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制备出可3D打印水凝胶材料 将广泛用于电子皮肤领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7
  • 南京林业大学姚建峰教授团队在最新一期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在线发表研究成果《无机盐诱导的热可逆抗冻纤维素水凝胶》,通过简易方法将棉短绒制造为导电、热可逆、耐低温、可3D打印的水凝胶材料。

    水凝胶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凝胶。根据合成材料的不同,水凝胶又分为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和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天然高分子由于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丰富的来源、低廉的价格,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但天然高分子材料稳定性较差,易降解。

    “传统的水凝胶一般采用石油基聚合物,而我们更愿意从大自然中选择可再生的绿色材料。”姚建峰介绍,他们利用无机盐溶液实现对棉短绒纤维素的高效溶解,形成机械性能稳定的水凝胶材料。这种水凝胶制造过程简便,在室温条件下就可获得。

    同时,无机盐完全融入纤维素凝胶网络中,不仅不会产生废料,还具有天然的导电和抗冻性质,可谓“一箭双雕”。因此,以棉花为原料制造的水凝胶成本低廉、过程环保,且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专家认为,这种新型水凝胶可在电子器件、软体机器人、药物释放、电子皮肤等领域大显身手。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70807
相关报告
  • 《多伦多大学开发出可快速修复深度伤口的手持式皮肤3D打印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09
    • 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 3D 生物打印设备――手持式皮肤 3D 打印机,能够在深度伤口上打印皮肤组织。该打印机可以在原位形成组织,并且可以在两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完成。 在 3D 生物打刷领域,3D 打印皮肤组织可能是该技术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其中一些有效的皮肤组织再生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测试并获批准。然而,目前用于在实验室使用的生物打印设备体积往往过大,通常相当昂贵和复杂,这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的 3D 皮肤打印机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价格便宜更实用。 深层伤口的患者通常会对皮肤的三层皮肤造成损伤: 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目前优选的治疗方法称为分裂厚度皮肤移植术,其中将健康的供体皮肤被移植到表层表皮和部分真皮上。需要有足够的供体皮肤来覆盖这三层,这种分层厚度植皮方法才有效,但这种情况很少有可能发生。部分受伤部位通常“未移植”或未被覆盖,以至于导致愈合不良的结果。 手持式 3D 生物打印机使用的是薄棉纸和一种特殊的生物墨水,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将组织片放置在伤口区域的特定部位,形成有效再生受损皮肤的基部。生物墨水是由含有蛋白质的生物材料组成的,所述生物材料包括真皮中最丰富的蛋白质胶原蛋白以及对伤口愈合至关重要的蛋白质纤维蛋白。这些生物墨水的材料沿着每个薄棉纸的内部垂直排列。 手持式 3D 生物打印设备的大小类似于一个小型鞋盒,重量不到一公斤 (2.2 磅)。操作员需进行短期培训,而且它消除了许多常规 3D 生物打印设备经常需要的清洗和孵化阶段。该团队希望有一天他们的便携式 3D 生物打印机可以在临床应用中使用,以彻底改变烧伤和其他主要皮肤伤口的治疗。
  • 《南京林业大学首创生物基特种隔热材料》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6-11
    • 在全球“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要实现非粮生物基材料在高端领域与化石基产品竞争的目标。然而传统生物质材料存在易燃、易降解、热稳定性差等缺陷,导致其长期被困于低端应用场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端隔热材料70%依赖进口聚酰亚胺(PI)泡沫,长期受到国外技术封锁限制。 南京林业大学“宁以致远”团队拥有7年生物质材料研发经验,他们立足于林业工程专业,受到森林火灾中树皮炭化层保护树木的现象启示,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团队发现树皮提取物单宁具有独特的性能,可以有效解决生物质基材料易燃烧、稳定性差的问题。单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阻燃和热稳定性。将林业副产物 —— 树皮转化为隔热材料,不仅实现了 “变废为宝” 的循环经济模式,还为解决传统生物质材料的缺陷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将单宁应用于生物质基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着诸多技术痛点。他们深入研究单宁与其他生物质材料的复合机理,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了第一代单宁基特种多孔隔热材料。该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满足一般工业领域的需求。经过七年的三次技术迭代,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且力学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目前,项目相关产品各项指标均通过权威检测机构认证。例如,材料的阻燃等级达到了 UL94 V-0 级,热导率低至0.025W/(m·k)。 “宁以致远” 团队的研发成果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项目与浙江中裕通信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在导弹天线罩领域,单宁基特种多孔隔热材料能够有效保护天线罩在高速飞行和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确保导弹的精准制导。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缓冲层中,该材料能够吸收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振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与传统的化石基材料相比,单宁基材料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的优势,符合全球 "双碳" 战略的要求。随着合作的深入,该材料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市场不断拓展,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降低了我国对进口材料的依赖,还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实验室的研究,到科技型企业;从技术的开发,到产业反哺。项目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实现了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初心,带动“林废回收-材料加工-产业升级”生态闭环,带动林产加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拓展生物质基材料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市场,焕发高端隔热材料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