到2月20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可用27天,处于较高水平;2月上中旬,全国日均发用电量143亿千瓦时;2月21日成品油库存超过2110万吨。随着各地有序复工复产,煤电油气需求将逐步回升。对此,唐社民表示:“对复工复产以及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活所需的能源保供,我们有充分的信心。”   全国煤电油气供应总体充足 煤矿复产率达到往年同期水平   据唐社民介绍,目前,全国大部分煤炭、炼油企业已经基本复工复产,电力、油气开采企业都保持连续生产作业,铁路运输企业优先运输煤炭等重点物资,煤电油气供应总体充足。   数据显示,到2月20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可用27天,秦皇岛港存煤535万吨,都处于较高水平。2月上中旬,全国日均发用电量143亿千瓦时,最大负荷约6.9亿千瓦,发电装机充足,电煤供应稳定,完全能够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要。   成品油供应总体是平稳有序的,库存处于高位。2月21日库存超过2110万吨,日均天然气用量比春节前下降25%左右,总体上也是宽松的。天然气主要供应企业LNG罐存处在高位,储气库可动用的储气是充足的。   下一步,随着各地有序复工复产,煤电油气需求将逐步回升。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密切关注煤电油气供需形势的变化,加强产运需衔接,优化运行调节,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对复工复产以及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活所需的能源保供,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唐社民表示。   在疫情防控能源保供工作中,加快煤矿复工复产、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是重点。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煤矿复工复产取得了明显成效。疫情对煤炭产量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复产率达到了往年同期水平。”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鲁俊岭说。   鲁俊岭表示,截至2月22日,全国全国在产煤矿产能31.7亿吨,产能复产率达到76.5%,当日产量833万吨,均比2月1日增加了近一倍。除湖北省以外,其他产煤省均已复工复产,其中河北、安徽等六个省区复工复产率超过90%。   重点阵地用重兵 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能源供应有保障   “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这些地区的能源保障也是全国能源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重点阵地用重兵,确保能源保供万无一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表示。   具体来看,煤炭供应保证方面,持续加强煤炭的储备。2月22日,湖北省的煤炭库存约493万吨,平均可用54天,处于近年来的高位。   油气供应保障方面,湖北省石油供应相对充足17日到22日,湖北省成品油日均消耗约3900吨,库存超过50万吨,相当于130天左右的用量。天然气日均消耗量约1300万方,下游用气能够得到充分地保障。   电力保障方面,确保电力及时安全稳定供应。2月份以来,湖北省每天投入保电车辆超过2000台,应急电源车60-80台、发电机50-150台,确保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电保障。   首先加快电力设施的建设,对武汉的雷神山、火神山、金银潭、黄冈大别山等重点医院和武汉36家方舱医院,全面落实供电保电的“一户一案”措施,按照特事特办原则,简化手续,加快施工,确保不发生停电事件。   其次,加大用电服务保障,对涉及疫情防控和救治的重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集中观察的隔离点、防控用品的生产企业、医护支援队伍的住宿酒店等,建立24小时沟通联系机制,派专人开展一对一的用电服务。   此外,加大对民生领域用电保障,备足抢修人员、车辆和物资,加大居民网上办电、用电咨询和故障报修服务力度,不因居民暂时的欠缴电费而停电。   “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用电趋势变化,组织电力企业做好电力保供工作,满足疫情防控、人民生活和企业复工复产的用电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黄学农说。   同时,据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刘红介绍,方舱医院的用油供应保障工作已被列入重点调度协调保障清单。   “我们指导油气企业一一对接做好方案,很好地保障了这些供油需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天然气接入已经在医院投入使用时顺利完成,及时地保证了这两家医院的用气需求。”刘红说。   刘红表示,在疫情防控能源保障工作中,油气行业企业,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做了大量工作。据监测,2月份以来武汉市成品油库存超过10万吨,其中汽油和柴油均超过5万吨。武汉市当前每天的成品油用量约570吨,库存是非常充足的。   此外,能源局积极协调交通部门把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车辆列入绿色通道的保障范围,指导武汉以及其他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加强对加油站、加气站的科学合理安排,避免大面积关停的现象,很好地保障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实施“两降低一下调” 着力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一级巡视员张满英表示,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主要是涉及到企业的用电、用气、用油。为此,国家发改委主要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即“两降低一下调”。   一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阶段性的降低企业用电价格。自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阶段性降低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的,现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它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用电成本。电网企业在计收上述电力用户(含已参与市场交易用户)电费时,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即电费降5%。同时,实施支持性的“两部制”电价政策。对重点的“两部制”的电力用户,容(需)量电费进行减,将2月7日出台的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执行至2020年6月30日。   “以上两个政策涉及范围非常广,力度也非常大,涉及金额达到590亿元。”张满英表示。   除此之外,今年1月1日,深化燃煤发电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实施,更多的工商业企业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   二是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在现有的天然气价格机制的框架内,提前实行天然气淡季价格政策,降低价格。   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非居民用气,上游供气企业在基准门站价格基础上适当降低,价格已经放开的,鼓励上游供气企业和下游用气企业协商降低价格。对化肥等涉及农业生产且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用气给予更优惠价格。要求地方要及时降低非居民用气的终端销售价格。同时,鼓励各地通过加强本省的管道运输和配气价格监管等方式进一步挖掘降价空间,降低终端用户天然气价格。   三是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近期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化,2月4日和2月18日已经两次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油每吨累计下调835元,柴油每吨累计下调805元。   “我们对各地和相关企业已经提出要求。确保及时、全面地把政策红利落实到位,让企业有获得感。”张满英说。

相关报告
  • 《煤炭产业链复工复产“步调失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08
    •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煤炭行业,上游事关能源生产供应,中游关系物流运输,下游连着钢铁、水泥、化工、电厂等基础工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政策背景下,从煤炭行业全产业链复工复产进程中,可以管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中国经济脉动。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煤炭生产大省山西走访部分煤炭生产企业、物流运输企业了解到,3月以来,山西省的煤炭生产运输行业快速复工复产,呈现产运两旺局面,释放了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然而,受下游市场恢复较慢等因素影响,煤炭全产业链复苏仍面临库存和价格剧烈波动、进口煤冲击等关键隐患,亟待化解。 产运两旺煤炭行业释放积极信号 国内煤炭运量最大的铁路局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局集团公司”)数据显示,公司2月煤炭发运量相比1月锐减17%,而3月发运量又迅速恢复到1月水平,环比上涨超过22%。事实上,2月至今,整个煤炭行业都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急速下跌、急速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日均原煤产量815万吨,同比下降6.3%,到3月攀升至1088万吨,同比增长9.6%。1至4月,共生产原煤11.5亿吨,同比增长1.3%。 5月下旬,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中芦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内一派繁忙景象,刚开采出的原煤通过运输管道源源不断地进入洗煤设备,洗出的精煤很快被装上火车,一批批向外发运。“最近我们每天发送煤炭超过8000吨,产量运量已回归正常水平。”公司副总经理肖久忠说。 受疫情影响,中芦煤炭销售有限公司2月煤炭发运量暴跌近50%,不过随着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从3月起发运量迅速恢复。肖久忠说,眼下他们的煤矿正开足马力进行生产,煤炭日发运量在4月底一度超过1.3万吨,达到历史峰值。 煤炭产运加速复工,相关企业和部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对应中央‘六保’要求,我们采取了诸多措施,力保煤炭产业链持续运行。”太原局集团公司调度所负责人马志强说,早在1月他们就提出,要保住基本的装车量不能掉,保持煤炭上下游的流动。为了推动煤炭生产企业快速复工复产,他们开行了跨省“矿工专列”,解决煤矿的“用工荒”;直接对接有关地市,帮助解决煤炭短倒过程中的通行证等问题;与煤炭企业签订互保协议,在保障煤炭运量的前提下,为企业减免杂费…… “疫情面前,煤炭上下游企业也都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抱团取暖。”马志强说,“下游电厂没有压价,还大力吃进煤炭,铁路保障运力也更加高效,各个环节步调一致,保证了煤炭、运输、电力整个产业链的重启。” 煤炭行业加速复工,正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2019年我们发运煤炭373万吨,今年保守估计能达400万吨。”山西中联煤业有限公司下属一家煤炭发运站的生产副站长王明刚对今年的行情充满信心。 “在经历了2月的断崖式下滑之后,从3月起,我们的业务量有了明显好转并趋于稳定,这说明煤炭景气度在明显回升。”国内最大的煤炭公路货运平台之一——山西快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商务发展部总监阎瑞霞介绍说,在快成物流平台注册的货车,主要拉运山西吕梁、晋中、临汾、运城等地,以及陕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煤炭主产区的煤炭,其中大部分运往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钢铁企业和焦化厂,目前这些行业企业煤炭需求量正显现增长态势。 需求掉队产业链拉动“脱节” 与钢铁、焦化等下游行业较快恢复不同的是,作为动力煤需求大户的电力行业却处在缓慢恢复期。下游需求不够旺,与产运环节的红火形成鲜明对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8.6%,服务业用电量同比下降8.3%;虽然4月工业用电量同比由上月的下降转为增长,但1到4月累计发电量仍同比下降5%。 “我了解到,由于用电量不足,不少电厂一度停掉了部分机组。”长期关注煤炭销售的太原局集团公司朔州车务段宋家庄站货运值班员薛胜利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尽管近期用电量回升,煤耗有所增加,但截至目前,浙能、粤电等沿海六大电厂的存煤可用天数大约为22天,仍处于相对高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5月14日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一季度,全国煤炭消费8.7亿吨左右,同比下降6.8%。 需求“掉队”导致的供需失衡让众多煤企措手不及。“煤炭企业竭尽所能地加快复工复产,却很快因为用力过猛导致了煤炭相对过剩。”太原局集团公司怀仁火车站站长葛纪平说,“上游煤矿产能释放迅速,但下游销售遇阻,许多煤炭销售企业就不可避免大幅减少发运量。由于市场不景气,我们周围十多个煤站中近期最严重时有近一半几乎不走车了。” 煤炭的短期过剩让不少煤矿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煤炭市场不好,但我们却不想停产或减产。”肖久忠表示,如果煤矿停产再复产,仅集中检修的费用就会远高于正常运转的维护费用,安全隐患也更大。另有煤企负责人表示,铁路方面也不希望煤炭运量下降太快,“因为他们这段时间客运损失已经很大,如果货运量再不能保证,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 为了保证产量运量,煤企和运输部门都想尽办法,让流通链条“拉长”“降速”。朔州中芦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将销售前移,于4月初在港口新开了两个存储垛位,储存能力10万吨,“实在不行就先存起来”。 马志强介绍说,为了保证整个煤炭产业不断链,他们对掌握在其他企业手中的堆存场地进行了摸底,一旦港口存煤达到极限,就启用这部分堆场。“从前期的摸底情况看,这个容量大概有2000万吨,如果需要,我们会和这些企业协调使用这些堆场。” 快成物流公司数据经理张涛说:“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仍在持续,目前来看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煤炭市场低迷的状况在中期来看难有根本性转变,不过总体上需求仍在一点点地慢慢恢复和释放。” “最困难的时候可能正在过去。”马志强说,“从山西省内电厂的煤炭拉运情况来看,需求正在恢复,企业的内生动力正在被调动。” 供需失衡煤炭库存价格剧烈波动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受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煤炭库存和价格剧烈波动、进口煤冲击,成为当前煤炭产业链复工复产面临的巨大隐患。 “4月秦皇岛港等北方八大煤港库存一度快速上涨,突破2600万吨大关,超过历史极值,并已十分接近3300万吨的理论存储极限。”太原局集团公司朔州货运营销中心副主任谢步俊说,最严重时部分港口已经不得不将小堆合成大堆,以获得更多空间。 虽然近期受到社会用电需求提升、环保安全检查趋严、大秦线检修等因素影响,北方港口煤炭库存大幅回落,但库存压力并未完全消除,而是部分转移到了上游企业。有煤矿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由于前期运输受限,煤炭堆存压力大增,他们只能生产两天、停工两天,等煤运走了再继续生产。 市场供求反复失衡也持续影响着煤炭价格。从3月16日起中国太原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指数开始掉头向下,动力煤、炼焦用精煤、化工用原料煤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此后综合指数一路向下,跌幅逐期扩大,至4月13日,周跌幅达到2.05%。但到5月25日,受供应量收缩及终端耗煤企业采购需求增强等因素影响,中国太原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指数单周上涨达0.94%,其中动力煤交易价格指数周环比大涨2.30%。 “港口50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一度跌破470元/吨大关。”薛胜利告诉记者,从3月开始,国内煤价经历了近60天的连续下跌,每吨下降近100元;但到6月初,短时间内又暴涨80元/吨。 山煤国际能源集团朔州有限公司经理李兴斌表示,前期煤价曾跌破中长期合同价格“绿色区间”,逼近部分煤企的生产成本,他们一度担忧利润将会大幅下降,现在这种担忧才稍有缓和。谢步俊认为,虽然煤价短期内迎来暴涨,但却“有些诡异”,大概率和短期影响因素及超跌反弹有关,考虑到需求回升速度,很难对中期煤价保持乐观。 煤价下跌时,部分中小贸易商低价抛售库存煤炭,一度引发“踩踏”现象;煤价暴涨,煤企开足马力生产,却要面对未来不确定的中期市场,煤炭交易市场的平稳秩序被不断打破。 部分煤企还反映,进口煤的冲击也使得国内煤炭市场变数增加。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炭9578万吨,同比增长28.4%,进口煤占煤炭需求总量的比重超过10%。 “进口煤炭的增加不仅挤占了国内市场,而且进一步影响煤价波动。”太原局集团公司朔州车务段宋家庄站党委书记高恒表示,“来自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国等地的进口煤比国内煤炭每吨便宜五六十元。由于利润更大,一些大的‘煤老板’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进口煤上,又给国内煤炭行业增添了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多方发力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复苏 面对煤炭上下游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相关部门和企业建议,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消除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关键隐患,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复苏。 多位受访者建议,有序推动电厂、钢厂、水泥厂等企业同步复工复产,加快煤炭下游市场恢复。“煤炭行业的恢复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整体经济的复苏。我们煤企已经迈出了复工复产的第一步,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盼望中国经济的‘春天’能早日到来。”王明刚等煤炭企业负责人呼吁,各级政府进一步统筹推进煤炭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加速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尽快缓解上游企业的压力。 加强对煤炭进口量和煤价的宏观调控,保障国内市场稳定。在经历数十天的“连阴”之后,近期国内煤价又现暴涨。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当前经济基本面恢复速度判断,煤炭产销两旺的局面很难维持,煤价尚存波动可能。 山煤国际能源集团朔州有限公司大峪口选煤厂副总经理王志飞认为,煤价不稳和进口煤冲击是目前威胁企业的最大因素,建议加强对煤价的调节和对进口煤的管控,减轻国内煤企的生存压力,保障煤炭生产、销售的平稳有序。 部分受访者提出,对煤炭生产企业给予适当扶持,帮助他们渡过复工复产的困难阶段。资金压力大是煤炭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肖久忠说:“最怕存煤压着卖不掉,以及卖掉回不了款。我们现在收到的大量回款都是承兑汇票的形式,一般是半年期,意味着现在卖了煤,拿到钱也是半年以后的事了。而我们每个月的铁路运费要4000多万元,港口的港杂费要80多万元。” 另有煤企反映,目前他们的现金流只能维持10天左右,如果企业停滞10天不产不销,马上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他们希望政府给煤炭企业提供更多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利化的贷款,帮助煤企进一步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减轻资金负担。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2-24
    • 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为指导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推动企事业单位稳步有序复工复产,特制定本指南。 一、加强员工健康监测 (一)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各单位要切实掌握员工流动情况,按照当地要求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处在隔离期间和入住集体宿舍的员工,应每日进行2次体温检测。及时掌握缺勤人员健康状况。 (二)实行健康状况报告。各单位要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向本单位如实报告。要每天汇总员工健康状况,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做好工作场所防控 (三)加强进出人员登记管理。各单位要指派专人对进出单位和宿舍的所有通道进行严格管理。使用指纹考勤机的单位应暂时停用,改用其他方式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员工每次进入单位或厂区时,应在入口处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要尽量减少非本单位人员进入,确因工作需要的,应检测体温,并询问来源地、工作单位、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符合要求方可进入。 (四)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各单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如室温因通风有所降低,应提醒工作人员适当加衣保暖。如使用空调,应当确保供风安全充足,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不使用空调时应当关闭回风通道。 (五)保障洗手等设施正常运行。工作场所应设置洗手设备,洗手、喷淋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免洗消毒用品。 (六)做好工作和生活场所清洁消毒。工作场所、食堂、电梯、卫生间、洗手池、通勤工具等公共区域及相关物品,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七)减少员工聚集和集体活动。引导员工在使用通道、电梯、楼梯、吸烟区时有序排队,保持适当间距,吸烟时不与他人交谈。减少召开会议,需要开的会议要缩短时间、控制规模,保持会议室空气流通,提倡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员工集体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 (八)加强员工集体用餐管理。适当延长食堂供餐时间,实行错峰就餐,有条件时使用餐盒、分散用餐。要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员工用餐时应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九)做好医务服务。设立医务室的单位要调配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配合疾控部门规范开展隔离观察与追踪管理。未设立医务室的单位应当就近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员工及时得到救治或医疗服务。关心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及时疏解心理压力。 (十)规范垃圾收集处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三、指导员工个人防护 (十一)强化防控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使员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十二)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员工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照《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要求,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养成勤洗手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手绢、衣袖等遮挡,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四、做好异常情况处置 (十三)明确单位防控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单位内部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十四)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安排员工就近就医。 (十五)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发现可疑症状员工后,立即隔离其工作岗位和宿舍,并根据医学观察情况进一步封闭其所在的办公室、车间等办公单元以及员工宿舍楼等生活场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活动场所及使用物品进行消毒。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密切接触者防控措施。 (十六)做好发现病例后的应对处置。已发现病例的单位,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加强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疫情播散的单位,要实施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场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