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腰果壳(CNS)的生物炭在生物油生产期间在500℃下在中试规模(20kg / h)的燃气螺旋式热解反应器中作为副产物获得。该热解生物炭具有低BET表面积(BET SA 0.80m 2 / g)和低孔隙率,因为快速热解条件被设定为增加生物油产率而不是其他产品。为了增加该碳的附加值,下游活化在外部加热的实验室规模反应器中进行。 BET SA在300和700 m2 / g之间形成活性炭,随着CO 2和蒸汽活化,孔隙率得到适度改善,而K 2 CO 3的化学活化使BET SA增加到1225 m2 / g,Langmuir表面积增加到1707 m2 / g。除了显着增加孔隙率。基于CNS的活性炭主要具有窄孔径分布,小尺寸微孔和超微孔限制了中孔的存在。平衡时间(10秒和45秒)对N2吸附的影响被广泛研究,并且发现它在检测低于0.8nm的超微孔(在非常低的压力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大气压和0℃下,发现K 2 CO 3活化的CNS碳的CO 2吸收率在4.16和6.22mmol / g之间(即183.04-273.6mg / g)。这些活化的CNS碳具有0.46-0.8nm的超微孔,适合于CO 2吸收。该研究显示了从CNS等低成本可再生生物质前体制造CO2吸附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章发布于2019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