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影响欧盟制造业!法国可能单方面对美国采取行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8
  • 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部长布鲁诺•勒梅尔11月7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能源价差以及美国政府为吸引企业提供补贴,使欧盟生产商在全球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勒梅尔担心地表示:“因为美国和欧洲的能源价格差异,我们的制造业正因丧失竞争力而受到损害。美国的《降低通胀法案》提供的巨额补贴,将会使这个差距更加扩大。”

    勒梅尔指出,欧盟需要尽早对这些措施做出协调一致的反应,包括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但也不排除法国做出单方面行动。

    勒梅尔进一步分析说,对欧盟的真正威胁是工业衰退。 “欧盟目前占世界经济的 17%。1990 年为 25%。”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也表示,欧盟委员会已经向华盛顿发出书面警告,要求改变美国《降低通胀法案》中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若干要点,并指出,欧盟将准备采取报复性措施,以保护自己的生产者。

    布雷顿指出,该法案规定,拨款3700亿美元用于将制造业带到美国,并创造就业机会,这“违反公平竞争规则”。

    据了解,在这项由美国总统乔•拜登于 8 月签署的法律中,包括规定扩大对购买在北美组装的、用美国当地材料制成的电池生产的电动汽车的税收补贴。

    这份被美国政府称为《降低通胀法案》的文件将拨款 3700 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和达成气候目标,还要将640 亿美元用于降低药品和健康保险的价格。 欧盟称,该法案对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类似产品具有歧视性。

    素材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0512.shtml
相关报告
  • 《需求疲软、审批过慢,能源危机下欧洲风能制造商陷困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31
    • 能源危机背景下,欧洲各国争先恐后地增加国内的可再生能源供应,然而,欧洲不少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却陷入财务困境。 西门子歌美飒全球公共事务主管科尔塔扎尔 (Jon Lezamiz Cortázar)近期表示,风力涡轮机制造商通用电气陆上风电部门和西门子歌美飒最近几周都宣布裁员,而欧洲制造商“都在财务上陷入困境”。 此前,全球最大风电整机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一直传出裁员消息。今年3月,在宣布关闭3个欧洲工厂后,维斯塔斯再次宣布裁员至少275人,岗位全部在欧洲。 除了竞争外,科尔塔扎尔说:“在已经捉襟见肘的风能产业供应链中,一切都变得更加昂贵。” 按照欧盟对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希望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量从32%提高到45%。除了供应链因素外,欧洲各国政府对风电项目的审批流程过慢也在影响该行业发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微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本土风电新增项目不足,影响风电企业的订单需求,进而影响现金流。 头部欧洲风电企业大调整 西门子歌美飒2022财年第三季度营收状况不佳,收入24.36亿欧元,同比下降10%,净亏损4.46亿欧元。为恢复盈利,该企业决定裁员2900人,岗位都在欧洲。西门子歌美飒表示,能源、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涨,风机关键部件缺货以及港口拥堵和物流延误等都导致营收下降。 维斯塔斯此前也在财报中强调了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营收下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据行业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9月至今,维斯塔斯已经在全球裁撤了近2000个岗位。 同时,通用电气公司的陆上风电部门员工也被纳入了重组和调整业务规模计划的一部分,以应对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和供应链延迟等问题。据悉,通用电气陆上风电部门20%的员工将受影响。 通用电气向媒体证实了其正在“精简”陆上风电业务以应对市场现实的消息,但没有直接评论任何裁员消息。陆上风电是通用电气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业务。截至2021年底,该业务在全球共雇佣了38000 名员工。然而,由于通货膨胀和供应链压力,该部门一直在与原材料成本上涨作斗争。 美国一直是通用电气最赚钱的陆上风电市场,但是去年可再生电力生产税收抵免到期后的政策不确定性打击了客户需求,导致该部门今年的收入下降。 去年,通用电气陆上风电部门为公司的工业销售额贡献了15%,如今营收下降也影响了公司整体可再生能源业务的表现。通货膨胀、钢铁和铜等关键材料成本的上涨推高了涡轮机的制造成本。但客户提前数年锁定的较长交货时间和涡轮机价格使制造商难以转嫁更高的成本。 风电行业还在努力解决供应链延迟问题,分析师表示,这使风电制造公司面临不得不向客户支付所谓的“违约金”或与项目延误相关的赔偿金风险。 风电获批速度过慢 维斯塔斯全球营销和公共事务主管迪霍姆(Morten Dyrholm)表示,目前的情况相当于“供应链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他表示:“如果有足够多的项目可以进行,供应链的状况会好得多”,但它们可能需要长达10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批准。 迪霍姆的“吐槽”是业界众所周知的一个悖论:一方面,在能源危机中,欧洲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期望和部署,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欧洲能源专家都表示,能源危机将是一次加速欧洲进行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契机;另一方面,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风电项目,批准速度非常缓慢。 此前,欧洲多国领导人在波罗的海能源峰会上签署“马林堡宣言”,同意加强能源安全和海上风电合作,计划在2030年将由其掌控的波罗的海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8吉瓦提高至19.6吉瓦(1吉瓦等于100万千瓦)。 此次峰会的与会国包括丹麦、瑞典、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德国。会上签署的“马林堡宣言”还规划从位于波罗的海的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铺设一条连接德国、长约470公里的电缆,以便在需要时输电。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马林堡宣言”的达成将助力欧洲加速绿色转型,摆脱能源依赖。 然而在现实中,全球风能委员会的测算显示,今年全球新增装风机容量可能从约101吉瓦下调至94~95吉瓦。这意味着,自去年以来,这一领域几乎没有增长,2021年显然已成为了海上风电安装的高峰年。 能源咨询机构Ember的数据也显示,在对欧洲18个国家的陆上风电项目分析后,这些项目平均获得许可的时间都超过了两年,有些获批时间甚至达到十年之久。 Ember的研究认为,如以当前的部署速度推算,在欧盟成员国中,仅有芬兰、克罗地亚、立陶宛和瑞典可以实现所需的新增风能装机量。同时,在对欧盟风能产业至关重要的几个国家之中,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在2026年的风电装机量将持平或下降。 吴微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风电项目可以投产,企业可以尽快回笼资金,而这将使企业有能力去投资大型化风机,以实现降本,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 《热词中的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3
    •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在拉拢盟友对俄罗斯展开全方位制裁,这也让欧洲国家深陷能源危机。 俄罗斯是欧洲能源的主要供应国,对俄制裁愈演愈烈的同时,欧洲自身的能源价格也持续走高。伦敦洲际交易所数据显示,近日,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突破1900美元每立方千米。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倍。眼下欧洲各国正纷纷增加各自的天然气储备,不过就在今天(11日),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管道——“北溪-1”开始年度维护,输气也随之暂停。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将加剧欧洲市场天然气短缺。而鉴于目前欧洲多国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不少欧洲官员担心,俄方在维护结束后会继续关闭管道。 “北溪-1”开始年度维护 法德担忧完全停供 根据“北溪”公司的数据,从莫斯科时间11日7点开始对管道进行年度计划维修工作后,已经没有通过“北溪-1”管道供应给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流量。维护时间将持续至21日,维护工作包括检测机械部件、自动化系统等。俄方表示,维护工作正常情况下每年都会进行,而且完全按照计划开展。 不过,德国和法国方面却都有些担忧。 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 克劳斯·穆勒:“北溪-1”按照惯例通知了我们,但是维护完成后会发生什么还有待观察,没人能预测是10天后结束维护,还是更早或更晚。不幸的是我们只能等着看结果。我甚至觉得我们可能最快也要在恢复前一天才能得到通知。 穆勒表示,德国有关部门,特别是从秋季开始,将持续关注能源短缺给经济、供应链以及社会层面带来的影响。 德国工商总会主席彼得·阿德里安则预测说,如果“北溪-1”长期断供,德国可能面临严重经济衰退风险,到今年冬季,德国GDP可能缩水10%甚至更多。 10日,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是非常有可能的,法国要为此做好准备。 法国财政部长 布鲁诺·勒梅尔:我们要为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做好准备,这依然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据德新社报道,眼下正是德国储气过冬的重要时段,德国政府计划11月前把天然气库存提升至储气能力的90%,但现在仅为62.6%。 德国《图片报》报道称,由于天然气供应短缺和取暖成本飞涨,今年冬季很多德国人可能无法负担取暖费,对此,德国政府已敦促企业和家庭将天然气消费量降至最低水平,以确保在2个多月后的供暖季节能有足够的天然气存量。德国多座城市也计划设立公共取暖场所。 德国住宅地产公司巨头沃诺维亚日前宣布,公司旗下的出租房屋近期将在夜间降低供暖功率,散热器的温度将不高于17摄氏度。该公司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无法保证冬季所有公寓供暖都照常运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供暖费会大涨。 加拿大将归还送修的“北溪-1”涡轮机 围绕俄罗斯与欧洲的“北溪-1”供气问题,远在北美洲的加拿大也来横插一脚。今年6月,加拿大以对俄制裁为由,将德国西门子公司送修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部件——涡轮机给扣住了。经过德国的协调,加拿大政府9日宣布,将归还涡轮机,但同时也将扩大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归还的日期将会在7月14日以后。 按照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乔纳森·威尔金森在声明中的说法,涡轮机的归还有助于欧洲获得可靠且负担得起的能源,因为一旦缺乏必要天然气供应,德国经济将遭受重创;随着冬季临近,德国人将面临无法取暖的风险。 加拿大政府知情人士透露,涡轮机将先送回德国,而后由德方交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6月14日,俄气表示,由于“北溪-1”的涡轮机未能按时送回,通往欧洲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从每日1.67亿立方米减少至最多1亿立方米。15日,俄气表示,输气量再次减少至每日不超过6700万立方米。 这一涡轮机由西门子加拿大子公司制造,此前被送往加拿大进行维修。但俄方没有透露送修的时间。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 佩斯科夫(6月16日):我们知道的是,涡轮机有问题,他们维修后没有及时返还到俄罗斯,这是制裁的后果,这不是我们提前计划的,这与我们无关。 此前,德国4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俄罗斯缩减供气量后,德国被迫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包括更多转向煤电、呼吁民众节能等。 这让德国倍感压力。在6月底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晤时,就要求加方归还涡轮机。峰会结束后不久,朔尔茨再次打电话给特鲁多,商议此事。 本月7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再次公开呼吁加拿大归还涡轮机。他声称,德国不认为涡轮机是俄方减少天然气供应的真正原因,但归还涡轮机会让俄罗斯失去延长停供的借口。这样的说法,遭到俄方反驳。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 佩斯科夫(7月8日):对于俄罗斯用天然气施加政治压力的说法,我们拒绝接受,事实不是这样的。涡轮机归还后,我们将增加供气量,问题是为什么没有立即归还。 在加拿大决定归还涡轮机后,乌克兰外交部和能源部发表声明说,对加方的决定深感失望,称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缺少一个涡轮机的情况下全量供应天然气,俄罗斯的威胁是“没有技术原因的敲诈”。 “北溪-1”管道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是俄罗斯向德国供应天然气的主要管道。 与它平行的输气管道“北溪-2”2021年建成,但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德国政府暂停了“北溪-2”管道项目认证程序。 天然气短缺 老牌瓷器制造商面临生存危机 由于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德国很多依靠天然气生产的行业犯了愁,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瓷器制造商卡拉最近就因此而倍感焦虑。 卡拉是德国一家拥有177年历史的老牌瓷器制造商,专门为零售商店和酒店行业生产瓷器。近来受能源价格高企,以及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这家百年老店的生存已经面临严重威胁。 德国卡拉瓷器制造公司总经理 丹尼尔·耶肖诺斯基: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天然气的制造商,我们非常焦虑。因为天然气价格在过去12个月里急剧上涨,而且转向依靠光伏发电等方式是不可行的。 耶肖诺斯基表示,尽管目前每兆瓦时天然气的价格约为100欧元、约合人民币700元,较年初的120到150欧元稍有下降,但从商业角度来看仍不可持续。 德国卡拉瓷器制造公司总经理 丹尼尔·耶肖诺斯基:我们那么大的用量很难找到替代来源,这难以想象。最终我们的方案就是停产。 目前,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储气量不到60%。而在上月,在俄罗斯减少供气量后,德国启动天然气紧缺应急方案第二级“警报”。德方官员估计说,如果德国失去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且今年冬季不遭遇异常寒冷,德国现有天然气储备届时也只可维持一到两个月。 “美国正在牺牲欧洲利益” 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在试图带欧洲的节奏,除了对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之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带动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展开多轮制裁。然而,对俄制裁的效果并不明显,还起了反作用。如今,欧洲国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跟从美国不断推高对俄罗斯的制裁,带来的损失将更多由欧洲自身来承担。欧洲不仅出现了对俄制裁的疲劳症,对俄乌冲突的疲劳症,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对于盲目跟进美国政策的不满。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 勒庞:(对俄罗斯的)制裁被证明无效,相反却使俄罗斯变得富有。制裁对法国人民的伤害大于对俄罗斯的伤害。 勒庞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法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5.8%,通胀水平创下1991年6月来新高。 事实上,对俄制裁是否有效,美国人心里也清楚得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里亚:西方对俄罗斯展开的经济战的效果与它们的预想相距甚远。由于能源价格飞涨,彭博社预测相比俄乌冲突开始前,俄政府将在石油和天然气上赚得更多,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850亿美元,在2021年这一数字为2360亿美元。与此同时,欧洲正面临50年来最严峻的能源危机。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近日也表示,西方对俄制裁并未对俄乌冲突起到任何降温作用,反而使冲突愈演愈烈,而这不符合欧洲的利益。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 杰拉奇:我们都看见了,制裁并未起作用。众所周知,制裁也不会起作用。当然我们不希望冲突持续,不希望危机升级,也许一些欧洲国家、西方国家正希望如此,但这并不符合欧洲的利益。 挪威东南大学教授格伦·迪森9日在“今日俄罗斯”网站撰文指出,“西方集体正面临着一场经济灾难。这场灾难由不可持续的债务、失控的通货膨胀、不断下降的竞争力以及目前最严重的能源危机所驱动。”文章还重点点名了德国,称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德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或将面临经济灾难。 有德国联邦议员表示,德国不应牺牲自身的利益,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 爱丽丝·魏德尔:我认为错误的还有一点就是欧洲人对美国的极度依赖。看看乌克兰冲突,欧洲人跟乌克兰人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是直接的邻居,而美国在大西洋的另一头,跟欧洲的地缘政治形势完全不一样,所以欧洲替美国挡子弹的做法太愚蠢了。 有网友对此表示赞同。 “欧洲领导人干过最愚蠢的事就是一味追随美国,而对自己国家的事情却不管不顾。” “就像其他欧盟国家的人民一样,德国人也将意识到在乌克兰问题上盲从美国,将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昂贵的代价。” 有网友在这个帖子下留言“越快(意识到)越好。” 还有网友表示,由于在美欧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欧洲日益沦为美俄博弈牺牲品。 “在地缘政治的棋局中,美国把欧洲视为棋子,正在牺牲欧洲(的利益)。”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美国一心想谋求在欧洲的霸权,通过自己一手主导的制裁已将欧洲经济毁于一旦。与此同时,美国还牺牲乌克兰人的生命与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 “如今欧洲已经步履蹒跚了,可这还没到冬天呢。欧洲人还没看清,他们已经被美国政府欺骗了,重创了自己的经济,强化了美国的单极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