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技术在川深1井实现 "新突破"》

  • 来源专题:超深层油气勘探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07-29
  • 7月9日, 在美丽的阆中古城, 诞生了一座来自地下的 "珠穆朗玛峰" 井深8420米的川深1井。该井是中石化部署在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北部斜坡带上的一口超深预探井。从2016年12月30日开钻至2018年7月9日五开尾管固井结束, 川深1井完成钻井施工, 完钻井深8420米, 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川深1井钻井液服务由重庆钻井分公司技术服务中心承担。该中心在本井施工中, 攻克了钻井液量多处理难度大, 高温高压、渗透污染强导致钻井液性能变差等多项钻井液技术难题, 屡次刷新国内纪录: 二开直径444.5毫米井眼从910米钻至4264米, 钻井液密度高达2.05克/立方米, 钻井液循环量高达860方, 创国内超深井钻井液比重最大、泥浆循环量最多纪录; 三开直径320.68毫米井眼钻至井深6880米, 钻遇的膏盐层井段达1100米,创国内同类型井盐膏层施工长度最长纪录。在一次次的艰难险阻面前,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挥荆斩棘、攻坚克难,服务水平快速提升至一个新台阶,具备了超深井和特深井施工能力,在施工中集成了一套成熟的特深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超高温耐盐聚磺钻井液体系》,为今后同类型井施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长期的油气钻井勘探实践,该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锤炼出一支能够面向市场,独立进行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开发的队伍,并以川深1井为起点,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打造高端、立足国内、开拓海外,全力打造一流的中石化钻井液施工队伍,为“打造工程铁军,传承百年企业”贡献力量。

相关报告
  • 《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3
    • 4月1日,从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悉,长宁H35-2井“水基替代油基”钻井液技术现场试验取得成功,全井钻井周期52.4天,单井钻井液及岩屑处置成本同比油基条件下降低30%,标志着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具有较强的亲水特性,使用水基钻井液钻井可能导致井壁易失稳、井下摩阻高、井眼清洁难度大,多年来一直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施工,存在成本高、安全环保风险大等问题。为实现页岩气长期规模效益开发,2021年开始,西南油气田公司联合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立项开展科技攻关,提出龙马溪组水平井“水基替代油基”钻井液技术思路,对纳微米封堵材料、抑制防塌剂和高效润滑剂等关键处理剂开展研发,成功开发出强封堵强抑制防塌水基钻井液体系,整体性能接近油基钻井液。 为确保现场试验成功,西南油气田公司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优选平台、井位,研讨试验方案,地质工程、技术经济一体化整体推进试验进度。长宁H35-2井Ф215.9毫米井眼采用新型水基钻井液体系,克服靶前位移大、水平段微幅构造发育带来的轨迹调整频繁、区块边界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欠佳等不利因素,顺利完钻。该井钻完井期间钻井液性能稳定,无漏失、无掉块和井壁垮塌现象,实现安全快速钻进。 下步,西南油气田公司将认真总结经验,形成“水基替代油基”钻井液关键性能指标模板和实验评价方法,进一步扩大试验和推广力度。同时,配套开展井身结构瘦身、工程箱体+常规定向替代旋导工具等“极限控投降本”举措,单井井工程投资折算标准井预期可实现EUR0.75亿立方米资源的效益开发。
  • 《突破3至180度极限!中国钻井液成功领跑世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04
    • 记者近日从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获悉,由中国自主研发合成基钻井液的恒流变温度范围指标超越当前国际同类型技术,分别突破最低3℃和最高180℃的极限温度。 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技术(以下简称“深水钻井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进一步开发更高难度深海深层油气资源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据介绍,钻井液技术被业界称为石油钻井的“血液”,在钻井作业中起到携带岩屑从井下返出、维护井下环境稳定等作用,是钻井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也是决定油气资源开发深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深水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液领域中的最前沿技术,更是破解深海高难度钻井难题的“金钥匙”。 中海油服研发团队负责人罗健生介绍,深水钻井液技术可以同时在接近冰点的千米海底和远超沸点的千米地层下,耐受住“冰火两重天”的复杂严苛环境考验,始终保持性能稳定,护送钻头直指深海油藏。 “恒流变温度是深水钻井液技术的关键指标之一,要求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变化平稳。”罗健生说,此前国际同类型技术的极限温度分别是最低4℃和最高163℃,本次我国在深水钻井液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将大幅度提高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为中国在更加极端环境下开发深海深层油气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该技术自研发成功以来,已经圆满完成了国内7口超深水钻井作业,平均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作业水深达到2619米,创下西太平洋作业水深和全球第二作业水深纪录。 为满足中国油气增储上产对高端技术的需求,中海油服早在2008年便开始深水钻井液技术的研发。2020年,经过持续深入研究,中海油服在与国际石油公司的“研发竞速”中,以耐受180℃恒流变高温的性能超过同期的国际同类产品,成为全球为数极少拥有如此高性能钻井液技术的公司。 目前,为进一步满足全球深海深层油气资源开发需求,持续拓宽深水钻井液技术应用边界,中海油服正加大此项技术研发力度,以能够适应地球两极作业环境为目标,力争突破到-15℃和200℃的应用极限,进一步巩固该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