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_中国境外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暴发的风险评估》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2-13
  • 2月5日_中国境外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暴发的风险评估

    1.时间:2020年2月5日

    2.机构或团队:塞格德大学

    3.事件概要:

    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在med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Risk assess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outbreaks outside China”,其开发了一种计算工具来评估中国境外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的风险。

    科研人员评估了一国从输入病例中暴发一次重大疾病的风险对关键参数的依赖性,这些关键参数包括:(i)封闭地区以外的中国大陆累计病例数的演变;(ii)目的国与中国之间的连通性,包括基准出行频率,出行限制的影响以及目的地入境检查的效力; (iii)控制措施在目的地国家的效力(以当地区域约束指标Rloc表示)。研究发现,在与中国的连接性较低但Rloc相对较高的国家中,降低暴发风险的最有益的控制措施是通过入境筛查或旅行限制进一步减少其输入数量;连通性高但Rloc较低的国家从进一步降低Rloc的政策中受益最大;中间国家应该考虑将这些政策结合起来。对来自美洲、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国家/地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科研人员调查了其风险如何取决于这些参数,以及随着中国病例数的增加,风险如何随时间增加。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4.20020503v1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4.20020503v1
相关报告
  • 《2月7日_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死率估计需谨慎》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2-13
    • 2月7日_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死率估计需谨慎 1.时间:2020年2月7日 2.机构或团队: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瑞士巴塞尔大学 3.事件概要: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于2020年2月7日在Swiss medicine weekly上发表题为“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estimating the case fatality rate – a word of caution”的文章。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如何传播、潜伏期,无症状感染特征、确切的基本再生数R0、症状消失后到病毒散去持续时间,会有严重病征的风险人群,最终病死率等等问题的准确解答对于预测病毒暴发动态、制定适当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为潜在的大流行做好准备至关重要。病死率和需要住院治疗的感染比例的准确估算对于平衡感染控制干预措施的社会经济负担以及对人类的潜在利益至关重要。 目前,通过将死亡人数除以确诊病例数来估计病例死亡率得出的数字并不代表真实的病死率,可能相差几个数量级。基于人群的呼吸道分泌物的核酸检测极有可能低估了疫情暴发的规模,因为无症状患者或感染后恢复的患者可能不再出现PCR阳性结果,因此需要一种敏感的2019-nCoV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方法来可靠评估过去的暴露率,并可能有助于评估群体免疫力。 该文章称关于此次疫情的病死率,湖北省、中国不同地区和其他国家报告的估计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的现象很值得关注。该文章认为武汉报告的较高的病死率可能被高估了,轻度或无症状的病例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识别,尤其是在流感季节,以至于武汉市受感染的真实病例数可能被大大低估了。另外由于武汉市的医疗设施和检测能力已达到极限,疫情进一步扩大后,漏诊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该文章认为,由于武汉目前减缓传播的措施,中国其他地区和国家获得了关键的准备时间,可以更好地追踪从其人群中首次出现这种病毒开始的病例,估计值可能更准确。 此外,文章认为武汉以外地区较低的病死率可能被低估,由于流行病在其他地区和国家暴发稍后,致命病例的发生和报告可能会延迟,还有可能导致先前可归因的死亡人数被低估。病死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大流行期间的医疗护理能力不同所致。在中国不同地区以及世界不同地区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敏感性也不同。 该文章认为,包括WHO,美国CDC,欧洲CDC以及知名期刊,都面临着数据的快速生成和传播的挑战,这些数据主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因此,必须定义新的方法,来验证此类信息(有时带有误导性,有时带有重要信息)的准确性。2019-nCoV流行进行建模仍然具有挑战性。 4.附件: 链接https://smw.ch/article/doi/smw.2020.20203
  • 《2月18日_2019年新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2-23
    • 2月18日_2019年新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1.时间:2020年2月18日 2.机构或团队:深圳大学医学院过敏与免疫学研究所;应用基因组学中心,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物理研究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学科,医学和健康学院 3.事件概要: 《感染》于2月18日出版了深圳大学医学院过敏与免疫学研究所等发表的综述论文“2019 Novel coronavirus: where we are and what we know”。 文章表示,目前,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它起源于中国武汉,现在已经传播到其他17个国家。各国政府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力求阻止疫情升级为全球卫生紧急状况。在这个阶段,准备工作、透明度和信息共享对风险评估和疫情开始暴发的控制活动至关重要。这些信息应包括来自暴发地点和支持调查的实验室的报告。该研究从中、英文文献、官方新闻频道和其他官方政府文件中收集和整理了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管理策略。 文中指出,2020年1月16日之后,合并感染的数量以指数速度增长,翻倍时间为1.8天。此结果明显区别与2020年1月4号之前的结果“倍增时间7.4天”.这可能是由于几个因素:在早期阶段,缺乏疾病意识和缺乏检测方法,阻碍疾病的检测和预防。 病毒学结果表明,一些亚洲人群可能比其他种族更容易感染2019-nCoV。之前报告的2019-nCoV的99例病例中[1],男性数量多于女性。在以前的SARS和MERS疫情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被感染。这可能与女性的X染色体和性激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有关。他们的研究还表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男性更容易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被削弱了。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第四版指导方针的主要区别是针对儿童患2019-nCoV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已经报告了几例儿童感染病例,最小的是10岁。ARDS是2019-nCoV感染的常见症状。SpO2和呼吸频率的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变得非常重要。机械通风是一个主要的治疗方案,在两版的指导方针中都有推荐.最近发表报告了99例住金银潭医院的患者,被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奥司他韦(75毫克每12h,口服),更昔洛韦(0.25克每12 h,静脉注射),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500毫克,每日两次口服),结果和影响在文中详细提到。中国第四版推荐短期使用皮质激素,其目的是减少过度反应性免疫反应的自我损害。当病人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时,建议使用抗生素。99例患者中,部分患者呈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迅速,在这些患者中观察到每天1-2 mg/kg的甲基泼尼松龙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短期疗效。目前正在使用这两项准则;然而,其中一些内容仍有争议,尤其是类固醇和抗生素的益处。在临床实践中应继续深入研究。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5010-020-01401-y [1] Chen N, Zhou M, Dong X, Qu J, Gong F.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