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采用7nm工艺扩建下一代计算芯片项目》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1-24
  •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特尔正在美国俄勒冈州投资数十亿美元投建产能以制造其下一代计算芯片。该人士透露,英特尔预计在今年6月底之前开始建设,将作为希尔斯伯勒前沿研究工厂D1X项目的第三阶段同时也是最大的一部分工程。

    英特尔上个月公布了产能扩张计划,为缓解供给吃紧与满足未来需求,包含美国俄勒冈州厂、以及位于爱尔兰与以色列的两座厂,都将进行扩厂。据悉,英特尔致力于推动该产能扩张计划,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全球半导体市场前景,

    D1X已经成为英特尔最前沿研究的基地,也是该公司开发每一代芯片技术的地方。据相关建筑行业内部人士表示,英特尔已公开讨论了其D1X计划,该项目预计将持续至少18个月,之后进行为期数月的安装设备周期。英特尔制造业务部门人士也表示得到通知要为今年俄勒冈州的一个主要项目做准备。

    尽管自去年6月科再奇辞职后,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一直悬而未决,但还是宣布了这些产能扩张计划。虽然这种情况很不常见,但英特尔可能会在本周四公布2018年财务业绩时宣布新任首席执行官。

    此外,据悉英特尔在正在准备采用EUV的制造工艺,每台EUV设备约价值1.2亿美元。英特尔需要在新工厂来制造其新一代的7nm计算芯片,第一代就将使用EUV,而D1X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这一点。一旦英特尔克服了诸如导致10nm一再延期的技术障碍,将有希望在未来几年推出7nm芯片。

    长期芯片行业观察家兼市场研究机构VLSI Research首席执行官Dan Hutcheson表示,他对英特尔的俄勒冈计划并不惊讶,在半导体领域,技术进步通常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他们需要不断突破瓶颈,其中一个部分是对未来押下数十亿美元的赌注。”

    英特尔花费数十亿美元从2010年开始分两个阶段建设D1X工厂。虽然英特尔总部位于硅谷,但其最大和最先进的业务都在俄勒冈州,在当地是雇员最多、平均收入最高的企业。俄勒冈州芯片行业的平均工资达到143,000美元,而当地平均工资仅为52,000美元。

    不过,新工厂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多就业机会。半导体制造业基本上是自动化的,自2010年英特尔开始构建D1X以来,英特尔在俄勒冈州的就业人数仅增长了24%。而在此期间,该公司的收入增长了60%以上。尽管如此,如果今年6月顺利动工,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

    此外,英特尔的新工厂仅仅是当地正在进行的几个大型项目之一,其他项目还包括谷歌、苹果和Facebook的数据中心等。

相关报告
  • 《英特尔7nm工艺芯片再次推迟发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7-26
    • 英特尔近日称超高速芯片的研发进度落后,未来几代CPU将采用的7纳米芯片技术的进度再次推迟,目前这项技术的进度较内部目标落后大约12个月。 英特尔的“Ponte Vecchio”数据中心图形芯片意在与英伟达相竞争,但要到2021年末或2022年初才会发布,可能采用外部芯片工厂。英特尔用于个人电脑的首款7纳米芯片要到2022年末或2023年初才会面世。首款7纳米数据中心处理器芯片要到2023年上半年才能发货。 英特尔在突破14nm技术后,10nm进展缓慢,直到近期才突破,首款10nm桌面芯片要到2021年才能发布。而竞争对手AMD、英伟达等早已借助台积电的7nm技术,实现了追赶或赶超,三星也已进入到5nm时代。 台积电更是把业界最先进的晶圆制造工艺推进到了5nm,3nm、2nm也在稳步推进中。 因晶圆制造工艺的步步落后,英特尔已经失去了领衔先机,随着7nm工艺的再度推迟,英特尔未来面对的不利局势可想而知。 此前因10nm工艺的数度推迟,已导致英特尔从全球最大市值半导体公司步步跌落,先后被三星、台积电、英伟达赶超;随着未来在工艺领域的继续落后,英特尔仍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近日有消息传言称,为扭转工艺落后的不利局面,英特尔可能会选择寻求代工之路。 另外,全球主要晶圆制造企业中,格罗方德已经放弃了7nm及以下制程工艺的研发;联电也不再就12nm及以下先进制程展开追逐。 目前仍对先进制程工艺发起冲击的,除了台积电、三星,就仅剩中芯国际和英特尔,其中又数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技术暂时落后于其他几家公司。 晶圆制造行业技术瓶颈日益凸显,也昭示了摩尔定律正在加速失效。
  • 《英特尔披露首款低温量子计算控制芯片“Horse Ridge”细节》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2-21
    • 2月18日,英特尔研究院联合QuTech,在旧金山举办的2020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上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概述了其全新低温量子控制芯片Horse Ridge的关键技术特点。 英特尔表示,落实量子实用性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量子研究界目前才刚刚跑完这场马拉松的头一公里。要想将量子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就必须能扩展到数千个量子位,同时还要控制这些量子位,并保证高保真度。Horse Ridge使用高度集成的片上系统(SoC)来加快设置速度,极大地简化了当前运行量子系统所需的复杂控制电子设备,并改进了量子位性能,同时还使系统能够高效扩展到量子计算所需的更多量子位,以便解决实际存在的现实应用问题。 Horse Ridge关键技术细节如下: 可扩展性:采用英特尔22nm FFL(FinFET低功耗)CMOS技术部署的集成式SoC设计,将4个射频(RF)频道集成到一个设备之中。利用“频率复用”技术,每一个频道可以控制多达32个量子位。该技术将多路基带信号调制到一系列不重叠的频带上,每个频带用来传送单独的信号。 利用这4个频道,Horse Ridge可望通过单个设备控制多达128个量子位,与以往相比能显著减少所需的电缆和机架仪表数量。 保真度:量子位数量的增加会带来其他问题,对量子系统容量和运行提出挑战。这方面的潜在影响之一就是量子位保真度和性能的下降。在开发Horse Ridge的过程中,英特尔优化了频率复用技术,该技术可以支持系统扩展,并减少“相移”错误。相移是指在不同频率控制多个量子位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会导致量子位之间的串扰。 Horse Ridge使用的多个频率可以高精度“调谐”,使量子系统在用同一射频线路控制多个量子位时,能够适应并自动校正相移,提高量子门保真度。 灵活性:Horse Ridge可以覆盖很宽的频率范围,能够控制超导量子位(称为传输子)和自旋量子位。传输子的频率通常在6千兆赫(GHz)至7千兆赫左右,而自旋量子位频率则为13千兆赫至20千兆赫左右。 英特尔正在研究硅自旋量子位,这种量子位有可能在高达1开尔文的温度下工作。有了这项研究奠定的基础,英特尔有望成功集成硅自旋量子位器件和Horse Ridge的低温控制器,从而创建一种解决方案,将量子位和控制器件集成到一个精简封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