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浪袭击后鲨鱼湾海草区尚未恢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4-22
  • 最新研究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地的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鲨鱼湾大量的海草床,自2011年被热浪袭击后,目前仍尚未恢复,反应了气候变暖对特定重要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力。

    该研究由莫特海洋实验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的研究员Rob Nowicki主持,研究成果于《海洋生态发展系列》发表。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IU)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和其他来自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澳大利亚的迪肯大学和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市诺瓦东南大学等多个研究单位的科学家们,共同研究鲨鱼湾的生态系统已20余年。

    鲨鱼湾之所以能被列为世界遗产地,部分因为它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海草床,约1853平方英里(4800平方公里)。这一巨大的亚热带生态系统养育着成千上万头鲨鱼、其他鱼类、海龟、宽吻海豚、极其珍贵的儒艮和草食性哺乳动物们(如海牛)等。Nowicki说,“我们研究的是一个相对原始的生态系统,但是在2011年的夏天,经历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温,研究区域内70%-90%的海草灭绝,没人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当我们的同事记录下这些海草的死亡情况后,我们想知道过个几年后海草的恢复情况会怎样。然而研究显示,这里的生态系统遭受打击之后并未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水平。”

    研究人员在2012-2014年间共调查了鲨鱼湾的63处试验点,以评估海草的恢复和变化情况。在热浪侵袭前,很多试验点被一种名为“线草”(Wire weed)的海草覆盖,这种又密又高的“灌木丛”既可以为各种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又可以成为栖息地。而热浪大大降低了线草的密度,有些区域的线草根茎变黑、死亡,只留下空空的海床。存活下来的线草虽然看似稳定,但并没有占据更多的海底区域。相反,一种佛罗里达本地浅滩草的近种——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开始填补这些空缺区域。2012年,二药藻只在试验点零星分布,占全部种类的2%,2014年却达到30%。Nowicki的博士生导师Michael Heithaus说,“受损严重的海草是最常见的物种,它们密如森林。失去它们,就如同从非洲的灌木丛来到一片被割过的草地一样。”

    附图: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鲨鱼湾海草床

    (罗维 编译)

相关报告
  • 《沙特设施遭袭击后油价飙升》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10-12
    •        在沙特阿拉伯一家主要的石油设施遭受袭击,导致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的第一天,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大幅上涨。10月WTI周一上涨8.05美元,收于每桶62.90美元。该合约交易价格在58.77美元至63.38美元之间。11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8.80美元,收于每桶69.02美元。大美国集团驻休斯顿的董事总经理汤姆·麦克纳尔蒂(Tom McNulty)告诉里格佐尼(Rigzone),周末的袭击“肯定是一件大事”,但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沙特阿拉伯的产量将减少多长时间。麦克努尔蒂说:“这一事件对美国的生产应该是利多的,因为它强调了供应安全是一个真正的因素。”此外,麦克努特(McNulty)观察到事件的余波突显出美国石油生产商的基础设施持续受到制约。他说:“美国不能将更多的原油更快地推向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关键产区仍存在持续的运输瓶颈。” “但预计美国会在沙特阿拉伯恢复在线的几天和几周内,在供应方面提供最大的帮助。”
  • 《从海草中的鲨鱼到红树林中的海牛,我们在许多令人惊讶的地方发现了大型海洋物种》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7-08
    • IUCN的红色名单评估了近10万种物种的灭绝风险。在物种评估过程中收集的丰富数据,包括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关联信息,是红色名单中最有价值的特征之一。红树林、海草和盐沼支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支撑着全球逾10亿人的生计。我们知道海洋巨型动物也利用这些栖息地生活、进食和繁殖。例如,绿海龟和海牛以海草为食,海豚会在红树林进行捕猎。然而问题是,我们正在失去这些重要的栖息地。 今天,我们对海洋巨型动物和沿海植被湿地之间关系的综述发表在了《生态与进化趋势》杂志上。事实证明,在沿海湿地生存的大型动物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根据评估物种保护状况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在我们审查之前,已知使用这些栖息地的海洋巨型动物物种就有110种。我们从340项已发表的研究中又鉴定出64种,使总数达到174种。这意味着13%的海洋巨型动物使用植被丰富的沿海湿地。最近几周,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了一份关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管理能力的评估报告。据报道,在几十年内,多达100万种物种面临灭绝。 如果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极大地改变我们与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关系和接触方式。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使这种全球变化在地方和区域范围内成为现实?在国际社会应对这一挑战的同时,需要提供什么信息来支持这些措施? 我们的研究表明,解决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键第一步是加深我们对物种及其栖息地之间联系的理解。但同样重要的是,栖息地之间的联系有不同优势和不同程度的支持证据。在我们的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框架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在保护评估中明确栖息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