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系》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1-10-21
  • 北京师范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最早始于地理系有关的水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于2002、2003年先后成立的水科学研究所和取得的水文学及水资源硕士点,则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和壮大。新世纪之初,在以我校双聘院士刘昌明先生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机理与演化规律”实施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聚集了包括我校双聘院士林学钰先生在内的一大批从事地表水、地下水、水沙科学、水生态以及水灾害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2005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水科学研究院,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奋斗,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术地位和声望不断提高,目前在国内外水文学与水资源领域已经具有相当的学术地位与影响。
  • 原文来源:http://cws.bnu.edu.cn/swszy.jsp
相关报告
  •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生态与环境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1-10-21
    • 主要探讨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提出评价河流健康的指标及方法体系,揭示河流、湖泊水质变化的产生机理,建立水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体系。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为解决我国河流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提供指导。其核心目标从科学上来讲是要揭示流域水、生态、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控制机理与过程,从工程上来讲是要建立流域水生态修复和管理决策的支撑工具。 争取经过5-10年努力,水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在生态水文过程、河流修复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一流;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土污染控制与治理的产品和装备;构建生态流域各子系统,主要包括流域水土污染与控制子系统、流域水文生态子系统以及流域社会经济子系统,并通过各子系统的耦合研究,建立生态流域科学的理论框架与数字化平台,为流域综合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水利、环境、地理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基地和我国优秀人才的培育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1-10-21
    • 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突出地下水和地表水结合、水量与水质结合、地下水理论与污染控制相结合的专业特色,形成以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为核心的环境科学、地质学、生态学、地理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创新团队,依托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和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台站,推进实验室与实验基地建设,培养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力争在5~10年内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教学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