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明是关于进一步推迟——英国对华为的决定》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19-10-22
  • 英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供应链审查涉及的不止一个公司或国家,但华为解决目前的困境是最重要的问题——并且目前仍没有答案。

    周二晚些时候(7月22日),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长Jeremy Wright在下议院发表讲话,向全世界通报了供应链审查的进展情况。这一审查似乎在迈向数字狂欢方面进展缓慢,而这份声明似乎不过是拖延了安全更新方面的一些含糊承诺。

    Wright在下议院说:“这一声明和进一步的推迟有关”。

    DCMS尚未对华为作出决定。Wright在接受国会议员质询时表示,该公司仍有被禁的可能。

    华为的命运远没有尘埃落定,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被拖延了,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未知之数。谁将成为新首相?他对中国的态度会是怎样?他与特朗普总统及美国的关系会有多亲密?下周掌管各部门的高层政界人士会是谁?

    不幸的是对于DCMS来说,这一审查结果很可能比一个公司或国家更重要,但目前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其他事情。Wright还针对新的安全框架和要求、政策和立法更新以及努力使供应链多元化等问题发表了几项小的声明。这些都应该给电信公司带来信心,但实际上,一切都没有改变。

    Wright公布了从供应链审查中得出的结论。首先,现有网络的建设考虑的是商业吸引力,而非网络安全。其次,政策和立法严重过时。最后,供应链过于关注单一供应商。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任何希望为英国通信基础设施做出贡献的供应商都将面临新的安全要求。Ofcom将被授予新的权力来实施新的框架。在采购方面将有更多的监督,必要时政府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干预。这些要求一开始是自愿的,但将会尽快立法。

    Wright传达的信息是,电信公司可以继续与任何它想要合作的公司进行合作,但如果没有对华为的命运做出具体决定,这是否真的有意义?不,没有。

    电信公司希望能确定投资数十亿美元,使5G时代成为现实,而这绝不能确定。积极扩展网络部署仍然可能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电信生态系统的这一部分供应商太少,因此这一决定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不过,声明中也有一些令人欣然接受的观点。

    “风险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关于普及增强的安全要求,Wright如是评论。

    新的安全框架以及对设备、系统和软件进行的持续保证测试将应用于希望纳入英国通信基础设施的供应商。这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可以理解供应链的全球性。

    与任何供应商合作都存在风险,因为他们自己的复杂供应链就很容易受到入侵。

    对“高风险供应商”将有额外的要求,不过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升级安全要求时,管理风险的任务也要全面得多。从理论上讲,这应该会创造出一个更有弹性、更安全的环境。

    然而,你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这个声明只是礼貌地知会社会各界又一次推迟。煎熬将持续数月,投资的空白也仍将维持。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小的进展,但如果还不能对华为做出决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而犹豫是电信业最大的敌人之一。

    英国在5G时代创造了一个快速跟随者的位置,但政客们迟迟无法做出决定,只能是把英国拖向追逐平庸的道路。

相关报告
  • 《日本宣布进一步推迟Ohma核电工厂的建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17
    • 日本电力开发公司(J-Power)宣布进一步推迟在青森县的Ohma核电工厂的建设,该核电厂的设计目的是仅使用钚铀混合氧化物Mox燃料。 该反应堆的建造工作在获得国家批准后于2008年开始,但在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被冻结。J-Power最初试图在2021财年开始运行1380MWe反应堆,但在2015年推迟了一年,之后又在2016年将其推迟到2024年,2018年又将其计划推迟到2026年。 J-Power表示:“我们于2014年12月16日提交了一份反应堆安装变更许可申请,以供Ohma核电站检查是否符合核监管委员会的新监管标准。与海啸等有关的检查正在进行中。我们于2018年9月4日宣布,安全增强措施的建设将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并将在2025年下半年结束。” 该公司补充说:“关于地震和海啸的检查,在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质结构,海啸等方面,问题已经缩小了。但是,考虑到地震运动检查和工厂检查尚在进行中,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期望延长约两年。伴随着此,根据审查/许可期的假设,预计安全增强措施的建设将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并在2027年下半年结束。操作的开始时间尚未确定。”
  • 《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12-02
    •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   为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防控措施,严防新冠肺炎疫情输入风险,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海关总署制定了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和企业级平台组成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以畜禽肉、水产品等为重点,实现重点冷链食品从海关进口查验到贮存分销、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完善人物同查、人物共防措施,建立问题产品的快速精准反应机制,严格管控疫情风险,维护公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追溯平台建设。   1. 建设国家指挥平台。由市场监管总局开发建设,定位为指挥预警。通过“异构识别”机制,依据各地现有工作基础,在不统一制定标准、不统一编码赋码、不改变各地系统的情况下,实现追溯信息省际互认互通。力争在2020年11月底建成上线。   2. 优化完善省级平台。省级平台定位为追溯信息管理和公共服务,帮助重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实现信息化追溯和数据对接。由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建设或在原有追溯信息化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并按照统一数据对接规程(见附件)接入国家级平台。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重庆等有条件的省份应当于2020年12月中旬完成建设改造和试运行,12月底前实现与国家平台对接。   3. 实现企业数据对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省级平台接口标准规范,指导督促重点冷链食品供应链各个企业与省级平台对接追溯关键信息。   (二)广泛推广应用。   4. 全面摸清底数。各地要对重点冷链食品进口商、生产经营企业、第三方冷库、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入场销售者、商场超市、生鲜电商和餐饮企业等进行排摸,全面掌握底数和实际情况。   5. 明确主体责任。重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若干规定的公告》(2017年第39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公告》(2020年第10号)等要求,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出厂销售记录等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及时、准确记录每批次重点冷链食品的检验检疫信息、核酸检测结果、业经消毒的证明、货物来源去向和数量、位置等关键数据。   6. 加强培训指导。各地要加强对重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指导,引导重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自我承诺,落实专人联络。   (三)强化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   7. 强化信息管理。各地要重点核查重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出库台账记录、索证索票情况,指导相关生产经营者准确填写、记录数据信息,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各地海关要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重点冷链食品进口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校验,具体实现方式由海关总署和市场监管总局研究确定。   8. 实现追踪溯源。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接到重点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阳性通报后,应当立即利用省级平台对同批次食品的流向进行溯源倒查和精准定位,并利用国家平台上报食品关键信息,迅速组织力量按相关规定开展排查核实。对于流向外省(区、市)的同批次食品,根据追溯清查情况,原则上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提请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向涉疫食品流出地及流入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通报涉疫食品及相关生产经营者情况,包括涉疫食品名称、批号、数量、销售日期、销售者及联系方式等。   三、工作要求   (一)快速精准追溯。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自动识别产品信息,实时反映重点冷链食品关键信息,实现正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发生问题时产品可处置、原因可查清、风险可管控。   (二)严格信息发布。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未经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发布冷链食品追溯相关信息。针对突发情况及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和舆情热点,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公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回应。   (三)确保信息安全。按照“必要性”、“需要时”和“最小限度”原则访问和获取企业追溯信息数据,科学设置访问权限,保护企业商业秘密,进行必要的脱敏处理。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联防联控机制要落实疫情防控属地责任,强化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防控措施,建立相关部门协作机制。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文件要求,加大投入保障和工作力度,组织精干力量集中攻坚、专班推进追溯平台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将纳入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   请于11月30日前将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业务联系人和技术联系人名单报送市场监管总局。   联系人:班雅琨   联系电话:010-53897217   邮箱:106679942@qq.com   附件:重点冷链食品追溯管理数据对接规程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代章)                                                                                                                       2020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