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燃气与工信部建立战略合作》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9-04-17
  •   日前,深圳燃气与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在网络安全咨询及测评、工控安全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建设、自主可控工控系统研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全面提升燃气行业网络安全保障与应对能力。 据了解,市政基础设施行业目前网络安全问题相对突出,加强供水、供电和供气等行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防范变得极为重要。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付京波表示,深圳燃气拥有较高的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本次合作将极大促进网络安全创新技术与燃气行业融合,打造市政基础设施工业互联内网示范平台,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据了解,目前深圳燃气在打造“智慧燃气”方面迈入新的起点,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整套智能管网监控系统,并借助数字化技术,全力打造智慧工控平台。

相关报告
  • 《工信部组织开展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评估 深圳供电局获最高评级》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12-18
    • 工信部组织开展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评估 深圳供电局获最高评级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来源:南方电网报 ??作者:苏宁?? 2023/12/13 16:12:14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 数字电网数字化转型深圳供电局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12月7―8日, 深圳供电局 在工信部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贯标中获得已开放评级中的最高等级,是南方电网公司首个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现场评估的单位。标志着深圳供电局数字化转型成熟度、 数字电网 创新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悉,本次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覆盖全国21个省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0个重点行业,共确定900余家试点企业,深圳供电局为电力行业今年首批9家单位之一。 近年来,深圳供电局以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数字供电局为引领,全面落实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云大物移智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打造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数字电网,为企业运营、社会治理、客户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带动行业和区域数字化转型成效提升,推动深圳电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共融共生”,形成了多项示范标杆成果。特别是着力建设超大城市数字孪生电网平台,锻造慧眼、智脑、心桥、生态四大核心力,与深圳市CIM平台(数字化城市空间模型)深度融合,激活电力数据要素潜能,提升智能感知、调控应用,探索电力等能源数据的交互与合作模式,助推数字社会高品质建设。 下一步,深圳供电局将把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作为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强企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四位一体”数字赋能,加强数据要素与资产的管理运营,推动生产、经营、管理的创新发展,助力驶入数字化与工业化发展高度匹配、协同一致的快车道,深度融入与服务深圳全球数字先锋城市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
  • 《北京:落实首都战略定位,推动经信工作再上新台阶》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08
    • 2018年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新版城市总规和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功能定位,坚持创新发展、减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倾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2018年工作回顾 全市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运行平稳,速度稳中放缓,质量稳中有进,总体符合预期。高端产业持续引领,1—11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和10.3%。减量提质增效明显。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4.3万元/人,比同期提高5.4万元/人,生产效率创历史新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2%。总体来看,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智慧北京和信用北京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一)高精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以落实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为主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高精尖政策宣贯,举办推动高端产业发展研讨班,开展各类政策培训宣讲活动百余场次。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编制《北京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35年)》,制定出台北京市5G、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编制《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充分衔接禁限目录,以正面清单形式服务高精尖企业快速注册。统筹利用高精尖资金和基金支持产业发展,高精尖产业基金新增合作子基金4支,认缴规模34亿元。大力推动高精尖项目落地建设,建立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二)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机科国创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升级为全市第二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北京医疗机器人等8家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推动工业大数据、工业技术软件化等现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新型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出台《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管理办法》,修订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体系。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宣贯落实。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在完善发展环境和建设服务体系方面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奖励融资租赁机构及担保机构的方式,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发挥中小基金的创新引领作用,合作创业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了700项股权投资。 (三)产业融合与军民融合实现新提升。推动成立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搭建人工智能计算及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发布《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印发《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建设,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3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0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44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北斗系统在多领域深度应用。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制定发布《北京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组建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推进企业绿色化改造,制定北京市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评价标准,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大力开展“三品”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和央企服务。 (四)产业疏解与产业协同持续深化。全力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强化政策引导,配合修订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有序推进656家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引导产业规划对接,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结合地域特点,支持雄安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稳步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强大数据在交通、环保、工业等领域应用协同。 (五)智慧北京和信用北京建设水平逐步跃升。推动实施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形成“四梁八柱深地基”的大数据平台体系总体架构,推动首批搬迁单位政务信息系统迁移入云,基本完成首批24个市级部门政务数据汇聚工作。开展“一网通办”、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点领域大数据试点应用,协同推进全市“一库一图一网”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协调推动信息化基站选址和无线信号覆盖。继续推动“提速降费”。 (六)全面从严治党和自身建设向纵深推进。着力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活动,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追纪问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学习宪法、切实贯彻监察法,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局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深化简政放权,压减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核准事项90%,精简服务事项50%。帮助516家软件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9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建设智慧北京和信用北京,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高。大数据共享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市级政务网络系统实现安全平稳运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信用体系建设等实现新突破。 (一)坚定不移发展高精尖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指导意见,持续抓好政策引导、布局优化、机制创新、环境提升等工作,不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稳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重点产业前瞻布局。大力推进5G示范应用,加紧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谋划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强化医药健康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持续打造优良产业发展环境,统筹用好高精尖产业基金和资金、科创基金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高精尖产业发展。 (二)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创新,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贯通创新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争取再创建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三)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实施意见》,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和央地合作。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不断升级。 (四)坚定不移深化结构调整,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坚定“舍”的决心,坚定科学发展的取向,加快疏解整治步伐,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继续强化产业帮扶和对口支援合作。 (五)坚定不移建设智慧北京和信用北京,支撑超大城市治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推动城市管理精治、共治、法治。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性、市场性和社会性信用奖惩作用,力争建立起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框架与运行机制。持续推进信息惠民和信用惠民服务。 (六)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水平,锻造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断推动自身建设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