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前詹风电建成在粤首个5G深覆盖海上风电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13
  • 近日,国家电投揭阳前詹风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詹风电”)在国家电投揭阳慈航海风场66台风机塔筒内部完成5G覆盖海上施工,标志着该风场成为广东首个实现5G深覆盖的海上风电场,为广东海上风电项目智能化建设起到示范效应。

     

    据了解,揭阳神泉一、神泉一(二期)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揭阳惠来神泉镇南面海域的慈航海风场,两个项目总装机为400兆瓦,共布设了37台5.5兆瓦、29台7兆瓦风电机组。该5G深覆盖项目由前詹风电与广东移动共同合作推进,在慈航海风场的海上升压站部署开通2座5G基站、3座4G基站,并采用5G数字化室分技术完成66台风机塔筒室内5G覆盖工作,实现20~50公里海域的5G信号超远覆盖,解决了近海海上风电场通信难的问题。

    据介绍,揭阳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牧场等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海上风电万亿级产业集群。前詹风电所在的惠来临港产业园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实现海工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已落户的24个项目中就包括3个世界500强和3个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今年前三季度,揭阳制造业增长27.2%,先进制造业增长118%。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38905.shtml
相关报告
  • 《风电场站无线信号覆盖的设计落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24
    •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客户/服务器计算、分布式处理、国际互连网(Internet)、内部网(Intranet)等技术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终端设备(计算机、手机等)的联网需求迅速扩大,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在诸多计算机联网技术中,无线网(Wireless Network)以其无需布线、在一定区域漫游、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在许多应用场合发挥着其他联网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倾向下,基建飞速发展,大规模并网、评价上网马上带来的就是对精益生产的刚需,信息化是精益生产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建立无线网络又是给信息化修路的前提工作。而风电场与常规电力的最大区别就是地处偏远,移动、联通、电信永远不会投资给人烟稀少的风电场建立完备的4G、5G信号覆盖,自建无线覆盖无论早晚都将是风电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可选技术方案分析 笔者通过超过两年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实践,基本总结出可行的三种路线。 技术路线一:光纤环(链)网+无线AP 特点:RRPP环(链)网节点通过光纤串起来,形成“手拉手”的结构。网速稳定、带宽高、成本低。需要的设备主要包括POE电源模块、工业级AP(需根据不同地域气候环境针对性配置)、无线控制器AC、license授权、无线AP、域控及集中交换机管理设备。产品部件成熟,稳定性强。 缺点:无成熟套件,老旧风场光纤断纤情况严重,无法使用此方案。 技术路线二:搭建私有4G基站 特点:建立私有基站,无线传输,克服场站光纤不足的问题。 缺点:投资较高,相对于单体风场的利润比较,就目前科技水平,投入产出比不太理想,且不适用于山地风场。 技术路线三:光纤+MESH技术 特点:既能实现无线传输,成本又可以和“光纤环(链)网+无线AP”持平。 缺点:成熟产品较少,后期产品维护不可控性较低。 踩过的“坑” 1)随着大型风场的投运,单光纤链路上串接的风机数量直线上升,如不预先做好流量控制机制和设备,后期改进成本较高。 2)老旧风场光纤情况极其恶劣,一定要有足够的决心、技巧,而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解决光纤少、光纤短、光纤不稳定的问题。 3)传统网络设备均放置在机房或者风机的控制柜中,但实际情况是网络设备要放在风机外、即使风机内也会因为控制柜空间已满而无法放入控制柜。不事先充分考虑设备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会发生一年后,网络设备开始出现各种问题。 4)社会上成熟的无线方案解决承包商,其经营模式为一个火电、水电项目投入多人,一个项目就能养活一个团队,但风电行业不同的是:一个场站非常小,可投入金额有限,不能再指望做一个风场就有多高利润,如何合理的改变承包商的工作思想、利润模型,总结出风电行业场站分散项目的实施方案,光靠承包商是做不出来的(对行业特点的理解有限),需要业主单位共同思考,形成一套办法。 5)风场地处偏远,除设备采购费,在其它项目上容易忽视的人员实施费、差旅费、交通费更容易成为压死承包商的最后一要稻草。 另外,为什么行业内有过几家企业做过试点,但没有大规模推广,除了当前可用的信息系统有限以外,单风场部署成本太高,规模化推广的话投资压力较大也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如何把甲方成本降到可承受范围,同时实现双盈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风电场的特点是规模小、预算少,和常规电厂完全不同,市面上没有成熟的供应商,如何改造常规供应商认识、适应风电场做项目的方法,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又不把供应商做死,是一个与各相关利益方合作策略的问题,关于策略,笔者后续会单写一片文章来详细阐述。
  • 《广东揭阳“海上风电母港”建设加速推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21
    • 11月19日,随着起重船将最后一块实心方块精准吊装就位,揭阳前詹通用码头挖入式港池80米宽泊位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同时该项目东南防波堤推填工作已突破900米,为满足园区装卸海上风电重件货物出运需求,实现揭阳神泉二502MW、神泉一(二期)91MW海上风电项目年底投产并网提供坚实保障。   据介绍,该港池泊位原宽度66米,为紧跟海上风电装备大型化发展趋势,确保码头“海上风电母港”功能最大化、投资最优化,满足园区企业关于海上风电大型装备装卸泊位须拓宽至80米的需求,国家电投前詹港电有限公司组织项目团队,联合参建单位、设计院等展开设计变更、方案调整、施工优化等工作;充分利用“学研创落”工作方法,创新性地将沉箱结构变更为方块结构,实现了投资少、工期短,沉箱出运临时码头与80米宽泊位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效果,获得各方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为抢抓工程进度,确保安全高效落实节点目标,码头项目党员突击队主动出击,克服疫情反复、台风多发、石料不足、有效作业窗口期少、施工海域风高浪急、作业面存在标段交叉作业等困难挑战,通过细化现场吊装施工方案,加大人力及船机资源投入,优化施工工序,科学施工加快进度,其中最高单日安装达11块。在有效作业天数仅有39天情况下,项目安全顺利完成132块均重在200吨左右的方块安装。目前,推填进入900米拐弯的东南防波堤,已为港池形成了有效防护。据该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80米宽泊位主体工程的完工,使之具备海上风电深水区导管架出运功能,满足园区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通用电气主机大部件出运至欧亚市场的需求,为今年冬季两个海上风电项目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运维船、大型风电施工船可就近靠泊出海,更大程度地缩短出海交通行程;同时,在外海浪高超过2.5米的情况下,泊位可兼备倒驳海上风电各类设备功能,从运输船上直接倒驳装载至施工平台船出海,能在宝贵的窗口期中极大提高作业效率。”   揭阳港前詹作业区通用码头一期工程是省、市重点项目,由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设,建成后将兼备海上风电母港功能。项目拟建设1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3千吨级通用泊位(结构按7万吨级设计)、1个挖入式港池(1万吨级),工程总投资为24亿元,主体工程计划明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