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解读!传播莱姆病的蜱虫或能产生特殊的抗生素来保护其免于被人类皮肤细菌所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2-21
  •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Ticks resist skin commensals with immune factor of bacterial origi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莱姆病蜱虫或能产生抗生素保护其免受人类皮肤细菌的伤害。蜱虫过着非常危险的生活,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同的栖息地和季节中寻找宿主,一旦其遇到爬行动物、鸟类或像人类等哺乳动物时,就会与之密切相连,尽管蜱虫因会传播诱发莱姆病的伯氏疏螺旋体而臭名昭著,但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却能保护其不备病原体所感染,这到底是为何?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们研究发现,蜱虫或能构建特殊的吸血机器,其免疫系统是为何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专门定制的,蜱虫的防御策略在体内体外是同时进行的,当其以宿主为食时或许就能杀灭宿主机体中的常驻微生物。如果没有特殊基因的保护作用,蜱虫很容易被葡萄球菌感染(宿主机体最常见的一种共生细菌类型),这些细菌会在宿主皮肤表面“铺上地毯”,但一般对宿主无害。

    研究者Chou说道,这是首次有人识别出了蜱虫的天然病原体并建立了蜱虫被感染的分子机制,蜱虫会将很多微生物传播给人类、牲畜和其它动物,这要比任何已知的节肢动物都要多,但其自身的脆弱性也暴露了出来。蜱虫体内名为dae2的基因最初是在细菌中进化的,其所编码的蛋白质能够作为抵御其它细菌感染的制剂;早在几亿年前,当蜱虫的祖先开始以血液为食时,其就从宿主体内偷走了dae2基因,并使其成为了自身基因组的一部分。

    dae2基因代表了所谓的基因从细菌水平转移到动物体内的案例,这种转移发生在以血液为食物的进化过程中,但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巧合。研究者表示,我们一直在想,为何蜱虫要以血液为食,血液不仅需要大量的能量来加工成为有用的食物,而且蜱虫还需要咬住并附着在比其身形大得多的动物身上,这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运动,但如果有一种强大的、dae2增强的免疫系统,蜱虫或许就能够不断发展,扩大并补充其血腥的生态位。

    当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肩突硬蜱(一种鹿身上寄生的蜱虫)中dae2基因时,他们认为,蜱虫对该基因的获取或许能保护其免于寄生在蜱虫身上的细菌(伯氏疏螺旋体)的影响。通过多次实验研究者试图寻找该基因抑制伯氏疏螺旋体影响蜱虫的分子机制。研究者Beth M. Hayes说道,蜱虫获得这种免疫效应器来杀灭寄生在其体内的细菌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随后研究者深入研究后提出了dae2或许能保护蜱虫抵御宿主体内的葡萄球菌的想法,研究者发现,当将Dae2蛋白引入到培养着葡萄球菌的培养液中时,培养液变清亮了,这时候他们或许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紧接着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首先将来自一系列蜱虫物种中的dae基因与其最初衍生的细菌的tae基因进行比较,通过进行高分辨率蛋白结构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员使用这些蛋白质的计算机模型来比较其与细菌细胞壁中分子接触时的形状和接触方向。随后他们检测了蛋白质抵御来自细菌细胞壁中实际分子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Dae2蛋白能快速降解来自普通皮肤细菌的材料,但Tae2却不行。此外,Dae2还能杀灭多种细菌,尤其是三种非常常见的细菌(人类皮肤的共生细菌)。

    当研究人员利用RNA干扰技术,从一部分小鼠机体中消除了食血蜱虫机体中Dae2基因的效应时,他们发现,葡萄球菌的水平高于携带功能性蛋白的蜱虫的水平,这些蜱虫也比携带Dae2的蜱虫更能保持较小的身形,且体重增加也更少。最后研究者Chou说道,这是一种关于蜱虫如何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新思路;蜱虫携带的微生物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其共生体是我们的病原体,而我们的共生体又是其病原体。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2867420314495;https://phys.org/news/2020-12-lyme-disease-antibiotic-human-skin.html;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2250.html
相关报告
  • 《莱姆病蔓延至美国50州 感染人数飙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03
    • 据美国“侨报网”8月2日报道,一项新出炉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莱姆病(Lyme)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并且这种蜱传播疾病已蔓延至所有50个州。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该研究负责人、公共临床实验室服务供应商奎斯特诊断公司(Quest Diagnostics)高级医学主任考夫曼(Harvey Kaufman)博士指出,莱姆病目前在美国的恶化趋势已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人正在面临这一疾病的威胁。此次研究数据显示,在以往莱姆病发病率较低的一些地区,检查呈阳性反应的人数也正出现飙升。 他表示,“我们认为,此次呈现出的显着增长可能会引发其他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因为气候变暖导致蜱存活的时间延长,从而在更多地区引发了更大的患病风险。” 研究人员此次分析了过去7年在美国进行的逾600万次实验室测试的数据,他们发现,2016至2017年间莱姆病测试呈阳性反应的人数显着增加。过去,莱姆病主要集中在新英格兰地区和宾夕法尼亚州,但现在它已出现在美国所有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 数据显示,近年莱姆病呈阳性反应人数上升最快的是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而这两州以前并未出现过这一状况。加利福尼亚州在2017年有483例阳性反应,较2015年上升了195%。同期,佛罗里达州有501例阳性反应,较2015上升了77%。 其他几个呈显着增长的州包括:亚利桑那州、乔治亚州、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得克萨斯州和弗吉尼亚州。 美国东北地区仍是莱姆病病例最多的地区。该研究显示,在2017年的莱姆病阳性检测中,康涅狄格州、缅因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宾夕法尼亚州、罗得岛和佛蒙特州的阳性反应人数占到了全国的61%,其中宾夕法尼亚州是2017年发病率最高的州,其发病人数几乎是新英格兰地区各州的总和。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美国每年有超过30万人感染莱姆病。 CDC指出,莱姆病典型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疲劳和典型性“牛眼”皮疹。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会扩散到关节、心脏和神经系统。大多数病例可以通过持续数周的抗生素注射进行治疗。
  • 《“变形金刚”抗生素可对抗致命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4-07
    • 世界卫生组织将抗生素耐药性列为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约翰·摩西教授创造了一种对抗这些耐药超级细菌的新武器,这是一种可通过重新排列原子来改变形状的“变形金刚”抗生素。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人员在军事训练演习中观察坦克时,萌生了使用变形抗生素的想法。他们了解到一种叫作牛瓦烯的分子,这种流动分子的原子可交换位置,这使它具有超过一百万种可能配置的不断变化的形状。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万古霉素肠球菌等在内的几种细菌,已对强效抗生素万古霉素产生了耐药性,摩西认为可通过将药物与牛瓦烯结合来提高药物的抗菌性能。   使用曾获诺贝尔奖的“点击化学”技术,摩西团队创造了一种新的抗生素,它有两个万古霉素“弹头”和一个波动的牛瓦烯中心。   研究人员将这种药物给予感染了抗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蜡蛾幼虫,这些幼虫通常用于测试抗生素。他们发现变形抗生素在清除致命感染方面比万古霉素更有效。此外,细菌没有对新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摩西解释说,研究人员可使用“点击化学”和变形抗生素来制造大量新药。这种抗感染武器甚至可能成为物种生存和进化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发明出决定生与死的分子,那将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