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工控ARM主板EMB-2580,满足智能配送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要求》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6-04
  •        无人配送车是面向末端配送环节用机器替代或辅助人工,提供自动驾驶、货品运输、人机交互、安全监控等服务的新兴物流工具。华北工控抢先布局,打造的ARM主板EMB-2580可以满足智能配送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要求。

           智能配送机器人是得益于人工智能、互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进步和各行业“机器换人”的市场需求增长而快速发展,依托强大的功能性、效率和自主性,几年内在物流、餐饮、制造业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EMB-3581:支持无人配送车集成应用

           华北工控一直致力于为多行业领域客户提供X86架构和ARM架构的嵌入式计算机产品及客制化服务。面向无人配送行业应用,已打造京东无人配送车专用ARM主板方案等成功案例。而ARM主板EMB-3581,也完全满足无人配送车的产品需求。

    • 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快递物流配送的“最后三公里”,基于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环境感知和自动避障、人机交互式操作、大负载等性能为人们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
    • 餐饮:智能配送机器人目前已在智能餐厅、酒店等场域的餐饮配送环节中发挥作用,取代重复性的人工劳动,实现更趣味性、高效率、便捷的无接触配送服务。
    • 制造业:基于高自主性、高能效的优点,智能配送机器人可以在智能工厂提供原材料/货物的快速搬运服务,提高工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华北工控EMB-3581满足无人配送车对大量信息数据的运算、存储与传输需求:

    • 支持Rockchip RK3568四核A55@2GHz处理器,内置1Tops算力NPU;
    •  板载4GB LPDDR4X内存,可选2~8GB运行内存;
    • 支持1*SATA3.0、1*eMMC(最大支持128GB)、1*TF和1*Mini-PCIe扩展(SATA3.0/PCIE2.0信号复用,支持MSATA或PCIE外设)实现高速缓存和存储容量的进一步增大;
    • 支持2*千兆RJ45网口、板载Wifi/蓝牙(WIFI6/BT5.0)和1*Mini-PCIe扩展(USB3.0信号,兼容4G/5G模块),满足有线/无线网络通讯需求;
    • 支持4*USB3.0、4*USB2.0接口实现多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 支持4*RS-232、2*RS-232/485、1*Debug接口实现长/短距离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与处理。

    华北工控EMB-3581配置了丰富的I/O接口,支持无人配送车多功能模块的集成和性能再升级:

    • 集成ARM G52 2EE图形处理器,支持1*HDMI、1*VGA、1* LVDS接口可以实现独立多显和最高4K分辨率显示;
    • 支持1*Headphone、1*MIC-IN、2*5W功放;
    • 支持1*100pin板对板连接器可拓展PCIE X2、eDP、MIPI CSI、FSPI、I2S、PDM、USB接口;
    • 至多支持7*GPIO(1*GPIO/4*PWM/1*I2C复用,均可配成GPIO),以及6*ADC、1*POWER、1*HDD指示灯方便用户实现其他扩展应用。

    华北工控EMB-3581具备高可靠性和易用性,可以赋能无人配送车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运行:

    • 兼容支持Android、Linux、鸿蒙、Debian等操作系统,并开发了看门狗功能,可以提供更开放易维护的系统运行环境;
    • 采用被动散热设计,支持DC 12V直流供电,使系统运行更稳定并降低了功耗;
    • 满足0℃~60℃宽温工作条件,尺寸为146mm x 102mm,功能高集成,易于部署。



  • 原文来源:http://www.ca800.com/news/d_1o5n844gn3vb7.html
相关报告
  • 《智能机器人将会是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关键》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06
    • 掌握科技,才能赢得未来,世界各国深谙其理。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成为各国极为关注的重点。其中,医疗机器人便是竞争激烈的技术和战略布局关键。   根据波士顿咨询估算,到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14亿美元,手术机器人以60%的市场份额占比遥遥领先。我国医疗机器人领域中,手术机器人占37%,外骨骼机器人占比最少,只有10%。国内医疗机器人生产商主要集中在北京,紧随其后是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分类,医疗机器人可以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四大类。目前国际上手术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的产业化较为完善。     国内手术机器人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产学研结合特征明显,领域内龙头企业的产品多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而来。手术机器人定位精准、操作精细,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许多微创手术也得以执行。有了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下,减少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受到的辐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恢复时间。目前,手术机器人多应用在骨外科、神经外科、腹腔镜外科及血管介入治疗等科室。   技术缺陷、管理应用和使用成本是手术机器人产业化必须要克服的制约因素。定位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是手术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壁垒,因为触觉和温感的缺失,医生无法在机器人手术中获取足够的术中信息,因此需要开发精细力反馈控制系统。另外,机器人手术质量评估体系尚不完善,治疗费用也没有纳入医保,设备和耗材费用对于患者来说负担较重。   专业化、远程化、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将成为手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还有诸如神经外科、骨科、眼科等领域未进行深度探索,这也是许多公司和科研机构看中的新机会。现在的手术机器人基本只能实现术中操作,并不能执行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跟踪。未来手术机器人将对此进行改进,达到术前、术中、术后功能的整合,实现闭环手术系统控制,形成围手术期。   康复机器人主要包括外骨骼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通过理疗、运动等疗法,减轻、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障碍,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群实现康复目标。   外骨骼机器人为患者提供助力、保护、身体支撑等功能,同时融合传感、控制、信息获取、移动计算等技术,能让机器人在操作者失去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完成助力行走。目前主流的康复训练机器人为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悬挂式或牵引式机器人。   日本Cyberdyne是国际上最大的专业康复外骨骼公司,其旗舰产品HAL于2013年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安全认证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而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则是来自以色列研制的Re-Walk外骨骼机器人。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晚,由于新型材料的选取、控制策略的设计及感知系统等方面探索的局限性,实际应用的案例并不成熟,目前国内中高端市场被欧美品牌垄断,行业整体处于导入期。   服务机器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较一般机器人的精度、强度、续航要求更高。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领域主要应用在配送药品、病人护理、医院消毒的方面;辅助机器人则以陪护机器人为主,搜集处理感官信息后给予用户反馈操作。   英国的PAM机器人可以帮助护士移动或运输瘫痪、行动不便的患者;美国TRC公司的HelpMate机器人可以代替护士送饭、送病历和化验单等;Aethon公司的TUG自主移动输送机器人可以运送药物、实验室标本及其他敏感材料;专门用于消毒工作的以美国Xenex机器人为代表;Luvozo公司的人形陪伴机器人可以理解和响应简单的语音命令;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讨所研发的幼年海豹机器人Paro则能模仿宠物与人互动……这些机器人均在医疗护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患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
  • 《为打造智能领域 京东启动配送AI机器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4
    • 人工智能民主化的核心一直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都要完成的一项工作,AI赋予更多人使用,降低使用门槛,让更多的开发者、业务人员能够使用人工智能。其实AI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更应凸显规模化生产能力,让企业获取机器智能像读书一样简单。 为了融入规模化生产,前不久,京东集团与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加速智能物流设备和服务类机器人的落地应用,重点在智能机器人制造尤其是末端配送机器人的量产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这次的合作主要拥有在两个交互上,一方面是京东通过新时达在出行领域、机器人领域智能制造的优势,加速实现末端配送机器人的量产与落地。而另一方面主要将新时达发挥在电梯控制系统方面的优势,满足京东物流配送及服务类机器人的电梯交互需求,共同推动配送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智慧化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已经建设了多个商业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为了能融入人工智能在智能化中的控制系统,未来将通过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打造起制造领域极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量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