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个页岩气地震勘探项目落户都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7-13
  • 为精细勘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八宝山地区页岩气资源状况,6月26日,省内首个页岩气二维地震勘探项目启动。此举标志着柴达木盆地页岩气勘探驶入快车道。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以富有机质页岩为主的储集岩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伴随着国家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青海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也逐步展开。从2011年的资料收集和资源评价起步,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前期对柴达木盆地页岩气的生成条件及有利靶区的分析,掌握了在昆特依坳陷、冷湖构造带、赛什腾坳陷、鱼卡坳陷等地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和青海油田公司合作实施的柴页1井一举成为柴达木盆地第一口页岩气参数井。

    初步估算都兰八宝山盆地页岩气气藏达6000亿立方米。八宝山盆地位于昆中、昆南断裂之间的断陷沉积盆地,地层稳定性及连续性较好,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粉砂岩及黑色页岩,在整个盆地的分布面积约500平方千米。

相关报告
  • 《美国页岩气开采与挥之不去的“地震阴影”》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28
    • 页岩气开采与诱发地震之间关联的讨论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屡被提及。尤其是在最早进行页岩气开采,也是规模最大的美国,这一争议话题更是一度被社会各界所关注。页岩气开采中应用的新技术究竟是否会导致地震活动更频繁地发生?页岩气开采和地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美国开采页岩气的历史 页岩气,是指蕴藏于地底页岩层中的天然气。而对其进行开采,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包括水力压裂技术——将深直井打到几千米的地下,再向水平方向钻进数百米到上千米,将大量掺入化学物质的高压水流注入页岩层进行液压碎裂,人为造成缝隙、“撬开”岩层,从而让石油或天然气顺着井筒流到地表。   世界上对页岩气资源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最早始于19世纪的美国,然而直到20世纪中期,第一口页岩气井钻才在美国东部进入规模生产,此后页岩气勘探开发区逐渐扩展到储量最丰富的美国中西部。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限制,页岩气被认为是无法大规模商业开发的资源。 然而面对传统天然气储量的下滑,美国联邦政府对许多替代能源项目进行了投资,其中就包括页岩气开采。1998年,美国Mitchell Energy公司终于成功实现了第一次具有经济效益的页岩压裂,引发了“页岩气革命”。此后,页岩气成为了美国发展最为迅猛的主要能源组成部分。   2008年前后,美国页岩气产量猛增;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总量的1%;而到2010年,页岩气所占的比重已超过20%。根据美国能源情报总署(EIA)的统计,2017年全美的页岩气产量约为4620亿立方米,较去年增长了7%,开采量已占全美天然气开采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到2035年,美国46%的天然气供给将来自页岩气。   而据国际能源署估计,页岩气能够从技术上增加50%的全球可开采天然气储量。随着美国在页岩气开发上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也纷纷开始页岩气开采的研究。   页岩气技术与地震的关联   过去十年里,在美国页岩气开采数据“节节攀升”的同时,相关技术的应用是否导致了多处开采地“地震频发”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过。   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早在2013年的美国地质学年会上就发布报告称,美国中西部地区近十年来的地震频发现象,“几乎可以肯定是人为的”。   3年后在该机构的另一份报告中,研究人员根据最新发现进一步指出,存在诱发地震活动风险的地区,从高到低包括中西部的奥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与阿肯色州等,在上述地区居住的约700万居民身处险境。而这些地区正是美国页岩气开采的主要产区,在历史上,该地区罕有地震发生。   上述研究指出,与传统存在地震风险的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相比,上述地区地震风险的最大区别是人为诱因,包括开采石油及天然气时的废水处置。事实上,学术界对于页岩气开采中所采用的水力压裂法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以及该技术潜在的其他风险早有研究。最著名的案例便是美国主要页岩油气产地奥克拉荷马州的地震频次提高。   奥克拉荷马州位于美国中部,远离所有主要断层, 法新社报道称,1975年至2008年,该州每年最多发生3起3.0级以上的地震。但从2009年开始,3级以上地震次数不断猛增。2014年达到创纪录的585起。2016年9月,该州中北部发生5.6级地震,为该州有记录以来最强地震。   这次地震再次令外界关注油气公司开采页岩时向地底倾注污水,可能引发地震的问题,州政府下令震中附近37个污水井关闭。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奥克拉荷马州近几年来地震频发,主要原因是当地企业把用水力压裂法开采油气时产生的大量含盐废水回注到地球深处沉积层。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以非自然方式增加的水不断沉积后,可以改变断层的压力,导致断层滑动,继而引发地震。   就断层会如何被“唤醒”和后果有多严重,科学家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奥克拉荷马州不会发生规模超过5.0级的中强震;另一派认为,可能发生7.0级强震,足以导致建筑物坍塌。   “风险在于,把(废)水回注地下后,它就再也不会流出来。这些水被注入以前从未存在的地方,回注的水量越大,影响的区域也越大。我们不清楚长期影响会是怎样。”研究人员指出。   上述研究并非孤例。去年10月,美国科学家Bridget Scanlon在“ 地震研究快报”上发表论文称,在地质构造中储存采出水所造成的压力增加,提高了了诱发地震的风险。在井内和区域范围内,随着注入水量以及注入速度的增加,这种风险也会增加。   《纽约时报》2015年的一项报道也显示,一项科学研究将俄亥俄州断层附近的页岩气开采与数十次地震联系起来。这项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公报》的研究表明,水力压裂法在地下形成了压力,会在距离油井半英里(约合800米)的现有断层处造成滑移。   而美国的地震频发现象也并不是孤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原本不在地震带上的荷兰最近几年也地震频发,仅2012年,格罗宁根(Groningen)就发生了93次地震,最高为3.2级。而政府研究表明,这与荷兰格罗宁根地区的页岩气生产有关。在加拿大,近年来随着页岩气的开采,小型地震的数量大约每年增加了20-30起。研究人员已经着手研究,试图找出这些增加的微震数量与页岩气开采的关系。   相关地震研究亟需跟上   尽管美国石油协会组织曾表示,废液井造成地震的风险比例很低。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水力压裂法被广泛使用,全美各地废液井的整体数量正在急剧增长。《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就指出,仅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地区面临人为诱发地震威胁的几率比2014年提升了10倍。   上述报道指出,仅在得州废液井就有5万多口,每口井内大约储存着450万加仑的废液。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估计,一旦该地区发生5.6级以上地震,将会摧毁8万栋建筑,造成堤坝崩溃,导致9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我们需要来自能源开采行业的相关信息做出更好的预测,查明危害,使得政策制定者能够决定该怎么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大家认识到面临诱发地震的风险,人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固建筑物或改变保险费率等,但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专家彼得森说道。   过去几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几乎重塑了美国的能源版图。 2015年,美国解除了延续40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国内的页岩气开发持续增长,一改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买家”的身份,转换成为一个实力派“卖家”。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对全球能源供应及诸多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由此引发全球页岩气开发浪潮。   然而,美国开采页岩气的水力压裂法被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可能引发地震。尽管目前仍难判断“页岩气开采引发地震”这一说法的科学性,但对世界其他从事页岩气开采的国家而言,这或是一个及时的警钟,与页岩气开采相关的地震研究亟需跟上。
  • 《全国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研究获重要成果》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2-25
    • 东方物探西南物探研究院在全国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泸203三维井区研究中获得重要成果,填补了泸州地区页岩气勘探空白。   西南物探研究院通过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泸州地区页岩气有利区带。这个突破性成果不仅为该地区页岩气水平井的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该地区开发方案编制及深层页岩气快速上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也为下一步泸州地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项成果对指导泸州地区页岩气开发井、评价井的部署具有重大意义。”全国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泸203三维井区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西南油气田页岩气勘探开发首席专家陈更生的高度赞扬。   在泸203三维井区的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中,构造精度误差率小于0.17%,储层误差率小于10%,裂缝吻合率达到75%以上,为泸州地区的阳101H1-2、阳101H2-8两口高产井提供了重要支撑。   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难度大,需要高精度勘探。2018年以前,泸州地区并没有针对页岩气的三维勘探,仅有2000年以前的二维测线,而老的二维资料难以满足页岩气开发对构造精细描述、优质页岩厚度预测及裂缝预测的需求。   2018年,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四川页岩气公司在泸州区块联合部署了泸203井区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区块,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区块。东方物探西南物探研究院高效组织,制定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整体思路。针对泸203先导试验区进行了处理解释方案实验,确定了适用于泸州地区的处理解释方法,明确以各向异性深度偏移处理数据为基础的三步法地震随钻跟踪技术,为水平井位顺利钻进,及时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