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9日讯(记者佘惠敏)10月29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选取12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组成了指标体系,对全国及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
报告显示,我国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69.63分,比上年提高了2.06分。上海、北京的科技创新水平最高,引领发展的地位愈加凸显,天津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展现了东部地区突出的创新优势。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进步较快。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日渐形成。
沪京引领,全国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在今年的报告中,上海和北京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前2位,天津仍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排在第4位、第5位和第6位。
与上年比较,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了2.06个百分点,安徽、吉林、浙江、河北、河南、广东等6个地区高于这一增幅,新疆、北京、山西、西藏、黑龙江等5个地区得分有所下降。
与上年的评价结果相比,东部的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6个省市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中部的湖北创新能力表现最好,保持在全国第7位,安徽进步显著,上升了4位至第11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弥补河北科技创新短板上取得明显成效,河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年提升了2位,五个一级指标中,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和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均比上年上升2位;位次下降较快的地区是山西,比上年下降3位,主要是因为科研物质条件指数排名下降;黑龙江和宁夏比上年下降2位。
上海和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力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以“三城一区”建设和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基础,以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为延伸,上海和北京的创新人才资源集聚水平、创新创业投入规模和强度、知识创造的广度和深度、技术成果传播和扩散效应、对国内乃至国际的创新辐射均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玄兆辉介绍,从历年来的报告数据看,北京上海交替第一,不分伯仲表现优异,创新环境持续改善,但二者之间也有差别。“上海国家科研力量布局不如北京多,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上海高技术服务业的规模尚可,效率还有待提高。北京各种中央大研究机构集聚,原始创新能力强,问题是如何将成果转化。北京的企业创新能力弱于上海,创新创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格局已形成
从评价的五个一级指标看,科技创新环境指数、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排在前三位的均为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以西部的重庆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