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工程关键技术国际领先 等离子所承担ITER总装核心任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26
  • 近日,由等离子体所、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法国法马通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收到了来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的通知,成功中标ITER托卡马克主机TAC-1安装标段工程。该标段是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中心罗德隆主任的带领下,联合体各单位通力协作,历经两年多时间,中方团队最终在全球多家竞标商中脱颖而出,成功胜出。

      TAC-1安装标段工程,是ITER托卡马克主机最重要的核心设备安装工程,也是自我国参与ITER计划以来通过国际竞标获得的金额最大的工程建造项目。TAC-1安装标段包括托卡马克主机超导磁体系统、磁体馈线系统、杜瓦、冷屏、诊断线缆等总装任务。现场装配的部件数以万计,精度要求高,标准严苛。TAC-1安装标段装配子任务有400余项,与托卡马克主机最核心的部件超导磁体和馈线系统相关的任务就有240余项,其中涉及到的磁体馈线系统、校正场线圈、极向场六号线圈等均由等离子体所制造完成。

      等离子体所自2009年签订了第一个ITER采购包合同以来,主持了包括超导导体、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系统、电源、诊断等中国ITER采购包制造任务。通过自主创新和研发,目前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大部分采购包部件实现100%国产化制造,质量和进度获得ITER组织高度赞誉。并且凭借出色的核聚变工程技术能力和可靠的质量保证能力,2013年通过国际竞标赢得了欧盟大型超导磁体(ITER PF6磁体)建造任务,该磁体将于今年正式交付给欧盟。

      等离子体所在托卡马克装置上四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国际影响力,让“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应用于国际大科学工程,如承担欧美大科学装置的关键系统和部件的设计研制和安装,为俄罗斯NICA大科学装置提供高温超导电流引线,为德国ASDEX-U装置提供离子回旋天线,为法国WEST装置提供偏滤器,为美国聚变国家实验室提供大型超导馈线系统。这些核心技术的长期积累为中方团队成功获得TAC-1安装标段工程打下了夯实的技术基础。通过参与TAC-1安装工程标段的实施,将为我国进入欧洲核能领域的工程建造市场提供良好契机,同时也为我国后续自主建造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报告
  • 《我国科研机构中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总装核心工程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25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组成的中方联合体,近日收到了来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的通知,通知他们成功中标了ITER托卡马克主机TAC-1安装标段工程。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作为七方成员之一,中国承担了ITER装置近10%的采购包。等离子体所是中方任务的主要承担单位,自2009年以来主持了包括超导导体、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系统等制造任务,到目前大部分采购包部件已实现全国产化。   TAC-1安装标段工程,是ITER托卡马克主机最重要的核心设备安装工程,也是自我国参与ITER计划以来通过国际竞标获得的金额最大的工程建造项目。项目包括托卡马克主机超导磁体系统、磁体馈线系统等总装任务,装配部件数以万计,且精度要求高、标准严苛。装配子任务有400余项,其中与托卡马克主机核心部件相关的有240余项。   对于TAC-1安装标段工程这一核心项目,中方联合体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的带领下,各单位历经两年多时间的通力协作,最终在全球竞标中成功胜出。   据介绍,TAC-1安装标段工程的中标及实施,将为我国进入欧洲核能领域的工程建造市场提供良好契机,同时也为后续自主建造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奠定重要基础。
  • 《皖产“超导线圈”越洋赴法国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迎来核心部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2
    •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法国当地时间6月26日上午11时,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总装现场,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ITER计划极向场6号超导线圈(PF6线圈)正式交付至法国ITER现场。PF6是目前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也是ITER装置主机最重要部分之一。此次顺利交付,为ITER计划2025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再次向世界展示出合肥的科技与制造力量。 PF6线圈 克服疫情影响,PF6顺利抵达法国ITER现场 经过6年的自主创新,总重超过400吨,外径超过11米的PF6线圈于去年研制成功,今年3月由合肥始发,通过海运发往法国南部的卡特拉舍ITER现场。在克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物流严重受阻、人员防控制约等重重不利影响的因素下,近日,PF6顺利抵达交付目的地。此外,一支百余人的中国聚变科研团队正在法国ITER现场紧张地开展ITER总装任务工作。 在交付仪式上,ITER总干事Bernard BIGOT和欧盟聚变委员会负责人Johannes Schewmer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此次全球疫情中表现出的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精神,称赞PF6线圈的顺利抵达,集中体现了国际聚变人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携手同行、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确保ITER项目进程的决心和目标,感谢中国聚变人在守望全人类的聚变终极梦想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现场,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兼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代表中方研制团队通过视频连线与会,共同见证祝贺PF6线圈的顺利抵达。 PF6线圈2020年3月从合肥起运 PF6线圈是ITER装置主机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建造反应堆级核聚变装置,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是实现未来商业用聚变能的关键一步。 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了众多关键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工作。其中,所承担制造的极向场6号线圈(PF6线圈),位于ITER实验堆超导磁体的底部,是ITER装置主机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同时,PF6线圈也是目前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其相当于两架波音747飞机的重量,呈饼式结构,外形类似中国古代的和氏璧,储能量是我国EAST装置最大极向场磁体的60倍。它的运行将关系到是否能够“点亮”等离子体并维持等离子体的稳态“燃烧”,对ITER装置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肥研究院历时6年,完成了该部件的研制工作。所有关键制造工艺及部件全部一次性通过ITER国际组认证,双饼制造合格率达到100%,超导接头性能显着优于ITER技术要求。 PF6线圈在法国陆运 未来,我国将在ITER计划扮演更重要角色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相关人士介绍,PF6线圈的成功制造,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壁垒,生产设备实现了全国产化,同时还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磁体制造的标准和相关规范,先后孕育出的十余项专项标准,为我国未来聚变堆标准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此次PF6线圈顺利交付,为ITER计划2025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ITER整个计划的进度具有积极的提速推进意义。合肥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未来,通过更大程度更为广泛地参与ITER总装和运行,我国将会在ITER计划乃至世界聚变工程技术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相关工作为我国进入欧洲核能领域的工程建造市场提供良好契机,让“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更广泛地应用于国际大科学工程,同时也为未来自主建造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