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沃罗涅日第二核电站2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7
  •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下属子公司(Rosenergoatom)5月1日宣布,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新沃罗涅日第二核电站2号机组首次向该俄罗斯电网供电。VVER-1200反应堆在3月22日被控制在最低控制功率水平,5月1日达到240兆瓦的功率。

    继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运行的新沃罗涅日第二核电站1号机组和列宁格勒第二核电站1号机组之后,新沃罗涅日第二核电站2号机组将是第三个运行的VVER-1200反应堆。

    Rosenergoatom总经理Andrey Petrov说:“一旦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就开始执行实验性生产计划,将使功率水平分阶段增加到100%的设计水平。12月,我们将把该机组投入运行。”

相关报告
  • 《俄罗斯将在列宁格勒和新沃罗涅日核电站建造新机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8
    • 据该工厂报道,俄罗斯列宁格勒核电站 (LNPP) 计划在 2022 年底之前获得建造带有 VVER-1200 反应堆的 7 号和 8 号机组的许可证。“到2022年底,我们必须获得新机组的建设许可证。设计和勘察工作正在进行,准备环境影响评估和许可证证明材料。根据计划,公众听证会定于6月底举行, 该部门表示。开工的具体日期将在公开听证会后确定。 近年来,LNPP 一直在用第 3 代+VVER-1200 压水堆取代通道铀-石墨 RBMK-1000 装置。列宁格勒 1 号在运行 45 年后关闭,其所有系统都在为退役做准备。2020 年 11 月,同样在运行 45 年后,2 号机组也被关闭以进行后续退役。7 号和 8 号机组将取代 3 号和 4 号机组仍在运行的 RBMK。早些时候,LNPP 主任弗拉基米尔·佩雷古达 (Vladimir Pereguda) 表示,计划在 2030 年发射 7 号机组。 4 月初,宣布新沃罗涅日的边界将扩大,以便能够建设核电站的第五阶段。据当地政府新闻机构称,在沃罗涅日地区,“大规模工作”已经开始改变与工厂新装置预期布局相关的城市边界。据报道,计划在 2030 年代中期至 2040 年代建造两个新机组。该部门指出,这些设施已包含在 Rosatom 到 2050 年的长期发展战略中。 核电站主任弗拉基米尔·波瓦罗夫(Vladimir Povarov)此前曾向 Kommersant-Chernozemye 提到,在 2030 年代中期建造新机组。“我们面临着进入俄罗斯核能战略发展计划的任务。现在我们出现在第五阶段 - 8号和9号动力单元的建设中。初步截止日期为2036-2038年。也就是说,建设的前景是可能的,并将取决于俄罗斯统一能源系统的需求,”波瓦罗夫解释说。Rosatom 总干事阿列克谢·利哈乔夫也注意到了扩建计划,他在 2021 年表示,将在 NPP 现场再建造两台机组。 新沃罗涅日核电站历来是新设计的 VVER 型反应堆(轻型水冷加压反应堆)的所在地。该站点的第一台机组于 1964 年投入使用(VVER-210),第二台于 1969 年投入使用(VVER 365),第三台于 1971 年投入使用(VVER-440),第四台于 1972 年投入使用(VVER-440),第五台于 1980 年投入使用(VVER-1000)。1 号和 2 号机组于 1984 年和 1990 年停产,3 号机组于 2016 年停产。4 号机组因现代化工作而停产,此后恢复运行,而 5 号机组最近进行了升级,并获准运行至 2035 年。新沃罗涅日二号机组 1 号机组(VVER-1200,也称为 Novovoronezh 6)于 2017 年 2 月开始商业运营,2 号机组(Novovoronezh 7)于 2019 年 11 月开始商业运营。目前尚不清楚 VVER 设计的 8 号和 9 号机组将是什么。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称,俄罗斯目前有四座反应堆在建,其中包括库尔斯克的首座VVER-TOI设计。
  • 《全球首座浮式核电站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1-03
    • 据世界核能新闻网报道,由俄罗斯打造的全球首座浮式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日前接入位于俄远东区域的楚科奇地区电网,开始发电。该浮式核电站将取代楚科奇地区的一座燃煤发电站和一座老旧核电站,为这一地区的工厂、城市,及海上油气钻井平台提供电力。 据了解,“罗蒙诺索夫院士号”于2019年8月,从俄罗斯北极地区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启航,穿越北极海域行驶近3100英里,目前停靠在楚科奇海岸附近的佩维克港。这座以18世纪俄罗斯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MikhailLomonosov)的名字命名的核电站,配备了两台KLT40破冰型核反应堆,每个反应堆装机35兆瓦,能产生140千兆卡/小时的热能,设计寿命36年并有望延长至50年。“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高约9层楼,总长140米,排水量为2.15万吨,具有自己的技术且能够完全自主运行。 负责这座浮动核电站的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首席执行官AlexeyLikhachov表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是全球首座基于小型核反应堆发电的核电站,“对俄罗斯和世界核能工业来说都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里程碑,这也将极大推动佩维克港成为俄罗斯的新能源之都”。 Rosatom官网资料显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进入到人类难以到达的地区,为那些在难以获得传统燃料、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提供能源。Rosatom表示,通过应用此类核电站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可以使俄罗斯约400万居民完全不依赖煤炭和石油作为能源,从而对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AlexeyLikhachev此前在开航仪式上曾表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推动北极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创造。“可以帮助极度偏远地区解决能源和电力短缺问题,这些地区往往因为地理位置不佳而无法大量投建传统发电设施。” 不过,此前,这座浮式核电站也曾引发了环保界的质疑和反对,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长期以来一直批评该项目,称如果发生风暴或事故,它将对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对此,Rosatom指出,浮式核电站的优势在于可移动性和在偏远地区工作的高度适应性,从核燃料的常规处置到平台遭遇巨浪等极端气候时的救援行动,每一个重要环节的安全程序均复杂化。船体分为10个舱室,即使2个舱被淹没,船体也将保持漂浮状态,内部的两座反应堆即使在倾角近30度的情况下也能够运行。一旦发生意外,即便机组人员不在或电源中断,也能关闭核电站。 另外,这些小型核反应堆可以连续三到五年不间断地运行,不需要燃料补给,因此大大降低了发电成本。“在海岸线较长、电力供应短缺、电网接入有限的地区,这些小型反应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可以被输送到沿海的任何地点,并与现有电网相连。”Rosatom在其官网表示,“在偏远地区布置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装置需要配备昂贵的、污染严重的柴油备份或昂贵的能源储存,但小型核电站即使对能源密集型用户也能确保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总部位于伦敦的非政府组织“人类能源”的负责人KirstyGogan也表示:“对于那些偏远地区来说,气候严酷无法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生态又过于脆弱,无法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因此,包括浮式电站在内的小型核电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能源供应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