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奖”官方网站》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4-12-21
  • The World Food Prize Foundation's Council of Advisors is a select group of world-renowned leaders in a wide variety of fields who lends their expertise to guide and direct The World Food Prize Foundation. The World Food Prize is administered by The World Food Prize Foundation headquartered in Des Moines, Iowa USA. President Kenneth Quinn and his staff work year-round bringing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on the Symposium, the Laureate Ceremony, Youth Institute, and other programs associated with the Prize. The World Food Prize is the foremost international award recognizing -- without regard to race, religion, nationality, or political beliefs -- the achievements of individuals who have advanced human development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quantity or availability of food in the world.
  • 原文来源:http://www.worldfoodprize.org/
相关报告
  • 《世界粮食大会》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1-06-09
    • IUFoST代表大会 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联盟(IUFoST)支持提高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和保障的计划和项目。每两年组织一次世界粮食大会,以促进与扩大、改善、分配和保护世界粮食供应有关的科学学科和技术方面的知识的持续交流。目前已经举行了19次世界食品科学和技术大会。原定于新西兰奥克兰举行的2020年世界粮食大会由于疫情影响而被取消。下届国会定于2022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新加坡举行。 动态规划 每届世界粮食大会都有一个由动态规划提出的主题,吸引了来自产业界、政府和学术界的知名演讲者和小组成员参加全体会议、平行会议、特殊利益集团和工作组讨论当前问题和热点话题。世界大会旨在促进代表之间的互动,在增进专业知识的同时建立新的专业关系。
  • 《世界粮食日解读转基因(下)》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1-05
    • 第11讲:转基因之争不是科学之争,而是意识形态与科学之争 转基因源于美国,转基因之争则源于英国,然后扩散到全世界。美国以及全世界的转基因之争,都不是科学之争,而是意识形态与科学之争。如果是科学之争,必然表现为遗传学家之争,可是遗传学家对转基因从未有过争论。反对转基因甚至妖魔化转基因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极端环保主义和有机理念。 1.极端环保主义简介 转基因技术从一开始就遭到舆论的激烈反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转基因技术诞生之前,国际社会就形成了强大的极端环保主义思潮。 极端环保主义产生于环保主义,环保主义产生于环保运动,环保运动产生于1962年。那一年,美国科普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畅销世界的书《寂静的春天》。书中虚构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小镇,忽然有一年春天,虫不再鸣,鸟不再叫,小镇一片寂静。原来,以DDT为代表的化学农药污染,毒死了虫,毒死了鸟,所以小镇一片寂静。这本书虽然虚构了“春天的寂静”,却真实地揭露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公众读了这本书恍然大悟:原来普遍使用的化学农药在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于是,世界性的环保运动和环保主义蓬勃兴起。 蕾切尔·卡逊在书中写道:“我的意见并不是化学杀虫剂根本不能使用”,“我所争论的是人们对它潜在的危害却全然不知”,“我进一步要强调的是:我们已经允许这些化学农药的使用,然而却很少或完全没有对它们在土壤、水、野生生物和人类自己身上的毒效进行调查”。诚如蕾切尔·卡逊所言,当时的科学界较少关注化学农药的污染和残留问题。 以农药防治害虫是人类无奈的选择,因为人类与昆虫都以植物为食物。以天然农药防治害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用的是有毒植物、有毒矿物,防治效果差强人意。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人工合成的有机氯化合物DDT杀虫效果非常好,它属于神经毒剂,几乎可以杀灭一切昆虫。米勒发现的DDT,是奥地利化学家柴德勒1874年合成的,当时有机化学刚起步,不知道DDT有什么用,就束之高阁了。1939年以后,DDT不仅用作农药,而且用于消灭卫生害虫,如蚊子、苍蝇、臭虫、跳蚤、虱子等,可以有效控制疟疾、痢疾等虫媒传染病。1948年,米勒因发现DDT的杀虫作用而被授予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寂静的春天》揭露DDT污染以后,科学界研究发现,DDT的环状分子结构太稳定,在自然界不易分解,所以具有长期毒性,毒死了虫,又毒死了吃虫的鸟。1972年,美国禁用DDT。2004年,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禁用DDT。不仅DDT,其他有机氯农药残留时间也很长。所以,有机氯农药渐渐被残留时间较短的有机磷农药所取代。进而,有机磷农药的主流地位又被残留时间仅有几天的菊酯类农药所取代。菊酯类农药是模仿菊酯类植物的毒性成分而人工化学合成的。总之,农业不能没有农药,即使有机农业也离不开使用天然的有毒植物、有毒矿物生产的农药。 《寂静的春天》引发了世界性的环保运动和环保主义。凡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都会有一些群体走向极端。环保主义者的一些群体就背离了《寂静的春天》作者的初衷,走向了极端,成为极端环保主义者。他们广泛传播极端环保主义,形成思潮,影响全世界。 极端环保主义就是“自然崇拜”,只要原生态,反对人工改变自然。他们认为农药污染食物链,化肥污染土壤,杂交种不仅改变了原始品种,并且因为高产而需要更多化肥和农药,所以统统反对。正当极端环保主义发展到高潮时,转基因出现了,他们认为转基因改变了自然的基因型,从根子上改变了自然,于是作为头号目标极力反对。 极端环保主义催生了许许多多反对转基因的民间组织。其中最大的是“绿色和平”,它在4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科学界认为秉承极端环保主义的“绿色和平”是反科学组织,2016年,世界123名诺奖得主签名支持转基因,要求“绿色和平”停止反对转基因。 极端环保主义也催生了一些“生态恐怖组织”,最著名的是“地球解放阵线”,它要解放的是它认为的被掠夺、被破坏的生态,它解放生态的手段就是破坏:焚烧转基因实验室、试验田;焚烧伐木公司的营地;焚烧高耗材、高耗能的在建豪宅;焚烧新建的加油站、炼油厂;焚烧待售的高耗油汽车……从1992年到2004年共犯下1200起罪案,美国联邦调查局把这些破坏活动称为“恐怖组织威胁之外的最大威胁”。 极端环保主义在欧洲影响最大,欧洲各国的绿党都信奉极端环保主义,都反对转基因。为了增加选票,执政党不得不对极端环保主义者让步,这正是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在欧洲发展缓慢的原因。 中国在2002年以前没有极端环保主义运动,几乎没有人反对转基因,转基因棉花是1997年开始推广的,推广得很顺利。2002年,“绿色和平”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把极端环保主义带入中国,掀起反对转基因的风浪。网上妖魔化转基因的文章都是2002年以后的,没有2002年以前的。 2.有机理念简介 有机理念实质上是极端环保主义在饮食上的体现。在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种植之前,有机理念指导下的有机农业只是拒绝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在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种植之后,有机农业坚决拒绝转基因。在美国,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很快,转基因食品消费量越来越大,有机农业发展较慢,有机农业生产者为了市场竞争,不仅拒绝转基因,更极力反对转基因甚至妖魔化转基因。在欧洲,转基因发展很慢,有机农业发展较快,有机农业生产者反对甚至妖魔化转基因的力量更大。 有机理念源于1840年以前的“腐殖质营养学说”。有机质在土壤中腐烂就是腐殖质。腐殖质包含多种有机分子,也含有微量的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来源于植物动物残体。“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的根系吸收腐殖质作为营养。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出版《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在这本书中提出“矿质营养学说”,否定“腐殖质营养学说”。李比希认为:腐殖质来源于植物残体,那么地球上必然先有植物,后有腐殖质,而最早的植物就不可能以腐殖质为营养;植物其实是以腐殖质所含的微量矿质元素以及土壤中存在的矿质元素为营养的;为了满足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应当把秸秆、人畜粪便、厩肥全部还田,这样才能保持土壤肥力不减;可是许多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而城市的粪便难以还田,那么土壤肥力就会下降;要避免土壤肥力下降,就要给土壤补充矿质元素,补充的矿质元素来源于土壤之外的矿山和工厂。 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植物不能吸收有机肥,必须给土壤补充矿物质。 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是化肥工业的理论基础。 1842年,英国建成过磷酸钙磷肥厂。 1861年,德国开采钾矿作为钾肥。 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利用催化剂将氮气、氢气合成为氨,但成本太高,又经过几千次试验,终于在1912年建成低成本的合成氨工厂,合成氨所需的氮气来源于空气,氢气来源于煤、天然气、石油、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等化肥工业迅速发展,农作物产量随之迅速提高,养活了日益增长的人口。 化肥的增产作用证明了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但是植物到底能不能吸收有机肥呢?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又强有力地证明了植物不能吸收有机肥。植物生理学发现,植物的根毛吸收的营养,必须进入根毛的细胞间隙,但是细胞间隙太窄,所以根毛只能吸收矿质元素和无机分子这些小分子,而腐殖质分子等其他有机分子太大,植物根系不能吸收。 化肥的增产作用,导致农民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于是土壤出现了板结,影响作物的生长。虽然这不能怪罪化肥,只能怪罪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的农民,但是这种现象导致“矿质营养学说”和化肥饱受诟病。 于是一些科学家重新研究“腐殖质营养学说”。研究证明腐殖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土壤保水、保肥、保空气、保微生物,从而促进作物生长。腐殖质一般仅占土壤耕作层干重的1%左右,如果几倍、十几倍地增施有机肥,腐殖质就会大量增加,即使不施化肥也能提高作物产量。 这样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无疑是完全正确的,却是以偏概全。有机肥主要来源于秸秆和人畜粪便,总量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给局部土壤增施有机肥,那么其他土壤的有机肥就会减少甚至没有。就地球而言,要增加农业产量,必须在充分利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确保农作物对矿质营养的需求。有机肥追根溯源是来源于土壤,矿质营养则来源于土壤之外,氮来源于空气,磷和钾主要来源于矿山,只有把土壤之外的营养施入土壤,才能增加地球土壤的农作物产量。 第12讲:怎样看待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 有机农业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但是不能满足全世界人口的消费需求。有机农业的某些专家认为,有机农业常常为病虫害所困,应当使用转基因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摆脱这个困境。 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品,必须靠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需要有机肥、化肥、农药、杂交种、转基因。化肥、农药必须合理使用。滥用化肥、农药,是无知行为,应当改正。 为了提醒全世界重视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了“世界粮食日”。为了表彰并奖励为粮食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设立了“世界粮食奖”。 第13讲:世界粮食奖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是美国小麦育种家、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诺曼·博洛格发起建立的,从1987年开始,每年颁发“世界粮食奖”,表彰并奖励对粮食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奖金25万美元。 我国曾有三人获奖。1980年到1990年担任农业部长的何康在1993年获奖。他担任农业部长的10年,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10年,我国由粮食不足转变为自足有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04年获奖。中国农业大学崔振岭教授在2017年获奖,他创造了合理施肥方法,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2013年的“世界粮食奖”颁给了三位转基因科学家。一位是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植物学教授,他提出了转基因的方法;一位是先正达公司的科学家,她实验成功了转基因的方法;一位是孟山都公司的科学家,他组织培育了一系列转基因品种。 最后一讲,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结束今天的演讲。这个成语是“民以食为天”。 第14讲:“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是刘邦的谋士郦食其(liyiji)对刘邦说的,《史记· 郦食其传》有记载。 当时,楚汉相争,以鸿沟为界。鸿沟是一条运河,在荥阳境内,荥阳在现在郑州的西边。项羽夺取了荥阳,刘邦往西退守巩义。荥阳有敖山,敖山有敖仓,敖仓是潼关以东最大的粮食仓库,而且临着鸿沟与黄河,便于漕运。 但是楚汉相争的时候,敖仓有没有粮食呢?史书没有记载,可是郦食其假设敖仓有粮食,他对刘邦说:自古以来,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民无食,国将不国,王将不王,手中有粮,则王事可成。如今楚军占领荥阳却不占领敖仓,此乃上天赐给汉王的良机,因为天下都知道敖仓藏粮很多,如果汉军据有敖仓,则可天下归心。刘邦即刻发兵,占领了敖仓。之后,郦食其出使齐国,游说齐王归汉,摆出多个理由,最后一个理由就是“汉王据有敖仓之粟”,齐王终于被说服。可是韩信不能容忍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立下如此大功,便擅自发兵攻齐。齐王就烧了一锅开水,残忍地把郦食其给烹了。 郦食其以后,每个朝代的历史都是对“民以食为天”的验证。有粮,天下太平;无粮,天下大乱。今天是“世界粮食日”,让我们永远记住“民以食为天”这个成语,也记住郦食其这个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基因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