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显示:青藏高原淡水湖和盐湖随气候变化一致变暖》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9-12-13
  • “通过监测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青藏高原淡水湖和盐湖随气候变化一致变暖。”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文莉娟9日向记者透露。  文莉娟介绍,青藏高原湖泊可调节地气能量和水分交换过程、显著影响局地气候,这些改变可能进一步通过青藏高原控制大气环流重要因子的作用,对区域、甚至是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的湖泊群,占全国湖泊总面积52%。近年来,青藏高原湿地面积总体上减少,景观多样性下降;但湖泊湿地变化趋势则相反,湖泊水位抬升,水量增加,内流区域湖泊面积扩张。  “湖表温度升高将改变湖内温度和溶解氧分层。湖温和与其密切相关且具有生态指示意义的溶解氧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他们的变化将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深刻影响。”文莉娟分析称,监测显示,全球夏季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总体上呈升温趋势。  “以青海湖裸鲤为例,该物种是濒危物种,处于青海湖生态系统核心地位。但气候变暖通过改变湖温等对裸鲤生存可能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水-鱼-鸟共生的生物链发生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文莉娟说,此外,地处黄河源头的鄂陵湖湖温基本上长期高于气温,高海拔导致的低气温和强太阳辐射是其形成主要原因。该现象也在高原多个湖泊出现,是高原湖泊特别是热储能力较小的浅小湖泊的主要湖气温差特征。  文莉娟表示,通过监测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青藏高原淡水湖和盐湖随气候变化一致变暖。其中湖表温度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高原地区长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风速下降以及湿度增加共同作用使得湖泊增温,而减弱的太阳辐射抑制湖泊增温。

相关报告
  • 《GRL: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与水量平衡》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8-01
    • 2017-05-03.   湖泊、积雪、冰川与河流是青藏高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封闭流域湖泊是连接大气圈、冰冻圈、水圈、生物圈的纽带。湖泊对气候变化敏感、快速响应流域环境变化。青藏高原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即羌塘高原,封闭流域),由于很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湖泊提供了气候变化的独特指标。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显示了明显的扩张,这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亚洲其他高原、甚至全球其他地区或流域萎缩模式。目前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水位变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然而仍缺乏对过去几十年连续时间尺度湖泊水量变化研究。同时,受到站点观测资料的限制,青藏高原1200多个大于1平方公里湖泊中只有个别几个湖泊(如: 色林错、纳木错、当惹雍错、玛旁雍错、佩枯错)有定量的水量平衡估算,这对冰冻圈-水文过程的理解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国庆副研究员联合国内外科学家、结合遥感、测高、大地测量等数据,对青藏高原过去40多年来(1970s-2015年)每年湖泊面积、水位、水量的估算。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水位与水量变化相似、并同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0s-1995年间略有减少、1996-2010年间快速增加、近几年来(2011-2015年)增速减缓。   结合GRACE重力卫星数据、土壤水分、雪水当量、冰川物质平衡、冻土消融、湖泊水量,对2003-2009年青藏高原内流区质量平衡与湖泊水量平衡进行了估算。研究显示:湖泊(7.72 ± 0.63 Gt/year)与地下水储量(5.01 ± 1.59 Gt/year)增量相似。降水对湖泊水量增加占主体(74%),其次为冰川消融(13%)与冻土退化(12%),雪水当量贡献较少(1%)。   由于冰川物质平衡ICESat-1数据的限制,目前只对2003-2009年间湖泊水量平衡进行了估算,随着TanDEM-X及即将发射的ICESat-2数据使用,湖泊水量平衡时间尺度可被扩展。另外,随着更多测高数据可利用,如Jason-3、sentinel-3A和3B、ICESat-2、Jason-CS、SWOT等,更多湖泊水位变化可被监测,直接估算湖泊水量平衡成为可能。   该研究主要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068)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   论文链接:Zhang, G., et al. (2017), Lake volume and groundwater storage variations in Tibetan Plateau's endorheic basin, Geophys Res Lett, doi: 10.1002/2017GL073773.
  • 《青藏高原湖泊扩张机制揭示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17-03-08
    • 媒体:西宁晚报 作者:黄兴 发布:青海湿地2017/3/6 15:38:48 青藏高原湖泊扩张机制揭示 青海新闻网讯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探明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和湖面蒸发对高原湖泊水量的相对贡献,揭示出近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扩张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报》。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研究员类延斌与其合作者,通过对5年的湖泊水位监测和卫星测高数据分析了高原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和冰川消融如何影响湖泊变化。 研究发现高原湖泊对降水和冰川融水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响应模式:高原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湖泊以夏季湖水水位升高和冬季湖水水位下降为主要特征,表明夏季季风降水和蒸发是控制湖泊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高原西北部湖泊则表现出夏季和冬季湖水水位均显著上升,说明夏季冰川消融和春季积雪对该区域湖泊水量平衡具有重要贡献。 类延斌表示,上述结果说明高原湖泊近期快速扩张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驱动机制,即高原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湖泊的快速扩张主要与夏季降水显著增加有关,而西北部湖泊的快速扩张除夏季降水增加外,还与冰川消融和春节积雪增加变化有密切关系。 湖泊变化是区域水循环的指示器。近年来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快速扩张,过去20年间面积增幅高达26%,显示了气候变暖背景区域水循环出现显著变化。据介绍,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对湖泊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的研究,对湖水季节变化过程的研究仍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如何识别各个分量(如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和湖面蒸发)对湖泊水量平衡的相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