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雄激素在单细胞水平上编排的性别差异》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14
  •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白凡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中心陈洛南团队、深圳湾实验室于晨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ex differences orchestrated by androgen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雄激素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造成性别差异的复杂方式,并为通过调节雄激素途径开发针对性别差异性疾病的靶向疗法奠定了基础。

    为了探究雄激素在性别差异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研究团队对雄性小鼠分别进行了剥夺雄激素处理(摘除睾丸)和对照组处理,对雌性小鼠分别进行了添加雄激素处理和对照组处理。研究团队对以上四种小鼠的17个不同器官分别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解析了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功能。

    细胞组成对于机体的稳态维持和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团队解析了不同性别以及雄激素处理条件下17种器官中的细胞组成,发现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在雌鼠中添加雄激素还是在雄鼠中去除雄激素均能够减弱细胞比例上存在的性别差异。研究人员特异性分析了所有器官的免疫细胞组成,定义了其比例受雄激素调控且具有性别差异的免疫细胞类型(androgen-associated sex-biased immune cell type,AASB-immune cell type)。在AASB-immune cell type中,研究团队注意到ILC2的比例在雌性小鼠中较高、添加雄激素后则降低、去除雄激素后则升高,且该表型在多个器官之间具有保守性。此外, ILC2在主要免疫细胞类型中具有最高的雄激素受体(AR)表达水平,这为ILC2对于雄激素的敏感响应提供了分子基础。

    雄激素在每种细胞类型中的分子靶点的鉴定对于揭示性别差异形成的分子基础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团队对17种器官中的所有细胞类型进行了基因表达分析,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在雌鼠中添加雄激素还是在雄鼠中去除雄激素均能够显著减弱基因表达上存在的性别差异。研究团队在每种细胞类型中定义了其表达水平受雄激素调控且具有性别差异的基因(androgen-associated sex-biased DEG,AASB-DEG)。这些AASB-DEG包括Egfr、Fos和Fosb等重要增殖分化调控因子,以及Ccl3、Il33和Ccl4等重要免疫调控因子。

    基于构建的单细胞图谱,研究团队进一步对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数据集中的性别差异性疾病与细胞类型进行了关联分析,鉴定了这些疾病的潜在细胞靶标。性别差异性疾病的潜在致病基因表现出了MHC分子的显著富集。研究团队发现雄激素能够在多种器官和细胞中调控MHC分子的表达水平,比如雄激素可以在脾脏的巨噬细胞中显著上调H2-Ab1的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该研究系统性地证明了雄激素在性别差异中的关键作用,并深入探究了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机理,为阐明性别差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开发靶向雄激素信号通路的潜在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291-6
相关报告
  • 《Nature:阻断IL-23有望治疗对雄激素阻断疗法产生抵抗性的前列腺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6
    • 雄激素阻断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是一种主要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但是肿瘤细胞能够产生抵抗性,从而导致难以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产生。重新激活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的免疫疗法有望治疗前列腺癌,但是仅一小部分前列腺癌患者作出良好的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南部肿瘤研究所和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仍然对雄激素阻断疗法作出反应的前列腺癌患者,来自对这种疗法产生抵抗性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和血液样品含有更高水平的粒细胞髓系抑制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和由它们产生的IL-23。 当这些研究人员研究不再产生IL-23的前列腺癌模式小鼠时,他们发现它们的肿瘤显著缩小,而且它们的癌细胞生长得更加缓慢。这让前列腺瘤花费更长的时间对雄激素阻断疗法产生抵抗性,因此这些小鼠存活更长的时间。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6月2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L-23 secreted by myeloid cells drives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阻断IL-23和阻止粒细胞髓系抑制细胞进入前列腺瘤中会改善这些小鼠对雄激素阻断疗法作出的反应。这就让这些研究人员相信他们鉴定出一种促进前列腺癌对雄激素阻断疗法产生抵抗性的关键机制。他们认为IL-23让前列腺癌细胞绕过为了促进它们的生长而对雄激素的需求。 鉴于粒细胞髓系抑制细胞存在于很多前列腺瘤中而且阻断IL-23会让抵抗性前列腺癌重新对雄激素阻断疗法产生敏感性,因此这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阻断疗法可能让一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受益。而且阻断IL-23的药物已经存在着,用于治疗牛皮癣之类的自身免疫疾病。 这项研究发现雄激素信号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能够利用这一点逆转前列腺癌对雄激素阻断疗法产生的抵抗性,提高恩杂鲁胺等广泛使用的前列腺癌治疗药物的疗效。 这些研究人员迫切希望开展临床试验来研究他们如何能够将阻断IL-23的药物与现存的雄激素阻断疗法组合在一起以便改善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
  • 《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珊瑚和藻类的“配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7-09
    • 在最佳条件和海洋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藻类成功作为珊瑚宿主的“租户”?维林顿维多利亚大学领导的一个专家团队,包括卡内基大学的Arthur Grossman,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珊瑚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拥有巨大的外骨骼,并以此为基础建造色彩斑斓的珊瑚礁。但是,这种珊瑚礁的形成之所以成为可能,只是因为珊瑚与生活在珊瑚虫细胞内的各种称为鞭毛藻的单细胞藻类之间存在一种互利的关系。这些藻类是光合作用的,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像植物一样将太阳能转化为食物形式的化学能。藻类合成的许多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作为珊瑚寄主的食物,而寄主反过来又为藻类提供必需的无机营养物质,包括二氧化碳、铵态氮和磷酸盐。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变暖使许多珊瑚失去它们的原生藻类租户,以及它们提供的营养(一种被称为漂白的现象)。如果被漂白的珊瑚没有被新的藻类租户重新殖民,它可能会死亡。 有些鞭毛藻与多种珊瑚形成共生关系,有些则更为特殊。Grossman提到,他们有兴趣了解维持这些优先关系的细胞过程。即使这种关系不那么有效,更耐热、更不受欢迎的藻类是否有可能恢复漂白珊瑚群落。其他生物,如海葵,与珊瑚属于同一门,称为刺胞动物;它们也是寄生藻类,但更容易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种名为苍白球的海葵,由两种不同的鞭毛藻属组成时细胞功能的差异,种是本地的,极易发生热漂白;另一种是非本地的,但更耐热。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希望阐明能够改善海葵与其原生藻类之间营养交换的蛋白质,以及海葵在宿主非原生耐热藻类时,其受到损害的原因。研究小组发现,生长在本地海藻中的海葵表达了与有机氮和脂类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有机氮和脂类代谢是海藻光合作用的结果,可以有效地合成营养物质。这些海葵还合成了一种叫做NPC2-d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被认为是刺胞动物吸收藻类并将其识别为共生伙伴的关键。相比之下,海葵与非本地租户表达的蛋白与应激相关,这可能反映了两个生物体代谢的不太理想的整合。 Grossman总结道,他们的发现为今后的研究打开了大门,这些研究旨在确定关键蛋白质和细胞机制,这些蛋白质和细胞机制参与维持藻类及其刺胞动物宿主之间的牢固关系,以及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 (杨皓月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