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放获取转换实践及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杨小芳
  • 发布时间:2023-12-01
  • [目的/意义]

     高校在全球开放获取转换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展我国内地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转换实践及其影响研究,对于完善学术公共资金支出政策、提高公共利益参与博弈和制衡能力、参与国际开放获取出版规则的制定、构建良好学术信息生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战略意义。


    [方法/过程]

     从开放获取转换背景和ESAC登记转换协议入手,分析ESAC登记转换协议总体情况、重要转换机构和重要出版社分布、主要转换类型等,通过网络调查、在线问卷、电话访谈等方式开展我国内地高校图书馆开展开放获取转换实践及其影响调查。


    [结果/结论] 

    受经济发展水平、购买力等因素影响,数据库订阅价格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然而目前全球差异化的开放获取出版费用体系尚未形成。如何调整折扣和豁免计划,以使作者能够更公平地获得开放获取出版权益,是现有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开展开放获取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争取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出版及转换的支持,持续关注国内外转换进展,向已实施开放获取转换的机构开展调查,结合我国国情开展转换路径、应对策略等理论和实证研究,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推动开放获取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关报告
  • 《美国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服务实践研究及其启示》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22
    •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为确保学生能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培育大学生的AI素养成为高等院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AI素养教育研究现状,探讨美国顶尖高校图书馆在AI素养教育方面的服务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系统性和深入性的AI素养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过程]通过调研2024年美国最佳国家大学排名中的前30所高校,深入探讨这些高校图书馆在AI素养教育方面的服务实践。[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高校图书馆已将AI素养教育纳入其服务体系,通过提供LibGuides,开展知识类、实践类和兴趣类等多样化的AI素养培训活动,介绍AI素养相关理论框架,并将其纳入战略规划,有效地提升学生对AI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这些服务实践为我国积极构建符合国情的AI理论框架和资源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AI素养教育培训体系以及推动AI素养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 《高校图书馆评估馆员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启示》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16-12-30
    • 为衡量与提升高校图书馆评估馆员的综合能力,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于2016年5月颁布了“评估馆员与协调员能力标准(草案)”。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价值内涵要求与评估馆员岗位兴起两个角度阐述该标准制定的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法解析标准涉及的11项指标,包括评估知识、评估伦理、评估方法与策略、研究设计能力、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交流与汇报能力、宣传与推广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培训与辅导能力。研究发现,该标准具有凸显馆员在高校图书馆评估中的主体地位、关注评估馆员的综合能力、可选择和可操作等特点,鼓励我国高校图书馆关注评估主体、设置专门的评估馆员岗位、以“标准”为指导考查评估馆员的综合能力以及加强评估馆员的实践以营造图书馆评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