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4-12-09
  •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根据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国科发政字[2002]356号文件精神,在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学科调整基础上新组建的研究所。其目的在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文件精神,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该研究所是以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和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为特色,利用生物技术、核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食品物料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食品辐照、发酵工程、食品保鲜、食品工艺和食品工程等科学技术问题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现有职工1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研究所设有食品科学中心实验室、农产品加工工程中心、农业部核技术与农产品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辐照中心、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研究和开发部门。拥有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生物物理学博士点,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和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硕士点。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魏益民教授为现任所长。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和食品科学技术研究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所将重点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需求,结合我国农业生产、食品科学和居民消费者的自身特点,通过农产品加工、贮运和保鲜技术研究,加快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通过对营养、健康、安全食品原料保障和市场监督控制技术的研究,形成食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产地保证体系和专项技术。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出,不断取得技术成果、专利或产品,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提供储备。通过技术培训、技术转移和技术咨询,为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通过与国际机构、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加工企业、优势产区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的模式,壮大队伍,扩大影响。与此同时,通过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级科技人才。 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将奋发努力,加快研究所建设步伐,通过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 原文来源:http://www.foodcaas.ac.cn/
相关报告
  • 《农业信息 引领未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举办首届开放日活动》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9-09-23
    • 为了让公众更多了解和理解农业科研工作,激发公众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兴趣,展现我所在农业信息等方面做出的相关研究成果,培养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提升农业工作的科学素养,2019年9月21日信息所开展了以“农业信息、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科普开放日活动,赵瑞雪副所长参加并致欢迎词,50余位公众参与活动。 开放日活动主要围绕大力弘扬农业科学精神、大力普及传播农业信息发展理念、大力促进公众理解农业高新科技等,通过专家讲解、实物展示、宣传片、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农业信息化、智慧农业成果展览与古籍艺术科普活动。在海外农业研究中心,专家针对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用科普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树上苹果果实自动检测、茭白品质自动分级、生猪检测及身份识别等工作,让参观人员印象深刻。小朋友们还饶有兴致地动手体验 “数粒宝”粒子计算设备,加深了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在国家农业图书馆内,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御制耕织图”,引导并参观了古籍阅览室,与小朋友现场互动和提问,科普了古籍的艺术。随后,参观人员实地参观农业物联网平台实验室及传感器等仪器设备,通过专家讲解、现场演示与视频展示,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物联网的魅力。参观农业监测预警空间,体验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对生活带来的变化。 此次开放日活动信息所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弘扬了科学精神,普及了农业信息的基本知识,激发了公众对农业科技的兴趣,感受了智慧农业的奇妙魅力。
  • 《【食品加 智食科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新型抗氧化包装材料助力生鲜肉保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10-29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优异抗氧化功能的新型生物基包装材料,可显著延长生鲜猪肉的货架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成果介绍 生鲜肉在贮运过程中易发生脂质氧化,导致色泽劣变、异味产生、营养价值降低,而传统石油基包装材料又难以降解。 该研究采用自组装技术,将天然多酚槲皮素由分散性较差的原始状态转化为纳米晶体,并将其作为功能性纳米填料引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复合基质中,以提升材料综合性能。槲皮素纳米晶体作为功能性纳米填料,不仅显著增强了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还赋予材料优异的抗氧化性(提升约4倍)。此外,复合膜的热稳定性、紫外线阻隔性能与水蒸气阻隔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保鲜实验表明,使用该复合膜包装的冷鲜猪肉货架期可延长至11天,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为构建高性能、功能化的生物基包装材料提供了新策略,对生鲜肉保鲜材料的进一步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