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graf推出全新石墨烯基霍尔效应传感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18
  • 3月11日,石墨烯基转换电子传感器领导者Paragraf宣布推出全新石墨烯基霍尔效应传感器,可适用于电池应用,如电动汽车(EV)领域。

    石墨烯GHS01AT霍尔效应传感器经优化后可用于低场强和常温环境下。此外,它还可以将磁场测量分辨率提高到与复杂磁传感器的分辨率一样,并采用体积小且易于使用的霍尔传感器,从而可完成常规技术无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监视任务。

    新型GHS01AT霍尔效应传感器非常适合电池市场。在电池市场中,该传感器可为研究电池化学衍生物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价值,并在开发过程形成影响因素。通过使用这些磁传感器,人们可以获得更详细及局部(点对点)的电池单元性能信息。

    借助GHS01AT提供的性能参数,可得到详细的实时电流密度(局部电池内部电阻)图,即电池在重复充放循环中不同位置的所有变化。若出现热点,这些区域中的电池内阻的局部图可洞悉热点形成前的物理变化过程。

    为实现质量管控,预警信号会在发出时被监控或扫描,而电流密度图可能会突出显示预警信号,甚至提供电池化学特性开发和概念设计所需的信息,防止潜在故障的发生或降低热逃逸风险。此外,该传感器还可用于测量流入和流出电池的电流,可作为测量实时磁场(电流)数据的间接方法,保障电池本身以及电池内部的极耳/母线在测试过程中不被破坏。

    平面内杂散磁场通常会对其他传感器的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但该GHS01AT采用石墨烯单层(厚度仅为0.34nm),可不受平面内杂散磁场的影响,且占用空间小,可获得高空间分辨率。

    除传感器外,Paragraf还提供GHS阵列入门套件。该紧凑型板可使8个GHS01AT传感器同步测量。每个传感器都由1.5m串行接口电缆与探头连接,并配备Paragraf的可同时进行温度监测和磁测量数据温度校正的温度传感器。这种即插即用的硬件很容易集成到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中,将帮助制造商在开始阶段就可应用采用大量GHS01AT器件的大型测试设备。

    Paragraf首席执行官Simon Thomas博士表示:“随着安全增加EV续航里程和缩短充电时间的需求不断增多,电池制造商们面临着开发更高性能产品的巨大压力。未来,电池将变得更小、更轻,并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快的充电响应能力。为此,电池制造商们需要获得可分析的高级测试数据。而随着GHS01AT的推出,电池制造商们可拥有进行分析所必需的技术。”

    Thomas博士还表示:“从磁场和空间分辨率两方面来看,GHS01AT性能均优于现有其他设备。这表示,电池制造商将首次可从电流密度角度汇编与产品内部结构有关的综合数据集。通过应用内置GHS01AT传感器的测试台,电池制造商将能延长所生产电池组的寿命并确保安全性。”

相关报告
  • 《霍尔传感器采用全cvd h- bn /石墨烯/ h- bn异质结构》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16
    • 二维材料石墨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电荷载体流动性和在室温下的低载流子浓度,对霍尔传感器具有很高的前景。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在石墨烯上的磁性霍尔传感器的可伸缩的批量制造,在六边形的氮化硼(h - bn)中使用商业上可用的大面积CVD材料。采用层转移技术和霍尔传感器制备的全cvd长h - bn /石墨烯/ h- bn范德华异质结构,采用1D边缘金属触点组成。电流相关的霍尔灵敏度最高可达97 V/ AT在室温下测量。在环境环境下,霍尔传感器在6个月的时间内表现出稳定的性能。这项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全cvd 2D材料异质结构提供了进一步发展和制造技术的途径,并允许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改进霍尔传感器性能。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09日
  • 《清华大学仿生石墨烯压力传感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02
    •  1月29日,清华大学微电子系任天令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仿生针刺随机分布结构的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石墨烯压力传感器》(Epidermis Microstructure Inspired Graphene Pressure Sensor with Random Distributed Spinosum for High Sensitivity and Large Linearity)的研究成果,由人体皮肤感知微结构出发提出相似的仿生结构,通过微结构和分布模式的结合解决了灵敏度和线性范围之间的矛盾,为力学器件性能的综合提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近年来,柔性力学微纳传感器特别是在人体生理信息监测和检测方面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有大量相关产业公司相继成立。相比于传统的硅基器件,由于具有舒适性、贴合性和可穿戴性等方面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人体物理和化学活动的监测,但作为力学器件的两个重要指标灵敏度和线性度之间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常制备出的器件都需要以牺牲一个指标而为提升另一个指标服务,这往往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范围,解决这一矛盾成研究难点。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皮肤的微结构示意图,皮肤微结构和仿生结构照片,线性度和灵敏度与前人工作性能对比,腕部脉搏和呼吸监测结果。   任天令课题组基于人体皮肤,特别是指尖对于不同大小应力的高灵敏响应特点,根据对其微结构的研究提出了相似结构的制备。通过砂纸作为模板倒模成型柔性的基底,利用氧化石墨烯在高温下还原后作为力学敏感层,制备出具有针刺形貌和随机分布的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快速响应和低探测极限,实现了在更宽线性测量范围的高灵敏度。其中针刺结构之间接触面积突变主要贡献出高的灵敏度,随机分布主要贡献宽的线性范围,通过两者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对矛盾。   正是由于该传感器高的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课题组成功了应用于对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监测,例如脉搏、呼吸和声音识别,还实现对走、跑、跳等走路姿态的监控,以及对走路步态的监测。利用可穿戴的高性能力学传感器对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参数的获取将会在个人健康和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