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 | FDA批准上市或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AD)疗法》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6
  • 2023年9月21日,据药明康德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症的主要类型之一,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其影响。这种疾病剥夺了患者的记忆和自主能力,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也激发了全球科学家和研究者们加倍努力,不断寻找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旨在延缓甚至逆转这种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目前,有一系列药物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中相当一部分药物将获得批准上市,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今日正值第30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呼吁公众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关注和对AD患者的关爱,同时也希望提升公众对此领域治疗的认识。为此,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整理了目前已获FDA批准上市或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的AD疗法,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疗法进展。

    获FDA批准上市的AD疗法有哪些?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共有10款AD药物获批并仍活跃在市场中。

    早期的AD药物研发主要针对乙酰胆碱酯酶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这两个靶点。近年来,AD药物则主要集中于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这表明AD疗法研发的焦点已逐渐转向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物标志物。

    其中,Leqembi(lecanemab)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款药物。它于2023年7月获得FDA的完全批准,成为了首款靶向Aβ、且由加速批准转为传统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

    在一项双盲、安慰剂为对照组、平行组别的2b期临床试验中,接受Leqembi治疗的AD患者大脑中淀粉样蛋白呈现剂量与时间相关下降。接受每两周10 mg/kg剂量的Leqembi的患者自基线至第79周,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水平出现统计上的显著降低,相较之下,安慰剂组患者的淀粉样蛋白水平则维持不变。在3期临床试验中,AD患者在接受18个月的Leqembi治疗后,AD患者的CDR-SB评分(用于评估患者认知和日常功能,评分越高意味着患者临床功能越低)的增加速度降低27%,并在18个月里将淀粉样蛋白沉积水平降低约70%。

    这些数据表明Leqembi不仅能有效降低AD的病理生物标志物,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鉴于这些积极进展,美国FDA在2023年1月加速批准了这一重磅疗法上市,用以治疗AD。仅仅数月后,在美国FDA召开的咨询会议中,与会专家一致认同这一疗法的有效性,以6:0的投票结果支持该疗法的完全批准。随后在7月,美国FDA宣布在确认其临床疗效后,将Leqembi由加速批准转为传统批准(traditional approval)。

    行业媒体Endpoints指出,Leqembi是20年来FDA首次完全批准的一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它的问世将造福大量具有未竟医疗需求的患者。

    AD疗法3期临床趋势如何?

    目前,共有17款AD药物正处于3期临床开发阶段,其中包括14款处于临床3期和3款处于临床2/3期的疗法。其中,由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开发的抗体疗法donanemab已完成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预计将在今年年底获得评审结果。除了donanemab,礼来旗下还有一款抗体疗法remternetug也处于3期临床开发阶段,这两款疗法的靶点均为N3pG的淀粉样蛋白亚型。通过靶向这一亚型,这些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与大脑中的淀粉样斑块相结合,从而促进淀粉样斑块的清除。

    这些药物的靶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覆盖除了乙酰胆碱酯酶、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外的其他各类信号通路。这些药物涉及的病理机制也相当多元,包括蛋白错误折叠、神经保护、突触活性及神经传导和炎症等多个方向。这显示当前的研究正致力于多元化的探索,不再仅局限于传统靶点。研究人员正在尽力通过多样化的机制和路径来寻找更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案。

    另外,目前的药物研发呈现出另一显著趋势,那就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或其特定症状(如精神错乱和激越症状)的专注。这表明研发焦点除了专注于找到可以直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外,也逐渐转向了开发能够减缓该病相关症状的药物,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在进入临床3期阶段的AD药物中,主要分为两大类: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后者包括抗体和多肽。小分子药物占据了绝大多数,表明在当前的AD疗法研发领域,小分子药物仍然是主流选择。值得注意的是,AD诊断试剂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有些也已进入了临床3期开发阶段,这突显了除药物治疗之外,AD的诊断和监测方面的研发也得到了重视。

    最后,这个领域涌现了多家参与药物研发的公司,展示出该领域的研发活动旺盛和竞争激烈,预示着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本文内容转载自“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xI5h4YF0StgyqzQSQSGNw


相关报告
  • 《药明康德 | FDA批准上市或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AD)疗法》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8
    • 2023年9月21日,据药明康德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症的主要类型之一,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其影响。这种疾病剥夺了患者的记忆和自主能力,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也激发了全球科学家和研究者们加倍努力,不断寻找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旨在延缓甚至逆转这种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目前,有一系列药物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中相当一部分药物将获得批准上市,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今日正值第30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呼吁公众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关注和对AD患者的关爱,同时也希望提升公众对此领域治疗的认识。为此,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整理了目前已获FDA批准上市或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的AD疗法,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疗法进展。 获FDA批准上市的AD疗法有哪些?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共有10款AD药物获批并仍活跃在市场中。 早期的AD药物研发主要针对乙酰胆碱酯酶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这两个靶点。近年来,AD药物则主要集中于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这表明AD疗法研发的焦点已逐渐转向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物标志物。 其中,Leqembi(lecanemab)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款药物。它于2023年7月获得FDA的完全批准,成为了首款靶向Aβ、且由加速批准转为传统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 在一项双盲、安慰剂为对照组、平行组别的2b期临床试验中,接受Leqembi治疗的AD患者大脑中淀粉样蛋白呈现剂量与时间相关下降。接受每两周10 mg/kg剂量的Leqembi的患者自基线至第79周,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水平出现统计上的显著降低,相较之下,安慰剂组患者的淀粉样蛋白水平则维持不变。在3期临床试验中,AD患者在接受18个月的Leqembi治疗后,AD患者的CDR-SB评分(用于评估患者认知和日常功能,评分越高意味着患者临床功能越低)的增加速度降低27%,并在18个月里将淀粉样蛋白沉积水平降低约70%。 这些数据表明Leqembi不仅能有效降低AD的病理生物标志物,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鉴于这些积极进展,美国FDA在2023年1月加速批准了这一重磅疗法上市,用以治疗AD。仅仅数月后,在美国FDA召开的咨询会议中,与会专家一致认同这一疗法的有效性,以6:0的投票结果支持该疗法的完全批准。随后在7月,美国FDA宣布在确认其临床疗效后,将Leqembi由加速批准转为传统批准(traditional approval)。 行业媒体Endpoints指出,Leqembi是20年来FDA首次完全批准的一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它的问世将造福大量具有未竟医疗需求的患者。 AD疗法3期临床趋势如何? 目前,共有17款AD药物正处于3期临床开发阶段,其中包括14款处于临床3期和3款处于临床2/3期的疗法。其中,由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开发的抗体疗法donanemab已完成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预计将在今年年底获得评审结果。除了donanemab,礼来旗下还有一款抗体疗法remternetug也处于3期临床开发阶段,这两款疗法的靶点均为N3pG的淀粉样蛋白亚型。通过靶向这一亚型,这些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与大脑中的淀粉样斑块相结合,从而促进淀粉样斑块的清除。 这些药物的靶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覆盖除了乙酰胆碱酯酶、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外的其他各类信号通路。这些药物涉及的病理机制也相当多元,包括蛋白错误折叠、神经保护、突触活性及神经传导和炎症等多个方向。这显示当前的研究正致力于多元化的探索,不再仅局限于传统靶点。研究人员正在尽力通过多样化的机制和路径来寻找更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案。 另外,目前的药物研发呈现出另一显著趋势,那就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或其特定症状(如精神错乱和激越症状)的专注。这表明研发焦点除了专注于找到可以直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外,也逐渐转向了开发能够减缓该病相关症状的药物,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在进入临床3期阶段的AD药物中,主要分为两大类: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后者包括抗体和多肽。小分子药物占据了绝大多数,表明在当前的AD疗法研发领域,小分子药物仍然是主流选择。值得注意的是,AD诊断试剂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有些也已进入了临床3期开发阶段,这突显了除药物治疗之外,AD的诊断和监测方面的研发也得到了重视。 最后,这个领域涌现了多家参与药物研发的公司,展示出该领域的研发活动旺盛和竞争激烈,预示着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本文内容转载自“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xI5h4YF0StgyqzQSQSGNw
  • 《2023最佳发明榜单出炉!重磅减肥药、阿尔茨海默病疗法等上榜》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本文内容转载自“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mnH2C1Ta5VxaJcXrrY8jg 2023年10月25日,《时代》周刊发布了2023年度最佳发明的榜单,这一榜单旨在介绍最具影响力的新产品和理念,由《时代》周刊全球的编辑和记者提名,根据创新性、效率、影响力等因素筛选出200个突破性发明。《时代》周刊的评论表示,这些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并且挑战“可能”这一概念的极限。今天这篇文章里,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将与读者分享上榜的部分医疗健康产品。 20年来首款获FDA完全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 今年7月,美国FDA宣布将渤健(Biogen)和卫材(Eisai)联合开发的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Leqembi(lecanemab)的加速批准转为完全批准。这是20年来FDA首个完全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 Leqembi与β淀粉样蛋白的可溶性寡聚体特异性结合。不但可以中和并清除具有毒性的可溶性寡聚体,还能快速降低患者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在名为CLARITY AD的3期临床试验中,Leqembi与安慰剂相比,显著降低了试验主要终点CDR-SB的增加速度(CDR-SB评分越高意味着患者临床功能越低)。在第79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平均CDR-SB评分的变化降低27%。 首款延缓1型糖尿病发作的药物 1型糖尿病(T1D)由于患者的胰腺β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受损,导致体内分泌的胰岛素量非常少,甚至几乎为零!目前尚没有彻底治愈该疾病的方法,在胰岛β细胞被彻底损坏之前进行干预,对于保存β细胞功能、缓解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Provention Bio公司开发的Tzield(teplizumab)是一种抗CD3的单克隆抗体,它有望通过结合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其不再攻击生产胰岛素的细胞。在2022年11月,它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成为首款能延缓1型糖尿病发作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接受Tzield治疗的患者中,45%最后出现1型糖尿病的疾病进展,而对照组的比例则高达72%。此外,治疗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所需的时间约为50个月,而对照组仅为25个月。 近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Tzield在治疗表现出临床症状的1型糖尿病的8-17岁儿童和青少年中,也能减缓β细胞损失并保留β细胞功能。 备受关注的减肥疗法 诺和诺德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最初被用于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近年来,它在减肥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效果。在2021年,注射型司美格鲁肽首次获得FDA的批准,与降低热量摄入和增加锻炼联用,长期控制肥胖症或超重并携带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症状成人患者的体重。这是2014年来,FDA批准的首款用于控制普通肥胖症或超重的新药。如今,GLP-1受体激动剂和其它肠促胰岛素激素类药物已经成为减肥领域的开发热点。 在减肥之外,司美格鲁肽在减少心力衰竭症状,缓解肾损伤的临床试验中均获得积极结果。它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大型3期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 FDA批准的首款产后抑郁口服疗法 今年8月,美国FDA批准由Sage Therapeutics和渤健共同开发的潜在重磅药物Zurzuvae(zuranolone)上市。这是FDA批准的首款治疗产后抑郁症(PPD)成人患者的口服疗法。在此之前,PPD患者的治疗仅可通过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Zurzuvae是一种每日一次、为期两周的口服疗法,设计用于治疗抑郁症(MDD)和PPD。它是一种神经活性类固醇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阳性别构调节剂。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参与者在第3天开始便有快速与显著的抑郁症状改善,并一直持续至第45天。与安慰剂组(n=97)相比,以50 mg治疗的PPD患者(n=98)在第15天时的抑郁症状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全球首款获批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常见的传染性病毒,主要影响肺部和呼吸道。老年人和婴儿是RSV影响的高危人群。RSV还会加重其他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和慢性心力衰竭,并可导致重度并发症(如肺炎、住院和死亡)。此前一直没有RSV疫苗获得批准。这一状况在今年获得改变。今年5月,GSK开发的RSV疫苗Arexvy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用于预防60岁及以上人群因RSV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LRTD)。这是全球首个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RSV疫苗。 随后辉瑞的二价疫苗Abrysvo也在5月底获得FDA的批准上市,保护同样的老年群体。该疫苗在8月获批扩展适应症,通过给孕妇接种保护即将出生的婴儿。 此外,阿斯利康和赛诺菲联合开发的RSV靶向单克隆抗体Beyfortus也在今年7月获得FDA的批准,预防新生儿和婴儿的RSV相关下呼吸道疾病。这些产品的出现,为RSV感染的高危人群提供了多种防护选择。 不用药物治疗便秘的独特疗法 便秘困扰着庞大的患者群体,根据《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中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0%~10.0%,超过5000万成年人深受便秘的困扰。便秘的通常疗法包括可溶性纤维、泻药等,然而多种疗法疗效不佳或具有副作用。 Vibrant Gastro公司开发的Vibrant系统是一种不含药物的一次性使用胶囊。它可以在体外编程控制其运动模式。这一胶囊吞入体内后,进入结肠时可以产生温和的振动,通过“按摩”肠道来刺激肠神经系统,通过肠-脑轴的信号传导,重新让生物钟同步,恢复自然的排便生物节律。从而改善肠道的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它在2022年8月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这一系统治疗的患者组中,40.51%的患者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CSBM)至少增加一次,对照组这一数值为22.92%。 新一代A型肉毒杆菌毒素 Revance Therapeutics开发的Daxxify(daxibotulinumtoxinA)是一款下一代、长效神经调节剂,药物活性成分为A型肉毒杆菌毒素。它不含人类血清球蛋白和基于动物的成分,并具有持久的活性,中位疗效持续时间达到6个月,在有些参与者中一次注射的疗效可维持9个月。它在2022年9月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的中度至重度眉间纹。在今年8月再度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与Revance Therapeutics签署许可协议,获得Daxxify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独家使用、进口、销售及其他商业化(不包括制造)等权利许可。今年,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Revance Therapeutics和复星医药联合申报了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