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us3D推出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刹车盘》

  • 来源专题:工业强基
  • 编译者: 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Eplus3D是一家位于中国的3D打印机制造商,它通过与一家未具名的铁路公司合作,首次将其产品应用于铁路行业。该公司使用其大型EP-M650系统为火车定制了一套刹车盘。每个刹车盘的尺寸为Φ648 x 90mm3,使用24CrNiMo合金钢材料,总共打印时间为631小时。

    这项应用是Eplus3D在3D打印领域的最新尝试,与传统生产方法相比,据报道为铁路公司带来了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交货期。铁路行业对高性能刹车盘的需求很高,因为现代高速列车的车厢重量大,速度高,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效制动。传统的刹车盘制造方法,如金属铸造和锻造,虽然能提供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光洁度,但生产周期过长,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替换零件时,交付时间可能需要数月,增加了供应链的每一步成本。

    Eplus3D采用的3D打印技术,特别是其EP-M650 3D打印机,是一种四激光粉末床熔融系统,具有655 x 655 x 800mm的大尺寸构建体积。该机器兼容多种金属粉末,包括钛、铝、Inconel、钴铬合金等。项目中使用的24CrNiMo钢以其高抗拉强度、断裂韧性和出色的热稳定性而闻名,这对于刹车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D打印技术不仅缩短了交货时间和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在零件性能方面带来了几个好处。Eplus3D表示,3D打印的刹车盘由于高功率激光束的反应性,提供了更好的密度,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机械和摩擦性能。由于表面特征和孔洞是作为一个整体部分打印的,刹车盘还提供了更好的散热性能。

    Eplus3D对其3D打印机在铁路行业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改进的关键备件制造方法,不会牺牲零件性能。尽管Eplus3D并不是第一个在交通领域利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公司,但它的这一创新举措无疑为铁路行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其他公司,如法国的阿尔斯通(Alstom)和科技材料公司ARMOR的子公司Kimya,也在其生产操作中采用了3D打印技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 原文来源:https://3dprintingindustry.com/news/eplus3d-unveils-brake-discs-produced-using-3d-printing-technology-209574/#respond
相关报告
  • 《研究人员使用FFF 3D打印制作出更硬的金属3D打印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3
    • 2018年10月23日,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与系统研究所(IKTS)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使用FFF 3D打印技术在金属中制作更硬的3D打印件。 研究人员使用FFF 3D打印制作出更硬的金属3D打印件 极其坚硬的工具主要用于汽车工业的大规模生产。硬质合金由金属粘合剂镍或钴和硬质相碳化钨组成。到目前为止,切割、钻孔级冲压等工具通常使用挤压、注塑、单轴或冷等静压粉末压制生产,虽然其生产时间短和能够精确控制材料的特性使得该过程特别有趣,但它通常需要复杂且昂贵的后处理。另外,使用粉末压制实现复杂或特定的设计也是极其困难的。 相反,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的几何形状,但到目前为止在物件硬度和尺寸方面仍受到限制。现代粘合剂喷射3D打印和热塑性3D打印(3DTP)技术已经成功地被IKTS用于硬质金属。然而,通过这些方法生产的部件不如使用粉末床熔合方法生产的部件那样坚固,并且金属粘合剂含量和3D打印件的尺寸也是有限的。 最初,IKTS采用FFF工艺生产陶瓷和复合材料。但在最新的实验中表明,通过在复合长丝中混合更小的金属颗粒,可以实现更硬的3D打印件。IKTS研究人员说道:“几十年来,Fraunhofer IKTS获得了成熟的粉末冶金专业知识。因此,可以用具有有机粘合剂的硬质合金粉末生产FFF所需的3D打印材料 。根据材料结构的不同,可以使用减小的晶粒尺寸和粘合剂含量来特别提高硬质合金的硬度、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 据了解,该3D打印材料可用作标准3D打印机的半成品,并且首次打印具有极低金属粘合剂含量的硬质合金,只有8%,细晶粒尺寸低于0.8微米,因此可以提供高达1700 HV10的极硬元件。
  • 《突破 | 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定制化MEMS器件的低成本生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21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专用于制造微机电系统(MEMS)的3D打印技术,它克服了传统MEMS器件制造的局限性,有望实现定制化MEMS器件的经济高效生产。通过该系统能够小批量生产定制设计的MEMS设备,以用作微型机器人、智能导航、飞行器设计等领域的传感器。 尽管通过大规模半导体制造技术可以高效地大批量生产MEMS器件,但由于制造工艺开发和器件设计优化的启动成本较高,使得中小型批量制造MEMS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领导该研究的Frank Niklaus教授表示,工程师通常需要在非最优的现成MEMS设备和难以承受的启动成本之间做出抉择。而且传统的制造工艺开发和设备设计优化的成本不会因为小批量而降低。 图 一个3D打印的MEMS单元被放在一枚硬币旁边 该团队利用双光子聚合结合金属蒸发工艺制造了一种应变传感器,并展示了一种3D打印的功能性MEMS加速度计。它表征了加速度计随时间变化的响应度、谐振频率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这种3D打印方法可以有效地制造各种定制设计的MEMS器件。 双光子聚合过程,产生了小至几百纳米,但无法感知的高分辨率物体。为了形成转换元件,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遮蔽技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模板。在3D打印的结构上,研究人员制作了具有T型横截面的特征,它功能就像一把伞。当从3D打印结构上方的某个点沉积金属时,受到这种“保护伞”保护的T型特征的侧面没有被涂覆金属。因此,T顶部的金属与结构的其余部分绝缘。 研究人员利用该方法,通过商业3D打印设备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制造了大约12个定制设计的MEMS加速度计。这种3D打印方法可以用于MEMS器件的原型制作,并以更加经济的方式每年生产数千万个MEMS传感器。 Niklaus强调,该方法突破了传统MEMS的生产极限,因为如果使用传统半导体技术来制造一款MEMS产品的成本在数十万美元左右,而且生产周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但他们研发的新型3D打印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大大压缩了生产时间,在未来有望改变MEMS和传感器制造的游戏规则。 该方法可以用于制造那些需要定制的昂贵设备,比如飞机加速度计和工业机械振动传感器。它还可以应用于各种MEMS传感器,比如压力传感器,陀螺仪和流量传感器等。其他可以从该技术中受益的小批量产品包括机器人、工业工具和风力涡轮机的运动和振动控制单元。 此外,3D打印还可以为MEMS传感器实现复杂的几何形状,而且目前通过传统的硅微加工无法实现。研究人员通过将遮蔽元件,与定向材料沉积相结合来,选择性地功能化3D打印MEMS结构的表面的这种思路是通用的,促进了创新设计和各种传感器集成。 3D打印大大缩短了MEMS器件设计和制造的间隔时间,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几个小时内评估设备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据研究人员称,从工业角度来看,与传统维微纳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可以显著降低中小批量定制MEMS器件的启动成本。 Niklaus 认为3D打印的可扩展性不仅仅是MEMS生产的优势,而且使其他类型的定制设备的制造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