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场和磁场中的微电解增强牛奶粪便的厌氧发酵》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06-21
  • 必须通过厌氧发酵工艺改进木质纤维素和甲烷(CH4)含量的降解速率,以促进厌氧有机废物的正常运行,无二次污染,成本低。本研究在弱磁和低操作电压(0.3~0.8 V)下研究了牛粪(DM)的嗜温厌氧发酵。结果表明,电场和磁场(EMF)的作用可以显着促进发酵,提高沼气中CH4含量,加速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速度。 Fe-C微电解强化了DM的厌氧发酵,最高CH4含量为87%,纤维素降解率为36%,增加了125%,木质素降解率为23%,在0.5 V负载下增加了203%电压和弱磁场。宏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EMF和Fe-C微电解不仅可以促进微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增加不同阶段功能微生物的丰度。该发现为木质纤维素的非凡效率降解和厌氧发酵微生物系统的电磁调节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基础。

    ——文章发布于2019年6月14日

相关报告
  • 《广州能源所在富氮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氨抑制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4
    • 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富氮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常发生氨抑制,导致产甲烷性能下降。为深入揭示氨抑制机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生化转化研究室在阶梯性提高氨浓度的厌氧发酵过程中,从产气性能、关键产甲烷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能量及物质流动、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微生物电子传递活性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氨抑制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氨浓度增加,甲烷产量降低,发酵体系内挥发性脂肪酸积累,丙酸、丁酸降解甲烷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值升高,由发酵原料流向甲烷的能量显著减少(图1)。      图1氨对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关键反应自由能、能量及物质流动的影响    此外,产酸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产甲烷菌;ATP合成酶的基因丰度显著上升且大分子运输相关基因丰度上升,表明高氨浓度下电化学梯度产ATP途径减弱,细菌底物水平磷酸化产ATP途径增强(图2);且产酸到产甲烷过程相关电子转移的基因丰度显著下降,限制了微生物间电子互营的效率,这是导致挥发性脂肪酸累积和甲烷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发现,推测高浓度氨主要抑制了有机废弃物甲烷化过程的微生物电子传递效率。因此,向发酵系统内补充电子具有缓解氨抑制和提高发酵效率的潜能。       图2. 氨抑制对微生物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    以上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ammonia on anaerobic digestion: focusing on energy flow and electron transfer为题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郭颖副研究员及硕士毕业生肖凡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李颖研究员。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资助。
  •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高效低能耗的高浓度厌氧发酵整体反应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3
    • 近期,青岛能源所自主开发的高浓度厌氧发酵整体反应器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该技术应用于正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建设的千万立方级产业化项目中,实现了风干玉米秸秆高浓度厌氧发酵的高效运行,为该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提供了优秀的样板工程。   传统沼气工程普遍沿用污水处理技术,发酵浓度较低,水耗、热耗和能耗均相对较大,限制了我国沼气工程高效益运行,尤其在寒冷区域,我国沼气工程的稳定运行一直是行业难点。青岛能源所工业生物燃气研究中心前期开发出了高效产沼气的高浓度厌氧发酵技术,通过关键设备的创新开发及科学的流体力学模拟与优化,最终集成开发出了高浓度厌氧发酵整体反应器技术,大幅提升了厌氧反应器的物料发酵浓度,大幅降低了工程运行的水耗、热耗和能耗,从而有效提升了反应器的整体发酵效率。基于黑龙江克东县建设的产业化示范项目,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完成了整体反应器的单元调试,顺利实现了预定产气率指标,容积产气率达1.2 m3/m3。   日前,通过进一步高浓度厌氧发酵气液固三相复杂体系流体力学模拟改进,结合机械搅拌设备的改进和优化,运行负荷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单个5000m3反应器的风干秸秆进料量(干重)由15t提升至25t,有机负荷(kgVS/m3/d)由2.7提升至4.5,整体反应器进料负荷提高了60%以上,整体反应器的容积产气率(m3/m3)有望提升至2.0,从而为后续的技术指标提升和更高效运行工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保证。   图1 通过流体模拟和优化有效提升反应器内传质效率   图2 黑龙江克东县示范工程反应器内物料被有效混匀   该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的大力支持。近期,专项项目组组织专家对示范工程进行了现场调研,认为示范工程完全采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高浓度发酵技术和全套装备,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首个高效低能耗稳定运行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同时,投资方飞鹤乳业集团还对技术团队的工作及示范工程的运行水平给予了充分认可,并计划以该样板示范为依托,结合飞鹤乳业打造“牧场(青储饲料)-养殖(奶牛)-粪污(秸秆)-发酵产天然气-有机肥还田”种养一体化的战略,围绕飞鹤乳业产业链建设一批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打造飞鹤乳业创新生态循环模式。   图3 先导专项专家组在示范工程现场调研   本项目的高效运行,为生物天然气技术在东北地区的产业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解决我国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处理、弥补天然气缺口、循环农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