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光伏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A股公司已深度布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11
  • 我国钙钛矿光伏电池科研领域传来喜讯。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在《科学》(Scienc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据悉,该研究发现了钙钛矿光伏不稳定性的关键机制——光机械诱导分解效应,提出石墨烯-聚合物机械增强钙钛矿材料的新方法。业界普遍认为,该研究成果将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发展前景广阔

    相较于晶硅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具有转化效率高、成本低、轻量化等优势,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光伏技术,但器件的不稳定性是限制其产业化的首要挑战。为提升钙钛矿材料稳定性,业内此前尝试过设计控制材料表面分子结构等多种方法,但仍难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据了解,华东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日常使用的强光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3670小时(约153天)后,仍能保持97%的发电效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钙钛矿电池被业内视作下一代光伏技术,此次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其在光照、高温等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多位代表委员特别关注钙钛矿产业。

    “我们正站在光伏产业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起点。”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晶集团”)董事长王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钙钛矿电池的柔性化、弱光发电特性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光伏等领域,将钙钛矿光伏产业链纳入国家和省级“十五五”规划,是巩固我国在全球绿色能源产业主导权的关键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光伏行业将以TOPCon技术为主导,HJT和BC技术作为辅助。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钙钛矿电池的叠层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的效率、生命周期和竞争力。

    稳定性有待提升

    出于对钙钛矿光伏电池前景的看好,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对钙钛矿光伏相关产业链进行了布局。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就在2023年投资成立了中核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光电”),专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制造业务。目前,公司大尺寸钙钛矿刚性、柔性产品技术指标位居行业领先水平,并已正式推出商业级产品。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于2023年11月份宣布启动钙钛矿光伏项目,并于2024年成立全资孙公司合肥京东方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钙钛矿光伏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王刚告诉记者,TCO导电膜玻璃是钙钛矿电池的核心辅料,约占钙钛矿电池总成本的34%。金晶集团经过近二十年的研发投入,实现了从设备制造到产品设计、量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攻克了大尺寸镀膜均匀性、高导电性高迁移率、高透光率与低电阻值难以兼得等技术瓶颈。

    资料显示,2023年,金晶集团第三条TCO玻璃生产线投产,年产能突破4500万平方米,使我国钙钛矿核心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95%以上,并成功配套国内外钙钛矿光伏头部企业。

    除此之外,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也已积极布局钙钛矿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从当前的研究进展来看,钙钛矿光伏电池有可能成为未来光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钙钛矿电池量产还面临稳定性、大面积制备、循环寿命、工艺一致性、成本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产业化。”北京奥优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建议业内加强基础研究,提高钙钛矿光伏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并推进工艺优化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在高纪凡看来,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问题仍是当前的关键挑战,天合光能正通过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全球高校合作,推动新一代光伏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前沿性研究和专题研究。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huagong/2025/03/11/detail_20250311203615.html
相关报告
  • 《柔性钙钛矿电池企业布局盘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14
    • 协鑫、仁烁、德沪、东岚、乐成、极电、乐天、无限、大正、曼恩斯特、正泰、通威、晶科、方昇、弗斯迈、科耐士、耀皮...相约常熟! 1.柔性钙钛矿灵活轻质,实验室效率达到23.6%柔性钙钛矿不再以透明玻璃作为基底,而采用以PET、PEN、PI 等材料为主的柔性基板,因此赋予其轻质、灵活的特点,可应用于多领域并有望采用成熟卷对卷工艺生产。 当前柔性钙钛矿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23.6%,量产效率略低于刚性钙钛矿器件。随着设备工艺逐渐成熟,量产效率有望迅速提升。 2.柔性钙钛矿器件拓宽下游应用场景,便捷性轻量化助力系统成本下降 由于柔性钙钛矿质量轻、可挠性,可应用于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领域(老旧屋顶等)、对运输安装人工成本更敏感领域(BAPV等)、及对价格较不敏感的电子消费类领域(电子标签等),有望拓宽钙钛矿光伏应用场景。 据测算,至 2030 年,柔性钙钛矿电池在户用光伏场景下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80 亿元。轻量化特征具备降低系统成本潜力,以美国户用屋顶光伏市场为例,经测算,柔性钙钛矿价格远低于晶硅电池及柔性CIGS 电池。 3.柔性工艺沿袭刚性钙钛矿,封装要求更严格柔性钙钛矿器件制备工艺与刚性钙钛矿基本一致,对于干法或湿法技术的涂布主要考虑工艺性价比,目前产业端主要以湿法涂布为主。柔性钙钛矿远期可采用卷对卷工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柔性钙钛矿对激光要求更高,精度控制更加严格。封装工艺可参考OLED 封装方式,但制备要求更加简单。具备面板封装材料生产经验厂商或具备材料端先发优势。 4.针对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几种薄膜封装方式 5.柔性组件随规模化放量降本速度有望加快钙钛矿电池涂布设备企业布局动态一览 公司 主要设备 产业布局 是否上市/融资 德沪涂膜 狭缝涂布设备 1、2020 年,公司成功中标,成为全球第一条 100MW 钙钛矿电池量产试验线首台套核心涂膜设备供应商并通过验收 2、2021 年 11 月,开发的全球首套用于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面板制造核心涂膜设备系统验收成功 3、2022 年 11 月,公司又一条 100MW 钙钛矿用精密狭缝涂膜设备 1.2m×0.6m 尺寸验收成功 4、目前公司大尺寸狭缝涂布设备 0.6m×1.2m 和 1m×2m 供货达350MW,市占率 70% 否 科恒股份 平板涂布设备 1、2023 年 2 月 9 日,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浩能科技研发生产的用于钙钛矿电池的薄膜平板涂布设备已获得订单 2、2023 年 2 月 13 日,公司发布公告,其接到的用于钙钛矿型的平板涂布设备尚处于前期技术验证阶段。 是 众能光电 刮涂/涂布一体机 1、公司创立于 2015 年 8 月,专业从事高效晶硅光伏、钙钛矿和 OPV 光伏、锂电集流体和半导体封测等领域关键工艺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截至 2022 年 11 月,公司已累计完成包括涂布机、刮涂机、激光刻蚀机、PVD 和 ALD 等近 200 个单体工艺设备交付 完 成 战 略 融 资(2022.12.05,华夏恒天资本) 大正微纳 狭缝涂布设备 1、公司成立于 2018 年,拥有 Die Gate 狭缝涂布机 mini、S 等系列产品 2、2021 年 4 月,公司搭建搭建全球首条钙钛矿薄膜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柔性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 完 成 A 轮 融 资(2022.01.29,永昌盛投资) 迪塔镁克 狭缝涂布设备 2022 年 12 月,公司大面积的 1000*1500mm 的涂布机在出货准备阶段,该产品主要应用在钙钛矿及平板显示领域 否 6.钙钛矿电池激光划线工序 钙钛矿电池激光设备企业布局动态一览 公司 主要设备 产业布局 是否上市/融资 德龙激光 激光加工设备 1、2020 年,公司推出了钙钛矿电池生产整段设备(包括 P0 层激光打标设备,P1、P2、P3 激光划线设备,P4 激光清边设备及其中一系列自动化设备) 2、目前,该设备已投入客户量产线使用,率先实现百兆瓦级规模化量产 是 迈为股份 激光设备 1、2019 年起进行钙钛矿电池激光技术研发 2、2021 年为客户定制的单结大面积钙钛矿电池激光设备已交付 是 杰普特 柔性膜切设备 1、2021 年 8 月,为大正微纳定制的首套柔性钙钛矿膜切设备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其生产效率和成品效果均达到预期 2、推出二代产品方案,涵盖 P1-P3 薄膜划切工艺段及 P4 清边工艺四台设备及前后小型自动化设备 是 大族激光 激光刻划设备 公司宣布钙钛矿激光刻划设备产品在 2015 年已实现量产销售,大尺寸整线激光刻划设备已在钙钛矿头部企业交付,和行业头部客户一直保持合作关系 是 帝尔激光 激光设备 2022 年上半年,完成了钙钛矿电池量产订单的交付 是 利元亨 激光设备 2022 年下半年与冯·阿登纳、上海森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异质结、钙钛矿等工艺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公司涉及的钙钛矿设备主要为激光类设备,已在客户验证中 是 海目星 激光设备 2023 年 3 月,公司表示已有销售钙钛矿电池相关定制设备 是 众能光电 激光设备 已实现钙钛矿激光划线刻蚀设备出货 完成战略融资(2022.12.05,华夏恒天资本) 迈科芯纳 激光设备 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全道激光设备供应商,在手数条薄膜电池百兆瓦级激光设备订单 完 成 天 使 轮 融 资(2023.7,东方富海领投) 7.柔性钙钛矿迈入产业化,多企业开启100MW 产线建设 柔性钙钛矿企业大正微纳目前已经完成MW 中试,并开始建设百MW 级生产线,标志着柔性钙钛矿进入产业化阶段。 目前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100MW 产线已建成投产,众能光电、无限光能、脉络能源、光晶能源等多厂商已开启100MW 产线建设,预计2023 年年底建成
  • 《光伏设备钙钛矿专题报告:光伏电池新势力,产业化进程正加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11
    • 1.钙钛矿电池效率、成本优势兼备 降本增效背景下,光伏电池持续迭代 降本增效驱动下,光伏电池基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晶硅电池,主要包括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两类,目前已实现商业化,但单晶硅电池生产成本高、制备工艺复 杂、能耗高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第二阶段:薄膜电池,主要包括非硅基薄膜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铜铟镓硒和砷化镓薄膜电池等,比硅基电池更能容忍较 高的缺陷密度,在高温下能量转换效率衰减更小,弱光环境仍可以工作,但生产成本高、需要稀缺元素。 第三阶段:新型电池,主要包括染料敏化电池、钙钛矿电池和有机太阳电池等,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环境友好、原料丰富、 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 电池结构简洁,钙钛矿层是光电转换核心 反式结构是主流应用,正式结构可以低温制备。钙钛矿电池的基本结构可分为 正式结构(演化自染料敏化电池)、反式结构(演化自有机太阳电池),正式 结构最大优势在于电子传输层可以低温制备,反式结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 低,目前反式结构是主流应用。根据阳极结构的不同,正式结构电池可分为平 面型和介孔型,两者基本结构几乎一致,自下而上分别为TCO玻璃、电子传输 层(ETL)、活性钙钛矿层、空穴传输层(HTL)和金属电极,差别在于,介 孔型比平面型多了一层厚度为几百纳米的半导体多孔层。 钙钛矿层是光电转换的核心。钙钛矿层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由于钙钛矿 材料的激子束缚能很小,在室温下就能分离为自由的载流子,并分别被传输层 材料传输出去、再被电极收集,形成电流做功,完成整个光电转换过程。 钙钛矿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更高 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提升空间有限。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晶硅电池理论极限效率为29.43%,TOPCon电池理论极限效率为 27.5%,HJT电池理论极限效率为28.2%-28.7%;目前TOPCon量产效率已达24.6%,HJT平均量产效率已超24%,晶硅电池量产 效率提升空间有限,未来十年内或触及瓶颈。 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快速提升、空间更大。用于光伏电池的钙钛矿材料,其A位通常是某种有机基团,B位是金属阳离子X位 是卤族阴离子,共同构成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以CH3NH3PbI3为例,Pb和6个I组成一个[PbI6]八面体,8个[PbI6]八面体组成 网络架构,CH3NH3+位于网络最中间,起到平衡作用。受益于特殊物相结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不仅能使半径差别悬殊的离 子稳定共存,还赋予了诸多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包括窄禁带宽度、高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扩散长度等,这些特性使 得极薄的钙钛矿膜层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谱。另外,钙钛矿材料对杂质的容忍度极高,避免了晶硅常见的LID、PID和LeTID 等光照/升温导致的效率衰减。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提升快,且理论转换效率较高,单结可达31%,超过晶硅电池极限,2结叠 层可达40%左右,3结叠层可达50%左右。 2. 行业扩产加速,各环节优化空间大 近年产业化加速,2025年或将步入成熟阶段 从行业产线规模、项目进展来看,2022年是钙钛矿产业化元年,我们预计,2023年-2024年扩产加速,或将出现更多百MW级 产线投产、部分GW级产线招标,2025年将步入成熟商业化阶段。 材料方案尚未定型,优化空间较大 TCO玻璃:最下面是基材,目前刚性板以白玻为主,柔性板可以用软性塑胶板;基材上面是FTO(掺氟氧化锡)或ITO(氧化 铟锡)。 ITO:白玻上的附着效果更好,ITO导电玻璃做能量匹配时,空穴传输层需要用spiro,其他材料难以匹配;另外,铟的含量较 少,长远不合理。 FTO:难以制备均匀膜层,更佳的方案是直接向玻璃厂商购买FTO玻璃,玻璃厂商在熔炼过程中直接附着FTO膜,均匀度更好。 背电极:学术端,多采用金、银;产业端,多采用铜、合金或金属氧化物。 金:常见电极材料,价格昂贵,且蒸发沉积中仅少部分制备成电极,大量浪费。 银/铝:相比金电极,具备成本优势,但易与钙钛矿膜生产卤化物,影响电极导电性,降低电荷收集效率。 碳电极:满足导电性要求,能够极大程度削弱水、氧气、太阳光等对钙钛矿层的影响,进而提高电池稳定性;可利用丝网印刷 /喷墨打印制备,成本低、易于大面积制备。 设备方案是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设备方案尚未定型,存在较大优化空间。目前钙钛矿成膜路线尚未标准化,存在多种选择方案。器件结构、材料组分、工艺 方案均会影响设备选择,小面积制备阶段,可行性是设备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大面积量产阶段,设备方案将取决于性能与 成本的平衡。 以反式结构为例,成膜工序通常包括,溅射PVD镀TCO(ITO)→溅射PVD镀空穴传输层(氧化镍)→狭缝涂布钙钛矿层(多 种材料方案) → ALD/RPD镀电子传输层(氧化锡)→蒸镀铜电极,激光工序通常包括,P1(刻蚀,TCO层)→P2(刻蚀,缓 冲层/钙钛矿层)→ P3(刻蚀,缓冲层/钙钛矿层/电极)→ P4(清边)。 目前整线价值超1亿元/百MW,2025年有望减半。以协鑫光电100MW产线为例,主要设备包括溅射PVD(空穴传输层/TCO)、 RPD(电子传输层)、蒸镀(金属电极)、涂布(钙钛矿层)、激光、封装及其他设备,整线价值量约1.2亿元。目前钙钛矿 设备以定制为主,叠加涂布、蒸镀及镀膜设备国产化程度有限,投资成本较高,随着规模化与国产化的持续发展,2025年单 GW整线价值量有望降至5亿元。 狭缝涂布是主流方案,德沪涂膜市占率超70% 狭缝涂布是钙钛矿层的主流方案。产业端,狭缝涂布目前是钙钛矿层的主流方案,学术端,狭缝涂布也能制备空穴传输层。 产业化应用的原因:相比其他溶液法,1)狭缝涂布可通过控制系统调整狭缝宽度、移动速度和输液速度,膜层质量调控更 加精细;2)无接触式液膜制备技术,避免基底不平产生的刮擦;3)前驱液密封在储液罐中,沉积过程中前驱液浓度不变。 相比镀膜,狭缝涂布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等优势。 狭缝涂布行业集中度高,国产化有望加速。目前钙钛矿涂布设备主要供应商是美国nTact、日本东丽,刀头等核心部件国外 垄断。德沪涂膜是美国nTact代理商,截止2022年底国内钙钛矿狭缝涂布设备市占率达70%以上,2020年起成功供货全球首条 100MW钙钛矿量产试验线。德沪涂膜目前在常州建设钙钛矿产业化创新中心和设备制造基地,2023年有望投入运营,有望 实现设备自主化。另外,狭缝涂布广泛应用于锂电、LCD、集成电路等领域,涂布模头设计因场景而已,钙钛矿电池和LCD 的涂布要求较为接近,集成电路对涂布工艺的要求更为严格。随着钙钛矿电池逐步放量,LCD、锂电、半导体等涂布设备制 造商或将布局钙钛矿领域,钙钛矿狭缝涂布设备有望加速国产化。 激光方案相对确定,基本实现国产化 第二、三道激光刻蚀最难,体现在划线位置、能量控制及飞屑处理。钙钛矿电池制备过程中,除了钙钛矿层,第二道、第三 道激光刻蚀的技术难度最大,主要难点在于划线位置把控、激光能量控制以及飞屑处理。划线位置方面,激光位置及间隙要求 严格;能量控制方面,激光刻蚀深度要求严格,需要控制激光脉冲频率;飞屑问题方面,激光划线将会产生碎屑飞溅,需将碎 屑处理干净,并保证膜层平整度。 3.全钙钛矿是最终方案,TCO/靶材/设备是降本关键 产业化瓶颈:大面积制备 大面积制备是商业化前提,钙钛矿层是最大短板。光伏降本增效背景下,大尺寸电池已成为趋势,然而随着面积增大,钙钛 矿电池的转换效率下降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包括:1)各层薄膜的非均匀大面积沉积;2)P2划线边缘处的钙钛矿退化;3)电 池子单元连接中的死区;4)组件串联电阻增加、并联电阻减小。钙钛矿电池大面积制备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钙钛 矿薄膜制备。 各方案均存在局限性,后续优化空间较大。旋涂法常用于制备小面积钙钛矿,可通过调整旋涂仪的转速来控制膜层厚度,成 膜稳定且较为均匀,但在大面积制备中,旋涂法的材料利用率较低,难以结合卷对卷大面积制备工艺。目前,大面积钙钛矿薄 膜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狭缝涂布法、刮涂法、喷涂法及喷墨打印法等,但均存在局限性,标准化方案尚未确定,材料、设备等环 节需要同步优化。 产业化瓶颈:稳定性 稳定性是最大瓶颈,短期难以突破。根据《太阳能钙钛矿电池技术发展和经济性分析》(潘莹,2022年)目前钙钛矿电池持 续光照时间最长约10000h,若按平均日照时长4h计算,理论寿命仅6.8年,相比晶硅电池25年的理论寿命,差距较大。稳定性 是钙钛矿电池的最大瓶颈,目前尚无良好解决方案。 方向:叠层电池助力进一步增效 两端器件已成为主流。通过将宽带隙电池和窄带隙电池串联,能够充分利用全光谱范围内的光子,减少能量损失,是突破单 节电池效率极限的重要方法。钙钛矿叠层电池主要分为两端器件和四端器件,其中两端器件仅需要一个透明电极,有利于减 少寄生吸收,同时封装成本更低,已成为主流叠层路线。 四端器件:独立制备两个子电池,然后堆叠,相互之间只有光学耦合作用;优点是子电池独立制备,可分别采用最优工艺; 不足是对电极要求较高,四个电极得有三个是透明电极。 两端器件:在底电池上直接生长钙钛矿电池,中间通过复合层或隧道结实现串联;优点是仅需一个宽光谱透明电极,且封装 成本更低;不足是传统绒面结构的晶硅底电池提升了顶电池的制备难度,引入蒸镀设备、投资成本提升。 方向:TCO、靶材、设备是降本关键 TCO、靶材及折旧构成主要成本。TCO玻璃及封装材料成本占比约34%;其次是靶材(传输层/金属电极)成本占比约31%; 钙钛矿材料用量较少,成本占比仅3.1%;折旧成本占比约16%;能耗成本占比约13%。 工艺优化与组分选择是靶材降本的主要方式。靶材是传输层和金属电极的基础材料,通过制备工艺的选择与优化,提升靶材 利用率,能够降低材料成本,也能通过材料选择实现降本,目前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金属电极的低成本材料分别是无 机半导体、ZnO、铜或合金。 规模化、国产化及方案优化是设备降本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随着钙钛矿电池加速放量,规模化及国产化是设备降价的关键 动力,其中蒸镀和涂布设备降价空间较大。另一方面,钙钛矿电池制备方案尚未标准化,随着大面积、稳定性等问题逐步解 决,投资成本有望成为设备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其中钙钛矿层、空穴传输层和顶电极降本空间较大。 4.电池、设备、材料环节投资分析 电池:关注商业化、低成本趋势 纤纳光电: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杭州,是全球首家实现钙钛矿组件量产的公司,全球首条百MW级钙钛矿产线于2022 年初建成,5月发布全球首款钙钛矿商用组件α,7月首批α组价正式出货,目前公司正在规划GW级产线。公司已完成D轮融 资,本轮融资由招银国际和杭开集团领投,资金将主要用于钙钛矿前沿技术的开发和GW级产线扩建,加快布局钙钛矿商 业化第二阶段。公司α组件具有经济性、稳定耐用和光电性能优异三大优势,2023年1月顺利通过IEC61215、IEC61730稳定 性全体系认证,纤纳光电成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完整通过这两项稳定性全体系测试的钙钛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