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科学2021最新气候科学信息的多组织高水平汇编》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11
  •       本报告由世界气象组织(WMO)代表联合国秘书长编写,汇集了来自一组主要全球伙伴组织的最新气候科学相关更新:WMO, global碳项目(GCP)、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组织)、气象局(联合王国,联合王国)和联合主办的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海洋学委员会(IOC)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每章的内容都归属于各自的实体。报告内容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世界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

相关报告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对科学研究和开放科学进行长期投资》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刘远颖
    • 发布时间:2023-02-20
    •   2022年9月20日,在G20峰会召开之前,由G20峰会主办国印度尼西亚组织召开了二十国集团科学峰会(S20)。   今年的S20公报呼吁G20各国政府紧急建立有韧性的卫生系统,并加强多学科科学和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未来的疫情做好准备。它还呼吁G20各国政府加强数据、研究、政策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负责自然科学的助理总干事Shamila Nair-Bedouelle在该峰会上表示:“该公报引起了教科文组织的强烈共鸣。”   (1)科学素养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UNESCO坚信,科学和技术必须推动变革,让世界为未来的全球紧急情况做好准备。然而,要让科学和技术发挥这一作用,基本的科学理解不应局限于科学界,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次疫情表明,科学素养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尽管科学家火速开发出新疫苗并为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转做出贡献,因而受到广泛赞誉,但这次疫情也暴露并加剧了公众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不信任。   要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使人类走上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仅需要科学界,更需要整个社会做出积极的科学的努力。   (2)开放科学可以让社会参与到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中   Shamila Nair-Bedouelle建议进行更广泛的开放科学实践,从而有助于整个社会参与到寻找更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中。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3个成员国于2021年11月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的原因。《开放科学建议书》旨在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研究结果以减少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不平等。它的通过表明,世界已经准备好超越简单的开放获取科学成果的途径,希望朝着与社会的开放接触、与其他知识体系的开放对话以及用于开展科学的基础设施和工具的开放共同创造的方向前进。   该建议书确定了开放科学的共同价值观和原则,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科学并从科学进步中受益。 (3)对科学研究和开放科学进行长期投资   需要很多科学知识来支持全球经济,推动积极的社会变革,改善和加强卫生系统,应对环境危机,提高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为了让科学技术能够满足所有这些需求,UNESCO呼吁对科学研究和开放科学进行长期投资。必须确保国际科学合作继续蓬勃发展,并为国家和全球政策提供信息。这将需要对科学努力做出持续的政治和财政承诺。   S20成立于2017年,是G20最新的参与小组之一。与G20类似,它有一个非常任轮值秘书处,并像一个论坛(而不是一个组织)一样运作。S20通过促进与科学界的官方对话来支持G20。每个S20工作组都关注一个与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相关的主题。
  • 《《自然》预测2021年最值得关注科学大事件》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20-12-25
    • 日月光华,年岁更迭,转眼又将是一个年轮。回顾过去,科技创新发展照亮前行的路;展望未来,世界于我们仍充满未知数。百舸争流,奋楫向前,科学探索永不止步。 在下一年的科技日程表上,有哪些科学上的“大事情”最值得我们关注呢?以下是近日英国《自然》网站发表的预测。 1.明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 2021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明确表示,他将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变暖,包括重回《巴黎协定》等计划。 全球气候谈判的关键节点或将是推迟到明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各国将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新一轮承诺——这是自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以来的第一次。届时,各国将展现气候治理雄心。欧盟和中国分别计划在2050年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美国的“碳中和”目标也令科学家们拭目以待。 2.新冠疫苗效果会更加明朗 2020年,首批获准用于对抗新冠肺炎的疫苗推出,而几种新疫苗的有效性将在2021年初变得更加明朗。 美国Novavax制药公司和强生公司开发的疫苗第三阶段临床试验结果备受期待。因为该疫苗可能比美国辉瑞与德国BioNTech合作研发的疫苗以及美国Moderna生产的基于RNA的疫苗更容易分发,后者已经反馈了第三阶段试验结果,但该疫苗必须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储存。 Novavax在英国和美国启动了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将于2021年初公布。强生正在测试其单剂接种方式的疫苗;相比之下,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接种需要两剂。 3.论文开放获取“S计划”将推倒“付费墙” 2021年,随着由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研究资助者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学术论文开放获取“S计划”将取得成效,所有人的目光都将集中在科学出版上。 包括英国伦敦的惠康、美国西雅图的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以及荷兰科学研究组织等在内的20多个组织将从1月份开始规定,他们资助的研究工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被立即免费阅读。这可能意味着期刊订阅的终结,并允许任何人免费阅读科学文献。 4.胚胎论坛“14天规则”会不会更新? 干细胞科学家迫切期待着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ISSCR)的最新研究指南。ISSCR上一次发布干细胞研究与转化应用指南是在4年前,该指南建议人类胚胎发育体外培养的时间不要超过14天。 新指南将包括对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人类“类胚胎结构”的研究提供指导,可能打破胚胎伦理学中的“14天规则”——要求人体胚胎研究必须在受精后的14天内结束。更新这一限制会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么多早孕以流产告终。 5.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进入“决胜时刻” 美国监管机构将决定名为aducanumab的第一种被报道可减缓阿尔兹海默病进展的药物是否能作为治疗手段使用。该药物由美国渤健制药公司生产,是一种单抗药物,可以与一种名为淀粉样蛋白的粘性脑蛋白结合。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淀粉样蛋白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诱因。 有关这种药物有效的证据好坏参半。两项第三阶段临床试验提供的结果相互矛盾。这意味着药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迄今为止,唯一被批准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的是记忆丧失等认知症状,而不是减缓疾病的进展。 6.2021,火星要变得更热闹了! 2021年,中国雄心勃勃的空间科学议程将继续下去。“天问一号”探测器或于明年2月降落火星,带着包括相机、雷达和粒子分析仪在内的13台仪器踏上寻找水和生命迹象之旅。这将是中国首次探索这颗红色星球,也将通过一次发射就实现火星环绕、火星表面降落和巡视探测的三个任务,正所谓“一石三鸟”。 此外,来自阿联酋和美国的飞船大约也会在同一时间抵达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7.翘首以盼!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发射升空 2021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耗资88亿美元开发的“有史以来最大、最强、最复杂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发射升空。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1990年发射升空,为天文学带来革命性的转变,自那以来它已进行了超过130万次观测。而韦伯望远镜将试图复制哈勃望远镜的传奇,将覆盖比哈勃太空望远镜更多的波长,使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观察宇宙。 8.脉冲星将助力探测引力波 射电天文学家可能即将展示一种利用脉冲星作为信标来探测引力波的新方法。 各星系围绕其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旋转,而当一对黑洞相互靠近围绕彼此进行“双人舞”时,会产生长波。通过对来自这些脉冲星的信号进行精确计时,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小组试图探测因此而可能产生的引力波。 9.英国“脱欧”带来未知数 欧盟和英国仍试图在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之日(12月31日)前就贸易协议进行谈判。 无论是否达成协议,英国“脱欧”都会给科研经费和许多其他问题带来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持续到2021年。 从微小细胞到茫茫宇宙,从疾病治疗到学术共享,探索未知、造福人类一直是科学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