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签署《工业和信息化部 应急管理部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共同推进安全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9-29
  • 2019年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与应急管理部总工程师吴鑫、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大彤在西安签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共同推进安全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发挥陕西省在安全技术创新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产业集聚、示范应用、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陕西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安全装备(产品)研发制造基地,进而带动西北地区安全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应急管理厅、省科技厅、西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科技司、装备工业司有关领导参加签字仪式。

相关报告
  • 《环境保护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战略合作协议》 》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7-11-15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共同推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部今日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战略合作协议》,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许勤代表双方签字,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出席协议签署仪式。李干杰、王东峰分别致辞。   李干杰在致辞中指出,签署协议是环境保护部与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长期以来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成果;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河北的具体行动。   李干杰强调,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决策, 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这项工作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下推动的,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强烈的使命担当、深远的战略眼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民生情怀。   李干杰指出,环境保护部高度重视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成立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司局相继开展新区环境评估、白洋淀治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下一步,将扎实推进协议的落实,着力支持白洋淀流域环境整治、雄安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污染协同防治、“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建设、监测和执法监管体系建设、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创新、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王东峰代表河北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部长期以来给予河北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标本兼治,推进综合治理,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环境保护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为契机,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统筹流域治理和区域治理,全面提升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赵英民、刘华,纪检组长吴海英出席签署仪式并鉴签。   环境保护部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签署活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5-19
    • 工业大数据是工业领域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总称,包括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中生成和使用的数据,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数据等。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工业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加快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深化数据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 二、加快数据汇聚 (一)推动工业数据全面采集。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数字化改造,升级各类信息系统,推动研发、生产、经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采集。支持重点企业研制工业数控系统,引导工业设备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全面采集。 (二)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连接。加快推动工业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壁垒,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 (三)推动工业数据高质量汇聚。组织开展工业数据资源调查,引导企业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可视、可管、可用、可信。整合重点领域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建设国家级数据库。支持企业建设数据汇聚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汇聚。 (四)统筹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支撑产业监测分析,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行业安全运行水平。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研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数据共享 (五)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引导和规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流动,鼓励相关单位通过共享、交换、交易等方式,提高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水平。 (六)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支持开展数据流动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可信的工业数据流通环境。构建工业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制定公平、开放、透明的数据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开展数据资产交易试点,培育工业数据市场。 四、深化数据应用 (七)推动工业数据深度应用。加快数据全过程应用,发展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引导企业用好各业务环节的数据。 (八)开展工业数据应用示范。组织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法,制定工业大数据应用水平评估标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应用现状的评估。 (九)提升数据平台支撑作用。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提升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服务资源,提升企业数据应用能力。加快推动工业知识、技术、经验的软件化,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工业APP。 (十)打造工业数据应用生态。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通过开展工业大数据竞赛,助力行业创新应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开展线上线下数据应用培训活动。 五、完善数据治理 (十一)开展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贯标。推广《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简称DCMM)国家标准,构建工业大数据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引导企业提升数据管理能力。鼓励各级政府在实施贯标、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十二)推动标准研制和应用。加强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数据质量、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等关键标准研制,选择条件成熟的行业和地区开展试验验证和试点推广。 (十三)加强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落实《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实现数据科学管理,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六、强化数据安全 (十四)构建工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构建工业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态势感知、测试评估、预警处置等工业大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实现闭环管理,全面保障数据安全。 (十五)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开展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防篡改、防窃取、防泄漏能力。加快培育安全骨干企业,增强数据安全服务,培育良好安全产业生态。 七、促进产业发展 (十六)突破工业数据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和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部署和融合。 (十七)打造工业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服务等环节相关产品开发,构建大数据基础性、通用性产品体系。培育一批数据资源服务提供商和数据服务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聚焦数据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研究咨询等领域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十八)着力构建工业数据创新生态。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平台,围绕重大共性需求和行业痛点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八、加强组织保障 (十九)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大数据产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业大数据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地方工业大数据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实施政策评估咨询,助力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二十)强化资金人才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政策性银行加大精准信贷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扶持工业大数据创新创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既具备大数据技术能力又熟悉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十一)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围绕政策、技术、标准、人才、企业等方面,推进工业大数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