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页岩气公司刷新川渝地区QZS组页岩气埋深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9
  • 12月16日,四川页岩气公司首口QZS组评价井威218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6600米,垂深超4800米,箱体钻遇率100%,刷新了川渝QZS组页岩气埋深纪录。

    威218井是四川页岩气公司部署在四川盆地威远斜坡东部的一口评价井,钻探目的是评价QZS组德阳~安岳裂陷槽有利相带西边界储层展布和产能情况,扩展QZS组有利区面积。

    面对新区块、新层系,在川渝页岩气前指、西南油气田公司关心指导下,四川页岩气公司积极落实西南油气田公司QZS组部署安排,狠抓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组织、创新多项举措,确保该井优快完钻。一是按照“东西定带、南北定深、纵向定层”原则,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精细井位部署论证,优选QZS组井位目标。二是精细论证取心卡层方案,强化元素、伽玛特征识别,组织技术专家驻井卡层,成立技术支撑团队远程指导,确保取心全过程安全受控。三是实施高密度二维地球物理勘探,提高分辨率,精准预测直改平地层产状。四是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采用“地质导向+特殊录井+物探随钻跟踪处理+工程参数监测”一体化远程导向模式,积极优化轨迹,保障箱体钻遇率和轨迹平滑。五是针对QZS组岩性组合特征,优选钻具组合、强化钻井参数、优化钻井液性能,保障井眼优快钻进。六是持续完善油基钻井液地面降温技术,改善井下工具作业环境,有效解决深层、高温带来的钻井难题。

    下步,四川页岩气公司将按照西南油气田公司QZS组整体运行安排,紧抓威218井压裂、投产工作,保障实施效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QZS组页岩气产能评价提供有利支撑,为QZS组加快增储上产作出积极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gas.in-en.com/html/gas-3692570.shtml
相关报告
  • 《5300米!中国石化刷新页岩气井垂深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4
    • 北京5月13日电 1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再获重大突破——中原油田部署在四川盆地普光地区的铁北1侧HF井试获日产31.45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该井垂深超过5300米,水平段长达1312米,刷新了我国页岩气井垂深纪录。 普光气田是我国首个实现规模开发的深层高含硫气田,已高效开发20年。为实现长期稳产目标,中国石化不断寻找新的资源补充,将目光锁定到普光二叠系。普光探区二叠系超深层页岩气资源量丰富,但资源大都分布在埋深超过4500米的超深领域,地表、地下“双复杂”导致地层速度变化快,追踪难度极大,被业界视为“深地禁区”。为攻克这一难题,中国石化持续展开攻关,探索形成创新处理技术,实现了水平段优质页岩钻遇率100%,钻探精度堪比“在千米深的地下穿针引线”,最终成功钻探铁北1侧HF井。 针对铁北1侧HF井超深层页岩气藏存在的地层压力高、应力差大及灰岩夹层多等改造难点,攻关团队应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175兆帕超高压压裂装备,采用超高压高排量穿层扩缝等改造模式,“一段一策”动态优化参数,在地下5300米的高压地层中开辟出一条纵横交错的“人造气路”。超深水平井体积压裂的顺利实施,可将气藏最深、最远处的资源全部收入囊中,助力实现气藏效益开发最大化。 中原油田首席专家彭君表示,中原油田正着手编制普光探区二叠系页岩气整体勘探开发方案,推动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同时,超深层地质评价、物探技术和压裂工艺的持续升级,也将进一步提升普光地区勘探开发效率,让“深地禁区”加速转变成为“深地粮仓”。
  • 《川南页岩气测试连创纪录》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12-20
    • 12月10日,川庆钻探页岩气项目部高级工程师谢海涛,在威204H38井井场外激动地和同事分享这个好消息。 12月9日,川庆威远页岩气风险作业区威204H38-7井测试日产量达到50.8万立方米,这是继威204H35-5、威204H12-8井之后,近期擒获的第三口测试产量超过50万立方米的高产气井,接连创下川南页岩气测试产量历史新纪录。 4天前,威204H35-5井测试日产量达到52.91万立方米,为威远区块首口测试日产量突破50万立方米的页岩气水平井。截至目前,川庆钻探威远页岩气风险作业区已有威202H13-5井、威204H39-5井、威204H39-7井、威204H12-8井、威204H35-5井等5口井测试日产量均达到35万立方米以上,屡次刷新威远页岩气单井测试产量纪录,单井增产效果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奠定了威远页岩气规模上产的基础,提升了页岩气效益开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