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增加全球变暖的同时降低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19
  • 10月,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韶关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扎加齐克大学等机构联合预测了农业集约化对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量化分析表明,1961年至2020年期间,传统粮食作物农业增加了全球变暖潜势(GWP),降低了可持续性指数(SI)。其中耕作、合成肥料和灌溉共同造成了90%的全球变暖潜势增长,这与化肥施用量和地下水使用量的增长以及机械化和灌溉面积增长有关。除此之外,还预测了2100年绿色能源和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将使全球变暖潜势降低至2.3?PgCO2e,并使可持续性指数提高4倍。相关成果以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increases global warming while decreasing system sustainability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
相关报告
  • 《传统农业增加全球变暖的同时降低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19
    • 10月,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韶关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扎加齐克大学等机构联合预测了农业集约化对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量化分析表明,1961年至2020年期间,传统粮食作物农业增加了全球变暖潜势(GWP),降低了可持续性指数(SI)。其中耕作、合成肥料和灌溉共同造成了90%的全球变暖潜势增长,这与化肥施用量和地下水使用量的增长以及机械化和灌溉面积增长有关。除此之外,还预测了2100年绿色能源和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将使全球变暖潜势降低至2.3?PgCO2e,并使可持续性指数提高4倍。相关成果以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increases global warming while decreasing system sustainability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
  • 《全球变暖可能增加淡水生态系统的甲烷排放》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刘建华
    • 发布时间:2014-04-08
    • 一项由英国艾克赛特大学(UniversityofExeter)主导完成的合作研究,通过收集数百个实验室的实验数据与现场调查数据,并通过对产生甲烷菌的单一物种种群、微生物群落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烷通量也呈增加趋势。这一题为《在微生物到生态系统尺度上甲烷通量与温度存在一致的依存关系》(MethaneFluxesShowConsistentTemperatureDependenceAcrossMicrobialtoEcosystemScales)的文章发表于2014年3月的Nature期刊上。 研究人员指出,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力比二氧化碳大25倍,所以了解其排放会怎样随温度升高而改变对于气候预测非常重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甲烷主要由名为古菌(Archaea)的古老微生物群所排放,这些微生物群存在于没有氧气的水浸沉积物中,它们在分解生物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甲烷而非二氧化碳作为其代谢副产品。 研究同时指出,甲烷排放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速度要高于碳循环中另外两个关键过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这表明,与水生生态系统、陆地湿地与稻田等向全球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相比,全球变暖可能增加了甲烷的排放量。 与生产及消耗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比,甲烷通量对温度更为敏感,这一发现突出表明,全球碳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起着加速而非减缓的作用。 虽然生物甲烷通量是全球甲烷排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规模与影响因素尚有不确定性,这对我们预测碳循环这一关键过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造成一定的障碍。而这一研究为科学家研究生态系统中甲烷排放对全球变暖响应的控制机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王勤花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