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工控ARM主板EMB-2580,满足智能配送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要求》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6-04
  •        无人配送车是面向末端配送环节用机器替代或辅助人工,提供自动驾驶、货品运输、人机交互、安全监控等服务的新兴物流工具。华北工控抢先布局,打造的ARM主板EMB-2580可以满足智能配送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要求。

           智能配送机器人是得益于人工智能、互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进步和各行业“机器换人”的市场需求增长而快速发展,依托强大的功能性、效率和自主性,几年内在物流、餐饮、制造业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EMB-3581:支持无人配送车集成应用

           华北工控一直致力于为多行业领域客户提供X86架构和ARM架构的嵌入式计算机产品及客制化服务。面向无人配送行业应用,已打造京东无人配送车专用ARM主板方案等成功案例。而ARM主板EMB-3581,也完全满足无人配送车的产品需求。

    • 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快递物流配送的“最后三公里”,基于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环境感知和自动避障、人机交互式操作、大负载等性能为人们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
    • 餐饮:智能配送机器人目前已在智能餐厅、酒店等场域的餐饮配送环节中发挥作用,取代重复性的人工劳动,实现更趣味性、高效率、便捷的无接触配送服务。
    • 制造业:基于高自主性、高能效的优点,智能配送机器人可以在智能工厂提供原材料/货物的快速搬运服务,提高工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华北工控EMB-3581满足无人配送车对大量信息数据的运算、存储与传输需求:

    • 支持Rockchip RK3568四核A55@2GHz处理器,内置1Tops算力NPU;
    •  板载4GB LPDDR4X内存,可选2~8GB运行内存;
    • 支持1*SATA3.0、1*eMMC(最大支持128GB)、1*TF和1*Mini-PCIe扩展(SATA3.0/PCIE2.0信号复用,支持MSATA或PCIE外设)实现高速缓存和存储容量的进一步增大;
    • 支持2*千兆RJ45网口、板载Wifi/蓝牙(WIFI6/BT5.0)和1*Mini-PCIe扩展(USB3.0信号,兼容4G/5G模块),满足有线/无线网络通讯需求;
    • 支持4*USB3.0、4*USB2.0接口实现多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 支持4*RS-232、2*RS-232/485、1*Debug接口实现长/短距离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与处理。

    华北工控EMB-3581配置了丰富的I/O接口,支持无人配送车多功能模块的集成和性能再升级:

    • 集成ARM G52 2EE图形处理器,支持1*HDMI、1*VGA、1* LVDS接口可以实现独立多显和最高4K分辨率显示;
    • 支持1*Headphone、1*MIC-IN、2*5W功放;
    • 支持1*100pin板对板连接器可拓展PCIE X2、eDP、MIPI CSI、FSPI、I2S、PDM、USB接口;
    • 至多支持7*GPIO(1*GPIO/4*PWM/1*I2C复用,均可配成GPIO),以及6*ADC、1*POWER、1*HDD指示灯方便用户实现其他扩展应用。

    华北工控EMB-3581具备高可靠性和易用性,可以赋能无人配送车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运行:

    • 兼容支持Android、Linux、鸿蒙、Debian等操作系统,并开发了看门狗功能,可以提供更开放易维护的系统运行环境;
    • 采用被动散热设计,支持DC 12V直流供电,使系统运行更稳定并降低了功耗;
    • 满足0℃~60℃宽温工作条件,尺寸为146mm x 102mm,功能高集成,易于部署。



  • 原文来源:http://www.ca800.com/news/d_1o5n844gn3vb7.html
相关报告
  • 《为打造智能领域 京东启动配送AI机器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4
    • 人工智能民主化的核心一直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都要完成的一项工作,AI赋予更多人使用,降低使用门槛,让更多的开发者、业务人员能够使用人工智能。其实AI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更应凸显规模化生产能力,让企业获取机器智能像读书一样简单。 为了融入规模化生产,前不久,京东集团与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加速智能物流设备和服务类机器人的落地应用,重点在智能机器人制造尤其是末端配送机器人的量产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这次的合作主要拥有在两个交互上,一方面是京东通过新时达在出行领域、机器人领域智能制造的优势,加速实现末端配送机器人的量产与落地。而另一方面主要将新时达发挥在电梯控制系统方面的优势,满足京东物流配送及服务类机器人的电梯交互需求,共同推动配送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智慧化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已经建设了多个商业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为了能融入人工智能在智能化中的控制系统,未来将通过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打造起制造领域极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量产优势。
  • 《专家:人类应放弃控制机器人 机器人比人更可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05
    •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日报道,有专家称,当人工控制被自动化控制取代时,安全性会增加,事故数量也会减少。随着对机器人各种高级功能的开发,在处理问题时,机器人表现地比人类更加负责、更加可靠,人类应当放弃对机器人的控制。 我们都认为自己拥有控制权,但这是否只是一种错觉?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它在我们接受新技术,尤其是涉及到与机器人有关的技术时起着重要作用。即使我们自己无法控制某些东西,我们也总喜欢安慰自己,有人能够对其进行控制。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和移情心理。我们相信,如果坏事发生了,我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问题是,人类是不可预测的。全球有76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不同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理构成来指导人们应对压力事件。 当你进行驾驶理论考试时,不会被问及“电车问题”。这是一个著名的思维实验,可以做出如下调整:当你正在驾驶一辆汽车时,一个孩子跑到你面前,离你的车很近。如果你向左转避让,就会撞倒行人,而如果向右转避让,则会撞到迎面驶来的车辆,造成自己和另一名汽车司机的死亡。你会怎样做呢? 第一步是尽可能地刹车。然后你必须在三个选项中做出选择。这一问题并没有正确答案,但你会下意识地做出决定。你可能会考虑一大堆条件来证明你决定的正确性。当然,你不可能将所有因素考虑的面面俱到。显而易见,你被置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但现在稍微改变一下情况。假设你坐在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里,发生了同样的事故。汽车尽力刹车,但究竟该由谁负责在三个选项中做出选择呢?与人为控制不同的是,自动驾驶汽车可通过该决定和感官输入追踪自己的行为。这一行为可能会导致更高层次的责任。 科学家会对各类情景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模拟,并且对其结果进行预测和验证。而后将所得结果编入自动驾驶汽车的程序中。但只有大家都这样做才能在整个科学、政治和社会层面上对这一问题建立起的共识。 历史表明,当人工控制被自动化控制取代时,安全性会增加,事故数量会减少。无论是20世纪初发明的电梯还是20世纪末的飞机都证明了这一点。自动化交通可能会带来同样的好处。 但是,有一个领域,人们担心放弃控制权会产生严重影响,严重到联合国已经开始讨论这一问题。这就是杀手机器人。尽管几乎所有其他领域的自动化都遭到了批评,但最终人们一起进行了合理的讨论,突出了其潜在的益处。但自从工业革命的卢德派人士(即害怕和厌恶新技术的人)之后,没有一个话题能像这个话题一样,引起如此的情感共鸣和轰动效应。有些人甚至认为,通过限制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防止反乌托邦式的未来,就像在耸人听闻的电影《杀戮机器人》中预言的那样。战争和暴力都是与感情有关的话题,但认为人类将永远摆脱它们则过于天真。 当涉及到机器人在战争中的使用时,双方的争论非常激烈,但最终都归结为控制权问题。对自主武器最大的恐惧来自于任何人都能够对其进行控制。你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低成本的机器人(甚至可能是一架玩具无人机),一个摄像头和一段来自互联网的程序代码,就可以制造一个能够自动杀人的机器人。它甚至无需附带任何武器。只需要一架绑有石块的四轴飞行器,从空中掉落到你头上,就会像炸弹一样轻而易举地将你置于死地。一个杀手机器人需要具有图像处理、面部识别和地理位置定位的功能。这些功能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可以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来解锁你的笔记本电脑,而每个人的手机上都具有卫星导航功能,所以停止对这些功能的研究是不切实际的。 移动机器人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所以不太可能阻止对它们的开发。有些人甚至担心这些机器人最终会决定由谁来毁灭自己。但现代社会的科技水平还远未能使之成为现实。 的确,使用杀手机器人可能会比雇佣一位职业杀手容易的多,但你不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去杀人。过去一年,没有人因为汽车可以作为恐怖袭击的武器而呼吁禁止使用汽车,因为使用汽车的好处远大于风险。所以,当你走在街上时,扪心自问,你真的掌握了自己生活的控制权吗?我们不是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吗?我们每次乘坐出租车、飞机或公共汽车不都是如此吗? 掌握控制权的错觉存在于在世界的各个方面。但假如另一些人处于控制之中,人们似乎很乐意让他们明白敢于质疑的好处。事实上,机器比人类更可靠、更负责。也许是时候让人类社会开始摆脱错觉,做出实际决定了——放弃控制权,让机器和机器人做它们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