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中存下行压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4
  • 我国工业增长自6月以来逐月回落,运行是否合理?技术是驱动制造业投资持续上升的唯一原因吗?提速降费效果如何?

    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2018年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几组关键数字,对相关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是最好的解答。

    虽然从数据上看,我国今年工业增长自6月以来逐月回落,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总体运行仍在合理区,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总体良好可控。”

    从总体运行数字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快于年初预期,生产运行平稳;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使企业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2%。

    辛国斌提到,从运行数字看,最愿意看到的一个变化是,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

    这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6.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力量,反映出企业改造升级的意愿进一步加强,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5%,比制造业投资高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

    辛国斌说:“制造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恢复比较快,说明我们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在逐步好转。”从去年开始,民间投资一度低于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民间投资的回暖,使我们有足够韧性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

    虽然前三季度运行数据亮点很多,辛国斌提醒行业注意的是,我国工业发展平稳中也存在着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一些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可能在部分行业、地区和领域出现叠加共振。

    人人关心的提速降费,究竟改变了什么?

    这组数字或许能说明提速降费带来了信息消费的井喷式增长: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39.8%;9月我国移动用户户均移动流量消费达5.14GB,是去年同期的2.6倍;行政村光纤基本通达,宽带网络取得跨越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介绍,提速降费专项行动之前,2014年底只有10%的用户使用20M以上的宽带,到今年9月,使用100M以上宽带的用户已超过60%,有的用户还用上了200M、500M,甚至是Gibt的宽带服务。

    但是,我们的一些农村及边远地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还无法完全享受到宽带网络带来的红利。

    闻库说:“在行政村光纤基本通达的基础上,我们今年继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的试点工作,鼓励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推出资费优惠。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面向全国各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推出大幅度通信资费的折扣优惠,以减轻他们网络使用的经济负担。”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10/24/content_723243.shtml
相关报告
  • 《工信部部长苗圩回应当前工业经济热点问题》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9-27
    • 工业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筋骨,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重构竞争力的有力抓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创新为驱动,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契机,我国工业经济正呈现出新态势,向好因素逐步聚集,转型步伐正在加快。 如何看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国制造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向好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在直面挑战、抢抓机遇中,不断提升经济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呈现出平稳向好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快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在诸多指标中,投资增速是亮点之一。苗圩说,今年1至8月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比去年同期快3个百分点,实现了2016年3月份以来最快增速。 “今天的投入将带来明天的产出。”苗圩说,这些支撑了工业稳定向好的运行态势,也表明了企业、产业和社会对我国制造业的良好预期。 高技术制造业的表现彰显着结构转型的步伐。苗圩说,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整体制造业5.1个百分点。电子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苗圩说,中国制造结构调整在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重视研发,紧盯市场,变革机制,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拥抱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融合态势显现。苗圩说,截至目前,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73%,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催生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苗圩说,尽管在科技等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工业经济运行也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坚持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利用好内需潜力,释放制度优势,就能将不利变为有利,推动中国制造发展进入新的平台。 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发展信心 面对稳中有变的环境,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才不会迷失方向。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为未来经济工作指明重心和方向。 苗圩认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巨大的国内市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适应全球标准的品质保障体系等为中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长期向好的工业经济基本面、持续推动的创新转型成为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压舱石和动力源。 苗圩认为,就近期而言,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企业、产业的影响有限。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大回旋余地,有韧劲、有能力克服现在遇到的困难,有底气、有信心化危为机。 “我国将保持战略定力,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针,切实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化。”苗圩说。 近期,稳预期、提信心的举措正不断发力。苗圩表示,下一步将完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推动制造业“双创”发展。 在企业减负方面,苗圩说,要发挥好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确保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开展涉企保证金专项检查等,将企业减负落到实处,同时将在全国选取二十多个城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产融合作试点,促进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要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苗圩说。 坚定对外开放 合作谋求共赢 一个开放的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必将推动相关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增长与繁荣。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谋求自己的发展,唯有合作共赢才能通向世界更好的未来。 “虽然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但我们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苗圩说,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我国降低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门槛,特别是在一般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放开了汽车、船舶和飞机等制造业外商准入的门槛,并制定出了对外资开放时间表。与此同时,我国较大幅度降低了工业产品的进口关税,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 “现在,我国关税总体水平低于发展中经济体总体水平。随着进一步的扩大开放,我国还将分年度、分期不断降低进口关税水平。”苗圩说。 在继续坚持“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相信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苗圩说。
  • 《厦门: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质效齐升》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8-07
    •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自今年以来,厦门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优化提升传统动能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产业链群为核心,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厦门市工信局紧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按照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的要求,立足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打好稳增长、提质效、增后劲、促改革、优服务发展组合拳。1—6月,全市工业运行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6.3亿元,增长8.1%;技术改造持续增长,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1%。 近七成行业保持增长 电子机械行业增长9.5% 近七成行业保持增长。在35个工业行业中,增加值增长的有24个行业,占68.6%。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分别增长40.9%、33.6%、32%。总量居前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305.92亿元、70.85亿元、51.08亿元,三大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427.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4%。 外商及我国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占比超五成。上半年,外商及我国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86.3亿元,占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1%,增长2.8%。其中,我国台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3.78亿元,占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7%,增长5.5%。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9.73亿元,增长15.5%;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3.85亿元,增长11.7%。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21.0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3.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4%,增长9.6%,比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5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16.6%、-0.6%和5.0%,三大行业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69.9%。 上半年,厦门电子、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80.56亿元,增长9.5%,占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6%。其中电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69.8亿元,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0%;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0.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5%,增长7.4%。 上半年,在厦门规模以上工业中,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汽车、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LED等6条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分别完成产值748.93亿元、621.24亿元、227.61亿元、174.89亿元、170.17亿元和109.4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3.9%、4.7%、5.5%、16.4%、-2.5%。其他产值较大的产业链还有水暖及厨卫产业链,产值为93.04亿元,增速为5.7%。 工业招商成效显著 近六成工业企业实现增产 截至6月底,厦门市现代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招商项目共236个,预计总投资1342亿元。其中,落地项目26个,总投资156亿元;在谈134个,总投资356亿元;策划76个,总投资830亿元。5月以来新增策划项目38个,新增在谈项目41个,新增落地项目7个。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招商大会发出“抓招商促发展”的号角后,厦门市工信局立即成立厦门市现代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编制现代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招商手册,搭建招商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绘制产业招商地图,以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开展靶向招商,工业招商成效显著,服务企业全面提升。率先组织召开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厦门分会暨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超350亿元。同时,上半年厦门市全面提升创新氛围,尤其数字经济活力迸发,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融合,率先在公交枢纽场站、智能物流等领域开展特色试点应用。 上半年,在厦门市209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190家企业增产,占56.8%,实现产值增量523.79亿元,其中有86家企业产值增量上亿元;有905家企业减产,出现产值减量253.13亿元,产值减量上亿元的企业有48家。 上半年,厦门市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1166.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从企业数量上看,厦门市规上工业中有出口业务的企业1083家,出口交货值率37%,实现出口增长的企业616家,占56.9%。 接下来,厦门市工信局将着力促进有效投资,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有针对性地谋划生成一批填平补齐和配套延伸项目,推动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及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推动产业链条做长做强。加大对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技术改造方向的新型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