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河流研究会》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3-29
  •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英文名称 Chengdu Urban Rivers Association,英文缩写CURA)是一个由成都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6人,并以府南河工程专家组为基础,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专家团队,同时建立起来自国际、国内和本土的大、中、小学生、退休人员等广泛参与的志愿者团队。
  • 原文来源:http://www.rivers.org.cn/index.asp
相关报告
  • 《春暖鸟归成都市内湿地河流成为鸟儿天堂》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2-17
    • 游客在湖边架起相机安安静静地观赏鸟儿 伴随初春的暖阳,成都市内各大湿地、河流再次成为鸟儿们的天堂,漫步在公园、河畔,随处可见阳光暖熙、百鸟齐飞的景象,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昨天,本报推出“春暖鸟归‘静’观美景”系列报道,把镜头对准春归的鸟儿,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共鸣,不少人打来电话,分享观鸟美景,呼吁文明观鸟。 在成都的各大观鸟胜地中,浣花溪公园无疑是最受欢迎,也是大家推荐得最多的地点之一。近来,这里春暖花开、百鸟鸣春,走在沧浪湖畔,到处都可以看到白鹭、苍鹭、野鸭等成群结队、飞舞嬉水的景象。昨天,记者在这里探访时发现,绝大多数市民在观赏鸟儿时,都能做到远观“静”赏,不去破坏环境、惊扰鸟类,而这些文明的举止,也是春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现场探访: 暖阳下百鸟齐飞 游客远观不惊扰 初春的浣花溪公园内绿树环绕,绿草如茵,鲜花竞相开放,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整个公园呈现出一派翠绿的景象,给游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上午时分,沧浪湖更是烟波浩渺、湖水清新,成群的鸟儿正在飞翔嬉戏,为平静的湖面增添了生趣。据园方管理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这里栖息着超过100种的鸟类,其中凤头鹰、鱼鹰等是这里的特有鸟类,“近来,伴随着气温的上升,一些迁徙的鸟类也将赶来,过段时间大家还可以看到更多的鸟儿。” 此时,湖边设置的观鸟区上,不少游客在此驻足,他们有序地把相机、望远镜架在湖边,正在安安静静地观赏鸟儿。这里距离鸟儿栖息的孤岛很远,不会对它们产生惊扰,游客也很自觉,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击掌惊鸟。 保护措施: 不惊不扰不驱不赶 爱护鸟类从细节做起 在保护鸟类方面,浣花溪公园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一位姓马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十分重视对鸟类及栖息地的保护,除了日常维护之外,他们还专门组建了队伍,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针对栖息岛的环境消杀工作,对一些鸟类残留的粪便、尸体等进行全面清理,其目的在于在确保鸟类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其生存环境进行清洁,防止鸟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与此同时,浣花溪公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承担文明劝导员的职责,如果发现有人追捕、惊扰鸟儿,他们都会立即上前进行劝导和制止。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游客的文明素养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做到文明观鸟,不惊不扰、不驱不赶。环境的不断改善,游客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都是吸引越来越多的鸟儿来这里安家的主要原因。文明瑕疵: 为找角度踩踏草坪 破坏环境还惊扰鸟 尽管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文明观鸟,但少数人还是存在不自觉的行为,他们为了寻求不一样的观赏、拍摄角度,不惜破坏公园环境,干扰鸟儿的栖息,让人略感遗憾。记者在公园走访时,就发现有的游客为了靠近鸟儿栖息的孤岛,不惜踩踏草坪,来到湖边搭设望远镜和相机。尽管这里是公园明确划定的非观赏区域,他们却对相关规定熟视无睹,只是自顾自地观赏、拍照,丝毫不顾身后草地上被踩出的小道…… 公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情况现在的确偶有发生,他们一旦发现就会立即制止,“配合的还好一点,就怕遇到一些不配合的,劝都劝不上来。”她告诉记者,这些人大都是来拍鸟的,他们在此拍照,不但会破坏公园的绿化环境,还会对鸟儿的生活造成影响,“对于一些胆小的鸟来说,它们一旦发现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就可能受到惊扰,甚至不愿在此筑巢,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对鸟儿的生存是不利的。” 观鸟推荐: 科华南路锦江上 野鸭游水好自在 昨天,热心市民杨先生就打来电话,他告诉记者,近来气温回升,天气晴好,经常能在锦城大道路口、科华南路东侧的锦江河畔看到野鸭成群结队游动的画面。 按照杨先生推荐的路线,记者也前往现场进行了探访,结果发现这里的确聚集了很多野鸭,它们在江面上游水觅食,好不自在。旁边,白鹭时而轻轻掠过水面,时而在空中振翅高飞。湛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清澈的湖水、灵动的鸟儿,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我把这个地方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当然,观鸟时一定要做到举止文明,不要去打扰鸟儿。”杨先生说。 本报记者 杨甦 摄影 实习记者 胡大田
  • 《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3-29
    • 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多年建城史。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有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今天的成都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内陆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府河、南河是岷江流经成都市区并环绕城市中心的两条河流,又称“锦江”,属都江堰灌区、长江水系。历史上府河、南河两江抱城,河宽水深,是古代成都通往中国沿海的黄金水道。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城市规划扩大,人口过快增长,农业和城市用水急剧增加。府南河旱季断流,泥沙淤积,洪灾频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沿江两岸,650多个排污口,每天向河中倾泻60多万吨污水。3万户10万居民长期生活在两岸低洼潮湿、卫生设施缺乏的棚屋,受到贫困、疾病和犯罪威胁。府南河变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 综合整治针对府南河存在的六大隐患,确定工程的六个指向:防洪、治污、安居、绿化、文化和道路管网。27亿投资中,11亿用于安居,9亿基础设施建设,5亿用于污水处理,2亿用于绿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