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合多羧酸大分子染料通过鉴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31
  •   5月21日,大连理工大学张淑芬教授团队完成的低聚合度多羧酸大分子染料的创制与工业化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对推动我国皮革染料性能提升、实现着色皮革向高档化发展、消除皮革染色污染均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意见显示,该技术成果针对传统皮革染料上染率和染色坚牢度低,金属络合染料染色后易造成重金属含量超标,不符合“生态皮革”染整要求的现状,创制了新型低聚合度多羧酸大分子染色用染料。

      该项成果取得了三大创新,创制了黄、红、蓝、棕色低聚合度多羧酸大分子新型染料,创制了黑色新型多羧酸水溶性染料,发明了低聚合度多羧酸染料清洁制造技术。

      其中,在创制黄、红、蓝、棕色低聚合度多羧酸大分子新型染料方面,通过调控多羧酸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合度和发色体接枝率,使染料分子易渗入皮革内部,羧基与皮革胶原蛋白以盐键结合,用于皮革染色具有色泽饱满、匀染性和透染性好、上染率接近100%等特点,解决了黄、红、蓝、棕色等皮革耐迁移性、耐摩擦性差等问题。

      在创制黑色新型多羧酸水溶性染料方面,通过调控多硫键断裂和巯基加成不饱和酸比例,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可控、水溶性好的新结构多羧酸黑色染料。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染料结构无毒无刺激性,用于皮革染色时黑度高、匀染性和透染性好、上染率接近100%,解决了黑色皮革耐迁移性、耐摩擦性差等问题。

      在低聚合度多羧酸染料清洁制造技术方面,开发了马来酸酐循环聚合技术,使聚马来酸酐收率达到90%以上;创制了溴氨酸乌尔曼缩合一价铜络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了缩合反应及染料收率;建立了连续化耦合反应技术,大幅提升了耦合反应效率;实现了母体分子和反应基团近100%接入大分子的低聚合度多羧酸大分子染料清洁制造。

      据介绍,该成果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3件。目前,技术成果已在金华双宏等4家大型染料企业成功应用,近3年染料累计产量1.5万吨,实现销售额6.237亿元,利税1.394亿元,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报告
  • 《煤电厂节能“黑科技”通过鉴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18
    • 5月1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团队参与的“以空气为载体基于余热蒸发浓缩高盐废水及零排放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 鉴定现场,经质询答辩、资料审查、讨论评定等严格审议,11位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项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军营估算,全国电厂如能广泛采取该技术,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150万吨。 解决“脱硫废水零排放”最后一公里 该成果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军营团队和天空蓝环保研发的“PM2.5团聚协同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与青岛达能环保的“以空气为载体利用余热蒸发浓缩技术”组成。一举实现了脱硫废水零排放、细颗粒物(PM2.5)高效脱除和三氧化硫有效控制。 作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关键,如何发挥好燃煤电厂的调峰保障作用,同时兼顾煤炭低碳清洁化利用,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脱硫废水是燃煤电厂处理难度最大的废水之一,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氯离子,pH值偏酸性、固溶物含量高且具腐蚀性。最难解决的便是氯离子和腐蚀性问题。 为此,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黄石热电分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尝试研发相关技术来破解这一难题。 研发团队介绍,他们通过团聚协同技术,以独有的高低温主烟道蒸发技术、使用钝化剂大幅降低减缓氯离子腐蚀速率,成功破解了脱硫废水零排放难题。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检测数据显示,该技术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脱硫废水处理,每小时能处理脱硫废水2立方米,除尘效率提升12.7%以上;实现非碱基三氧化硫脱除,脱除率达38%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验收标准。 “该技术投入应用,可大幅降低减缓氯离子腐蚀速率,同时使细颗粒物团聚长大,提高除尘效率。此外,还能有效脱除三氧化硫,降低空气预热器的堵塞风险,提高炉效和机组负荷的适应性。”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华能集团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汪德良表示,该技术路线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复合药剂可以抑制氯离子对系统的腐蚀。 据悉,在当前废水零排放技术成为燃煤电厂“刚需”技术背景下,脱硫废水零排放领域显示出巨大推广价值。目前,该成果已在华电集团、湖北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电力集团成功应用,为燃煤电厂末端脱硫废水零排放提供指导及技术支持。 助力煤电节能改造和“双碳”目标实现 “发展清洁电力是企业减轻环保压力、保证环保安全、贯彻落实低碳发展既定目标的长期使命。废水零排放课题组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黄石热电分公司副总经理范青松对项目成果充分肯定。 燃煤电厂烟气中的三氧化硫严重影响了电厂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成为火电企业减碳途中的“绊脚石”。三氧化硫与脱硝系统中的氨生成硫酸氢铵凝结物会造成空气预热器的腐蚀和堵塞,额外增加机组能耗,尤其不利于调峰机组运行。 “煤电发挥托底调峰保障作用,机组中低负荷运行趋多。此工况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堵塞和腐蚀,因此三氧化硫治理更为迫切。”张军营介绍,“团聚协同多污染物治理技术”突破单一污染物治理技术屏障,创新“以废治废”环保新思路,可从源头治理PM2.5逃逸难题。 同时,该技术还能根据煤电灵活调峰需求,达到不同的三氧化硫脱除率,切断硫酸氢铵形成条件,降低空气预热器堵塞风险。降低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酸露点,提高炉效,突破性解决一直困扰燃煤电厂空气预热器堵塞和设备腐蚀的难题,真正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在煤电调峰升级背景下,该技术改造灵活、提效可调的优势,一举实现了强化减排和废物资源化利用,为燃煤电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和整体解决方案。”张军营表示,此次通过技术鉴定,是该技术继年初被列入《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后,再次得到肯定。如果能在全国广泛推广,其将有力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1-22
    • 农药剂型中水分散粒剂(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剂型代码WG)是指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液的粒状制剂。该剂型兼具可湿性粉剂(WP)的物理稳定性和悬浮剂(SC)的高悬浮分散性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环保剂型。 农药分散剂是水分散粒剂(WG)的关键组分之一,它吸附于油冰界面或固体粒子表面,阻碍和防止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并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分散。传统的农药分散剂一般是具有多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新型的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是一种高分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农药分散剂相比,它不含萘、甲醛等有害物质,可减少环境污染;在低掺量条件下赋予农药高分散性与稳定性。国内这类农药分散剂目前主要靠进口。 1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概况 1.1 分散剂聚羧酸盐的一般合成 聚羧酸盐高性能分散剂是带有羧基、磺酸基、氨基以及含有聚氧乙烯侧链等的大分子化合物。是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共聚原理合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聚羧酸盐高性能分散剂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苯乙烯磺酸钠、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羟乙酯等。在聚合过程中可采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水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等;链转移剂有:3一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及异丙醇等。 1.2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国外开发概况 目前,国外公司在国内销售的聚羧酸盐农药分散剂主要是亨斯曼(HUNTSMAN)公司的TER- SPERSE 2700和索尔维(SOLVAY)旗下的罗地亚(Rhodia)公司的GEROPON T/368]。 1.2.1 亨斯曼(HUNTSMAN)公司的TER- SPERSE 2700 设在上海的亨斯曼功能化学品农化部曾专门撰文介绍TERSPERSE 2700。指出,目前在农药水分散颗粒剂中应用较多的聚合型分散剂为聚丙烯酸盐,而TERSPERSE 2700作为此类阴离子聚丙烯酸盐类分散剂的杰出品种,受到广大剂型开发工作者及生产厂商的广泛关注与青睐。TERSPERSE2700是亨斯曼功能化学品农化部研究人员专门针对农药水分散颗粒剂型特点而开发并拥有专利的专用分散剂,其结构同样是由强疏水性骨架长链与亲水性的阴离子低分子聚合所形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其结构经过骨架链长、侧链基团密度及分布等筛选优化,并经多种农药有效成分的配方验证,TERSPERSE2700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农药厂商加工水分散颗粒剂产品所广泛采用的重要品牌产品之一。 TERSPERSE 2700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疏水性的骨架长链能对农药有效成分微粒产生不可逆的充分包覆,而大量亲水性的低分子梳齿型侧链结构及其所带的电荷能在悬浮液中形成可靠的“双电层”排斥效应,从而有效地阻止颗粒间因团聚或絮凝作用而导致的沉降,并使产品获得稳定可靠的悬浮性能。 TERSPERSE 2700的基本参数:100G纯聚丙烯酸盐类,系纯白色流动性无尘粉末,为脆性固体,易于粉碎和加工。本品溶于水(400g/L),不溶于有机溶剂。其pH值为8.0~10.O(5%水溶液);堆积密度:0. 4g/cm3(典型值);熔点:>250℃;挥发份:<5%。 亨斯曼表面活性剂技术公司( Huntsman Sur- factants Technology Corporation)还特申请了两件专利(,提供了分散剂在各种农药上的应用配方。 1.2.2 罗地亚(Rhodia)公司的GEROPON T/36和GEROPON T/3 6-DF 索尔维(SOLVAY)旗下的罗地亚(Rhodia)公司在其产品说明书中给出了两种聚羧酸盐分散剂 GEROPON T/36和GEROPON T/3 6-DF的技术指标,见表1。 GEROPON T/36的应用见参考文献[8]。曾有文献披露GEROPON T/36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酸与马来酸酐的共聚物。 1.3 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国内研究概况 目前我国还没有水分散粒剂(WG)专用丙烯酸系共聚物盐产品生产,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农药制剂的开发及农药工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的专用助剂及共性技术是我国农药剂型加工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虽然TERSPERSE 2700和GEROPON T/36都没有公布化学组成,只笼统地取名聚羧酸钠盐(sodium polycarboxylate),然而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报道,其化学组成有三种可能:一是丙烯酸的一元均聚物;二是丙烯酸与第二单体的二元共聚物;三是丙烯酸与第二、第三单体的三元共聚物。 农药分散剂是农药新剂型水分散粒剂(WG)的关键组分之一。新型的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是一种高分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农药分散剂相比,它不含萘、甲醛等有害物质,可减少环境污染,在低掺量条件下赋予农药高分散性与稳定性。国外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已发展成熟,有定型工业产品销售,国内在合成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都没有定型,也没有定型的工业产品报道。因此,开发新型的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是国内农药助剂开发的一个发展方向。 安徽省化工研究院研究人员发表了此《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具体内容可参见《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03期 作者:赵小平,郑卫东,王申生,徐汝云(安徽省化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