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HPAI风险评估报告》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郝心宁
  • 发布时间:2017-11-28
  • 近期,欧洲多个国家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H5N8型禽流感疫情并迅速蔓延。匈牙利、波兰、克罗地亚、瑞士等欧洲26个国家陆续发布了(HPAIV)H5N8检测报告,报告显示疫情正在快速扩散,欧洲各地区的禽流感案例逐日增加,动物园及野生动物园的鸟类也受到波及。目前德国野生鸟类和禽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数量已达69例,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

    一、感染物种概况

    (1)野生鸟类

    2014年和2015年的H5N8疫情中,仅在个别野生鸟类(3只野鸭、1只水鸭和1只海鸥)中发现了H5N8禽流感病毒。但本次疫情中,已经在大量死去的水禽和秃鹰等吃腐肉的猛禽体内发现了该病毒。截至目前已发现的47种不同鸟类物种,包括了潜鸭、水鸟、海鸥、天鹅等鸟类,以及野鸭、鹅、猛禽和吃腐肉的鸣禽(例如乌鸦)。高致病性H5型禽流感病毒也被发现于健康水禽体内或其粪便中,由此表明野生鸟类可排泄病毒而不引起疾病或死亡。目前可以确定的是,H5N8禽流感病毒正在野生水鸟中持续蔓延,已经发现的死禽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天气持续寒冷,鸟类会进一步动态迁徙,大多数水鸟将离开寒冷地区前往无冰水域,这种天气条件可能导致疫情在内陆地区和南欧的野生鸟类中扩散。

    (2)家禽与动物园中的驯养动物

    德国已有54个家禽饲养场和15个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被检出感染了H5N8型禽流感病毒。几乎所有感染病毒的饲养场都位于已发现死亡众多、禽流感病毒呈阳性的水禽地区。在爆发疫情的野生动物园中,有可能接触到野生水鸟的各类水禽也受到波及。在大多数家禽饲养场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污染材料,例如鞋、车辆、物体等是最可能的感染途径。德国联邦动物健康研究所(FLI)调查发现,受感染的地区大多为疫情初次爆发地区,还未有进一步扩散,但有3例疫情很可能是二次爆发。此外,在野生鸟类和家禽可能接触的地区,很有可能爆发、扩散疫情,并产生新感染源。

    (3)系统发育学分析

    根据遗传分析显示,此次检测到的病毒与2016年夏天首次在俄罗斯南部发现的H5N8病毒相似,与2014年和2015年在欧洲爆发的H5N8病毒具有显著遗传性差异。因此,该病毒很可能为最新引入且与2014年传播途径相同,即在俄罗斯通过野生鸟类传播的同类型病毒。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假设,在从中亚到中欧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至少一种其他类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事件。调查结果表明,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德国感染疫情的饲养场与东亚或东南亚地区有直接联系。已在水禽中发现的高致病性、循环型H5N8病毒基因组片段,与2014年和2015年的病毒具有一定关联性。

    H5N5亚型禽流感病毒自2016年12月中旬以来在野生鸟类中爆发,已逐渐蔓延至家禽饲养场。这种病毒经H5N8病毒重组形成,由几种亚型病毒在同一受感染动物体内复制并进行遗传物质交换,从而产生了混合型病毒。首例H5N5病毒的分析也显示其与来自俄罗斯-蒙古边境地区的H5N8病毒具有一定关联性,但与H5N8又具有遗传性的差异性。H5N5与H5N8同时或先后进化,之后被引入德国,至今尚未发现人感染H5N8或H5N5禽流感病毒的案例

    二、结论与建议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8已经在26个欧洲国家的和德国15个州的野生鸟类中蔓延,野生鸟类和家禽间的接触将导致病毒被引入传染至家禽饲养场或动物园。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当地家禽饲养场不被H5N8病毒感染,重点需要在野生鸟类栖息地与家禽饲养场之间建立物理性和功能性隔离。将家禽饲养在室内或采取其他生物安全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家禽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感染野生鸟类的风险。对于间接传播途径,例如受野生鸟类污染的饲料,必须与水和受污染的垃圾及物品(鞋、手推车、车辆等)隔绝,并采取适当消毒措施。家禽饲养场需要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对设备和车辆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饲养场间的病毒传播。此外,还需要修订、优化生物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家禽饲养者有义务依据法律遵守生物安全基本法则。

    (编译 郝心宁)

相关报告
  • 《EFSA发布农药风险报告》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0-05-23
    •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了两项关于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对人类风险的试点评估结果。这项评估是欧洲食品安全局和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RIVM)多年合作的成果,其中一项评估考虑了对甲状腺系统的慢性影响以及对神经系统的急性影响。经过两个月的磋商,文件最终定稿。在此期间,欧洲食品安全署从包括国家机构、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商业协会在内的各种利益攸关方那里收到了宝贵的反馈。在布鲁塞尔还与利益攸关方举行了一次会议,以帮助澄清方法并解释工作结果。 两项评估的总体结论是,消费者通过膳食累计摄入的农药残留风险具有确定性,低于触发所有覆盖人群的监管行动的阈值。今后几年将对杀虫剂对其他器官和身体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估。欧洲食品安全署目前正在与欧洲委员会制定一项全面的实施计划。
  • 《欧洲食品安全署(EFSA)发布关于转基因大豆新的测序信息的风险评估》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o
    • 发布时间:2017-09-02
    • 日前,欧洲食品安全署(EFSA)发布了关于转基因大豆305423和40-3-2两种品系新的测序研究结果。 转基因生物研究小组目前就转基因大豆305423单一品系及双品系305423×40-3-2杂交组成部分来进行检测评估。这些品系的大豆经科学检测,其安全性与普通种类或其他类似植株一样,不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2017年2月,欧盟委员会(EC)要求欧洲食品安全署(EFSA)对转基因大豆305423品系进行核酸序列测定,更新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以验证转基因生物研究小组之前对其作出的评估结果是否仍然有效。 研究表明,单品系305423转基因大豆与双品系杂交系305423×40-3-2之前的评估测定结果仍旧有效。而且,新的测序数据及其相应生物学分析研究,包括RNA脱靶搜索干扰,并没有引起安全问题。由此,欧洲食品安全署(EFSA)得出结论:之前做的关于品系305423转基因大豆与双品系杂交系305423×40-3-2的评估报告截至目前仍然有效。 同样地,转基因生物研究小组针对转基因大豆40-3-2单一品系及双品系305423×40-3-2杂交组成部分来进行检测评估。并且这些大豆品系的检测评估结果与305423品系相同,其安全性与普通种类或其他类似植株一样,不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2017年4月,欧洲食品安全署(EFSA)对转基因大豆40-3-2品系进行新的核酸序列测定,更新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验证了转基因生物研究小组之前对其作出的评估结果是否仍然有效。研究表明,单品系40-3-2转基因大豆与双品系杂交系305423×40-3-2之前的评估测定结果仍旧有效。而且,对新的测序数据的生物学分析也并没有显示出安全性问题有任何提升。因此,欧洲食品安全署(EFSA)得出结论:基于目前掌握的数据,转基因大豆40-3-2单一品系及双品系305423×40-3-2的原始风险评估仍旧有效。 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相关欧洲食品安全署期刊,以了解转基因大豆305423和40-3-2两个品类的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