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砜吡草唑国内专利分析,申请人涉及组合化学、拜耳、UPL及润丰、沈阳中化、江山等企业》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06
  • 砜吡草唑(Pyroxasulfone)是由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异噁唑类除草剂,化学名称为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磺酰基]‐4 ,5‐二 氢‐5,5‐二甲基‐1 ,2‐噁唑,是一种可用于大多数作物田的芽前土壤处理剂,作用机制、杀草谱与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品种近似,但它对苘麻、豚草、宽叶臂形草、稷、狗尾草等几乎所有杂草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异丙甲草胺,而且喷药后稳定防效达85天之久;在干旱条件下,其防治绿狗尾草、蒺藜与苋的效果优于S‐异丙甲草胺;低剂量防治各种杂草的有效期较长。
    砜吡草唑在我国申请化合物专利号为CN1257895C,该专利已于2022年2月6日到期。尽管砜吡草唑化合物专利已到期,但组合化学在全球关于砜吡草唑合成方法、中间体等的外围专利依然有效。尤其近两年来,组合化学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就砜吡草唑采取专利维权行动。
    下文仅对在国内申请的砜吡草唑相关专利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组合物、中间体的制备以及农药残留检测,以启发国内申请人在砜吡草唑的植保应用及化学合成领域进行相应的专利布局。
    砜吡草唑组合物专利分析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除草剂品种在农业草害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除草谱窄,连续使用后杂草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次数多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除草剂组合复配的优势在于提高除草效果、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延缓抗药性产生、扩大杀草谱、增强速效性和持效性、减少施药次数以及提高除草剂的理化性能。
    由下表1可知,砜吡草唑组合物专利申请共计111件,其中仅有22件授权,授权率为19.82%,26件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其他63件专利权已经终止或是专利被撤回/驳回失效。
    111件申请专利中申请人包含原研企业组合化学以及拜耳、UPL、安道麦等跨国公司,以及国内清原、沈阳中化、江山股份、润丰股份、海利尔、颖泰嘉和、龙灯化学、山东滨农及中天邦正等知名农药企业和河南农科院植保所、广西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其中,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砜吡草唑的组合物授权专利较多(5项专利处于专利有效期,还有1项处于实质审查)。
    22件授权专利的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包含与唑啉草酯、双唑草酮、吡氟草胺、嗪草酮、氯酯磺草胺、吡氟酰草胺、噁草酮、敌草隆、丙炔氟草胺、异噁草松、......、植物源组分黑苦荞‐胜红蓟提取物等与砜吡草唑的二元或三元复配组合物;含与甲磺草胺、氯酯磺草胺、特丁津、氯酯磺草胺、氨唑草酮与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含与五氟磺草胺与砜吡草唑的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等。
    典型专利分析:
    CN113632798A报道了润丰股份2021年申请的一种含砜吡草唑与氯酯磺草胺的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发明将活性成分砜吡草唑与氯酯磺草胺进行复配,扩大了除草谱,提高了药物持效期,延缓了抗药性产生,在防治大豆田一年及多年生杂草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大豆田一年及多年生杂草以及对防效好,对连续使用砜吡草唑产生抗药性的硬质黑麦草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授权权利要求书共14项权利要求,权利要求 1~6为产品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由砜吡草唑与氯酯磺草胺的组合物,砜吡草唑与氯酯磺草胺的质量比为1‐10:1;权利要求2~6进一步限定两种有效成分的比例和含量;权利要求7限定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权利要求8-11要求了其他组合成分如分散剂、润湿剂和稳定剂等的比例;利要求12~14为用途权利要求,限定了组合物的用途。
    表1 砜吡草唑组合物专利情况
    砜吡草唑合成相关专利分析
    目前,砜吡草唑的主要的生产工艺路线如下:
    其中,中间体1的合成主要为以3‐甲基‐2‐丁烯酸乙酯为原料,与羟基脲、甲醇在碱性条件下生成5 ,5‐二甲基‐3‐异噁唑烷酮(1‐3),经氯代反应生成3‐氯‐5 ,5‐二甲基‐4 ,5‐二氢异噁唑(1‐4),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卤代烃与硫脲的烯醇式结构反应生成异硫脲盐(中间体1)。中间体2的合成通常以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作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羟甲基化、氟化和氯代反应得到。砜吡草唑的合成为中间体1与中间体2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合成终产品。
    由表2砜吡草唑合成相关专利情况可知,国内砜吡草唑合成相关专利申请有52件,其中17件授权处于专利有效期,29件处于实质审查阶段。 技术内容主要涉及砜吡草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砜吡草唑化合物的工艺方法。
    17件授权专利中涉及砜吡草唑化合物合成的专利10件。润丰股份及其子公司潍坊新绿和山东润博、凯莱英医药、安徽久易、大连九信、众邦生物等公司申请并被授权的砜吡草唑制备方法专利,主要针对传统砜吡草唑的环合、氯化过程中,反应产物的收率指标不理想,以及生产危险性高,废液产生量大,后处理难度大等的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制得的砜吡草唑的收率及纯度。
    17件授权专利中涉及制备砜吡草唑中间体的方法专利10件,涉及砜吡草唑中间体主要有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3‐溴‐5 ,5‐二甲基‐4 ,5‐二氢异噁唑、5,5-二甲基-4,5-二氢异恶唑-3-硫代甲脒、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硫烷基]‐5 ,5‐二甲基‐4H‐1 ,2‐噁唑、:4‐(((5 ,5‐二甲基‐4 ,5‐二氢异噁唑‐3‐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S-(5,5-二甲基-4,5-二氢异恶唑-3-基)乙硫酸乙酯,等中间体化合物。
    典型专利分析:
    CN111393427A公开了安徽久易2021年授权的一种砜吡草唑的合成方法,以化合物I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化反应合成得到中间体II,所述中间体II在氯化试剂作用下,经过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III;所述中间体III与硫脲反应得到盐酸盐中间体IV;所述氯化试剂为五氯化磷和/或三氯氧磷;所述盐酸盐中间体IV、化合物VI与甲醛进行反应,得到中间体VII,所述中间体VII经过二氟甲氧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VIII,最后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使用双氧水对所述中间体VIII进行氧化得到砜吡草唑IX;所述催化剂为钨酸钠和酸。本发明中的总收率提升至31~38%,而且原材料简单易得,反应过程简单安全,具有较高的收率,对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表2 砜吡草唑合成相关专利情况
    砜吡草唑检测相关专利分析
    随着砜吡草唑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对于砜吡草唑农药残留的检测也将可能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 表3为泉州海关就砜吡草唑检测申请的相关专利情况。
    表3 砜吡草唑检测相关专利情况
    注,本文中砜吡草唑专利的法律状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等待实审请求/提案:专利申请已经提交,专利局正在等待对专利进行实质性审查的请求或提案。
    一通出案待答复:专利申请已经通过了初步审查,专利局已经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等待申请人答复。
    中通出案待答复:专利申请在审查过程中,专利局发出了中间审查意见通知书,等待申请人答复。
    中通回案实审:专利申请在审查过程中,申请人已经答复了中间审查意见,专利局将继续进行实质性审查。
    等待合议组成立:专利申请正在等待合议组的成立,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审查。
    公告封卷:专利申请已经通过了审查,并且已经公告,但尚未正式授权。
    专利权有效:专利已经授权,目前处于有效期内,受法律保护。
    专利维持:专利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专利权人已经按规定缴纳了年费或维持费,从而保持了专利的有效性。
    等待诉讼:专利申请或专利权正处于法律诉讼过程中。
    专利权终止:专利权因保护期限届满或其他原因而终止。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专利权人未按时缴纳年费,导致专利权提前终止。
    实审请求视撤失效:专利申请在实审请求阶段因未满足要求而被视为撤回。
    驳回失效:专利申请因不符合专利法的要求而被专利局驳回,专利权未被授予。
    撤回专利申请:申请人主动撤回了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流程终止。
    逾期视撤失效:申请人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些程序(如缴费、答复审查意见等),导致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3131.htm
相关报告
  • 《2024年除草剂专利授权汇总:涉及草甘膦、精草铵膦、砜吡草唑和唑啉草酯等上百种产品》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3-10
    • 2024年我国除草剂领域的专利授权数量显著增长,涵盖了化合物合成、中间体制备、组合物制剂以及新型潜力化合物等多个方面,这不仅反映了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也彰显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高度重视。 注:本文仅整理农药产品应用发明专利的授权情况,对农药合成装置、具体农药产品废水处理、尾气回收以及农药含量检测方法等类型的授权专利不包含在内。 新型除草剂潜力化合物专利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不完全统计发现,2024年我国共有超过72项新型除草剂潜力化合物专利获得授权,涵盖约69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专利发明授权公告表明,这些化合物在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方面均表现出色,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在2024年获得专利授权的新型除草剂潜力化合物中,跨国公司及其他国外公司共申请了30项,占比达43.5%。其中,先正达公司表现最为突出,共获得17项专利授权,涵盖14种化合物结构;其次是拜耳公司,获得7项专利授权。此外,富美实、巴斯夫、科迪华、韩农等跨国企业也均有除草剂专利在我国获得授权。 与此同时,国内农药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在2024年授权的新型除草剂潜力化合物专利中占据主导地位。扬农、清原、先达、海利尔等国内知名农药创制企业表现不俗,均在该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此外,浙江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也取得了多项新型除草化合物专利授权。 原药/中间体化合物合成专利 除草剂原药化合物合成制备方面,2024年不完全统计授权了43项专利,其中与草甘膦、L-草铵膦、砜吡草唑相关的除草剂专利总数接近半数。除此之外,其他如草铵膦、氰氟草酯、苯嗪草酮、2,4-滴、苯草醚、硝磺草酮和敌稗数十种除草剂化合物也有多项专利申请被授权。 草甘膦原药制备方法方面,兴发集团子公司湖北泰盛化工有限公司在草甘膦生产技术领域取得了3项发明专利授权(CN115232167B、CN115746052B、CN115784900B),涵盖了连续化合成、三乙胺纯化及优化水解工艺。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2项专利涉及草甘膦原药的制备,专利CN113402549B通过添加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优化合成工艺,提高收率和纯度;专利CN114031637B则提供了一种草甘膦连续水解方法,使用改性载体负载对甲苯磺酸作为酸性催化剂,从源头避免氯盐生成降低能耗。江山股份取得的专利CN110407870B公开的草甘膦制备方法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传质传热效率,减少副反应,提升产品纯度和收率。 在L-草铵膦(精草铵膦)原药制备授权专利中,利民股份子公司河北威远生化和永农生物等企业提出的合成方法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例如,河北威远生化的专利CN115636849B提出了一种以L-高丝氨酸为原料的合成工艺,通过氯化、膦酰化和水解反应,将传统五步反应简化为三步,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收率可达90%以上,纯度可达97%以上。专利CN115896195B则采用生物酶催化技术,通过D-氨基酸氧化酶和氨基酸脱氢酶的联合应用,实现了从外消旋草铵膦到L-草铵膦的高效转化。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得的L-草铵膦的收率可达98%以上,光学纯度(ee值)达到100%。永农生物取得的L-草铵膦制备方法专利CN114989213B,通过特定的中间体化合物和自由基引发剂(如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在较低温度(75℃)下实现高收率和高光学纯度的L-草铵膦合成。利尔化学专利CN114650997B等其他几项制备合成专利也分别聚焦于L-草铵膦的合成技术,提出了多种创新方法。这些专利技术不仅在实验室层面表现出色,部分还具有显著的工业化应用潜力。通过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为L-草铵膦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几年砜吡草唑市场需求和热度持续攀升,其合成工艺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2024年多家企业围绕砜吡草唑的合成创新性改进方法取得授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现有合成技术中存在的障碍。例如,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CN117229273B和定远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利CN114716429B注重环保和绿色化学,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山东润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潍坊新绿化工有限公司的专利CN115850254B、CN117924265B,则侧重于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通过高效的催化剂和连续化操作,实现了高收率和高纯度的目标。吉林凯莱英医药公司的专利CN118255757B通过多个连续工序(环化、羟甲基化、二氟甲基化、氯代、缩合和氧化),解决了传统间歇工艺中传质传热能力差、反应时间长、收率低等问题,具有显著的工艺优势和环保效益。 作为农药原药合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化合物,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是原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环节。2024年,包括精草铵膦、砜吡草唑、唑啉草酯、甲磺草胺和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在内的数十种农药原药的关键中间体化合物专利获得授权。 下表中统计了3项分别针对精草铵膦合成中间体(S)-4-氯-2-氨基丁酸酯、乙酰-L-高丝氨酸内酯和L-4-氯-2-氨基丁酸酯类盐酸盐的制备方法,通过优化合成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砜吡草唑合成过程中涉及多种关键中间体的制备。不完全统计显示,2024年至少有3家企业的5项砜吡草唑关键中间体制备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山东润博生物科技(CN115536650B)和江苏七洲绿色化工(CN117229273B)的专利均涉及中间体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磺酰基]-5,5-二甲基-4H-1,2-噁唑的合成,但两者在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选择上有所不同。而润丰股份CN114716428B则聚焦于另一种中间体4-(((5,5-二甲基-4,5-二氢异噁唑-3-基)硫)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的合成。 2024年唑啉草酯的中间体制备领域有5项专利获得授权,涉及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例如,浙江中山化工(CN114181112B)开发了一种无需昂贵钯催化剂的2,6-二乙基-4-甲基苯基丙二腈合成方法;利尔化学(CN113321583B)以2,6-二乙基-4-甲基苯丙二腈为原料,通过有机溶剂中的酸催化醇解反应制备2,6-二乙基-4-甲基苯基丙二酸二酯,具有较高的收率和纯度。而颖泰嘉和(CN114907181B)通过连续化装置实现了中间体2,6-二乙基-4-甲基溴苯的高效、安全合成,传统间歇法中重氮盐累积带来的安全隐患。 2024年,氟噻草胺合成中间体的制备技术也取得了创新,多项相关专利获得授权。例如,北京颖泰嘉和(CN115043791B)针对核心前体2-甲砜基-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的合成,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实现连续化生产,显著提升了反应效率和安全性。黑龙江立科新材料(CN113666829B)则在起始原料4-氟-N-异丙基苯胺的合成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选择,大幅提高了收率和纯度。此外,大连奇凯医药(CN116041200B)对直接前体N-(4-氟苯胺)-2-羟基-N-异丙基乙酰胺的合成工艺进行了创新,解决了传统方法中高盐废水和收率低的问题。 本年度,除上述几个热门除草剂的中间体化合物合成制备上授权专利较多外,苯唑草酮、甲磺草胺、丙炔氟草胺、五氟磺草胺、苯嘧磺草胺等农药也分别有2-3项专利技术被最新授权。例如颖泰嘉和在甲磺草胺的中间体制备上取得了两项专利CN114634454B、CN114456122B,分别从合成路径优化和 硝化工艺创新两个角度,解决甲磺草胺中间体制备中的关键问题。利尔化学和山东京博农化各新取得一项授权专利——CN113045424B、CN113929582B,均针对丙炔氟草胺关键中间体——2-(5-氟-2-硝基苯氧基)乙酸酯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创新优化。专利CN115028596B和CN118788251B分别针对苯唑草酮一种重要中间体和关键中间体3-[3-溴-2-甲基-6-(甲基磺酰基)苯基]-4,5-二氢化异噁唑,提供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工艺优化方案。 除草剂组合物/制剂专利 除草组合物专利是数量最多的授权类别,据世界农化网不完全统计整理,2024年有近百项除草组合物专利获得授权,显示出该领域的研发活跃度。 从具体农药成分来看,2024年获得授权的组合物专利中,砜吡草唑、草甘膦、草铵膦、精草铵膦、环庚草醚、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氯氟吡啶酯等成为主要的复配研究成分。其中,砜吡草唑表现尤为突出,以该成分为核心的相关专利多达9项,主要涉及其与特丁津、甲磺草胺、嗪草酮、异丙隆、氨唑草酮、嘧硫草醚、吡氟酰草胺+噁草酮、唑嘧磺草胺、五氟磺草胺、双苯嘧草酮等的混配研究。这些组合物通过优化配比及助剂体系,充分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不仅延长了持效期,还显著提升了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其应用场景广泛覆盖小麦田、大豆田以及抗草甘膦牛筋草的防治等领域。 此外,草甘膦的混配组合成分主要包括乙氧氟草醚、三氯吡氧乙酸、增甘膦、苯嘧磺草胺等;草铵膦的混配组合成分则以丙炔氟草胺、丙炔草酸为主;精草铵膦的混配组合成分涵盖双唑草酮、甲氧咪草烟、苯唑草酮、丙炔氟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这些混配组合均针对特定作物和杂草类型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拓展了除草剂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从申请企业/专利权人来看,润丰股份在2024年取得了最多的除草剂组合物专利授权,共计14项。其专利权人包括母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宁夏汉润、山东润博、青岛润农等,涵盖了2甲4氯异辛酯、砜吡草唑、甲磺草胺、精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敌稗及嗪草酮等数十种成分之间的二元/三元混配组合。部分组合还申请了不同剂型的专利,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巴斯夫基于环庚草醚与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进行复配研究,并于2024年取得了6项相关组合专利。江苏龙灯化学也取得了多项以丙炔氟草胺为主要成分之一的组合物专利,进一步丰富了该成分的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一些新型专利化合物也有多项组合物专利取得授权,例如,江山股份开发的创制苯嘧草唑获得了基于该产品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CN115281212B)。双唑草酮的组合专利除原研企业青岛清原外,江苏钟山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取得了一项将精草铵膦与双唑草酮复配的组合物制备及应用专利。其他国内企业也在提前积极布局相关专利期农药的复配研究,例如,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2024年取得了基于科迪华专利化合物氯氟吡啶酯的组合物专利,主要是将其与吡唑喹草酯、五氟磺草胺+丙草胺、五氟磺草胺+异恶草松、氰氟草酯+吡嘧磺隆等进行复配组合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该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此外,日本石原开发的新型HPPD类除草剂Tolpyralate,江苏瑞邦取得了一项含Tolpyralate和甲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复配后杂草防除谱优势互补,对玉米田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均表现出良好的防除效果。
  • 《近期公开的42项除草剂专利:涉11项除草潜力化合物,以及双草、精草、砜吡草唑等多个热门成分的合成及复配组合》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0-08
    • 近期,多个研究机构和公司公开了一系列新的除草剂潜力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些化合物在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例如:沈阳中化和扬农化工共同申请了两项关于芳氧苯氧丙酸酯类化合物的专利;青岛清原近期公开了嘧啶环取代的芳香类化合物、苯环取代的嘧啶羧酸类化合物和取代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3项专利,所述化合物均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先正达公开了一种可用作除草剂的化合物,以及山东滨农提供了一种恶二唑酮类化合物;等。 农药化合物合成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农药化合物的产率和纯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近期,福华通达申请了名为′′一种无钠草甘膦的生产方法′′ 的专利,该生产方法解决了甘氨酸法工艺产生含磷氯化钠的环保问题,弃用氢氧化钠,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另一项专利CN118496265A开发了一种高纯草甘膦的生产工艺,为不合格品的再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利尔化学及其控股公司湖南利尔近期分别提出了草铵膦、L-草铵膦或其衍生物的的多项制备方法专利,一些专利大幅缩短了现有制备工艺的步骤,提高了反应收率,适合大规模生产。除此之外,还有多家公司申请了草甘膦异丙胺盐、硝磺草酮、甲磺草胺和嘧草醚合成专利。 在中间体的制备方面,近期不完全统计公开了6项专利,涉及砜吡草唑、二甲戊灵、甲氧咪草烟以及2,4-滴丙酸等多种农药原药的合成中间体。这些农药中间体专利合成方法提高了中间体的纯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和环境影响。 除草剂复配组合物的开发在提高除草剂效果和降低环境影响方面具有持续深刻的意义。近期,UPL、润丰股份、江山股份、兴发集团和海利尔等多家农药企业的除草剂组合物专利公开,涉及草甘膦、砜吡草唑、苯嘧草唑、吡嘧磺隆、苯唑草酮等多个重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