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对非公路用车市场的冲击与行业应对》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赵卫华
  • 发布时间:2025-04-17
  • 2025年,全球非公路用车市场本应迎来后疫情时代的稳步复苏,但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为这一预期蒙上阴影。在Bauma 2025展会上,行业普遍认为,关税将推高设备及零部件成本,进而抑制全球需求。数据显示,关税宣布后一周内,标普500、日经225和富时100指数均下跌约10%,反映出市场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

    一、需求破坏与成本压力

    1.  通胀与需求萎缩

    关税的直接效应是抬高进口机械价格,加剧通胀压力。若企业选择自行消化成本,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导致资本支出减少,进一步削弱设备采购需求。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在2025年初已显疲软,关税政策可能使非公路用车市场雪上加霜,尤其是仓储和叉车等细分领域。

    2. 供应链挑战

    钢材、铝材等关键原材料价格因关税上涨,直接推高设备生产成本。例如,欧洲港口设备制造商面临零部件采购成本激增,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贸易不确定性还导致部分企业暂停投资计划,延长设备更新周期,进一步抑制市场需求。

    二、行业应对策略

    1. 成本分担与价格控制

    部分主机厂(OEM)要求供应商承担全部关税成本,以避免终端涨价。但实际执行中,供应链上下游更可能选择“共担痛苦”,通过协商分摊额外费用。

    2. 观望与灵活调整

    许多供应商采取“等待观望”态度,因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性可能导致关税取消或加码。例如,部分企业暂缓生产转移决策,以规避短期风险。

    3. 长期布局与市场坚守

    尽管短期压力显著,但美国作为高价值市场仍具吸引力。部分企业认为,生产布局应基于长期战略而非短期关税波动,未来三年美国政府的更迭或带来政策转机。

    三、未来展望

    当前关税政策对非公路用车市场的冲击是显著的,但行业普遍认为这一局面可能并非永久性。企业需保持冷静,通过以下方式应对挑战:

    • 强化供应链韧性:探索多元化采购渠道,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 技术降本增效:通过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抵消部分关税影响。
    • 政策游说与合作:联合行业协会推动政府对话,争取豁免或过渡期安排。


    关税政策为全球非公路用车市场复苏增添了不确定性,但也倒逼行业加速供应链优化和战略调整。短期内,企业需平衡成本与市场竞争力;长期来看,灵活性和创新力将成为抵御贸易风险的关键。正如Bauma 2025所揭示的,行业更需“冷静头脑”,以应对这一阶段性挑战。


  • 原文来源:https://interactanalysis.com/insight/tariffs-off-highway-vehicle-demand-destruction/
相关报告
  • 《光伏产业率先“服软” 美对华关税政策要转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09
    • 美媒最新消息显示,当地时间6月6日,美国白宫正式宣布,将对进口自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的太阳能电池相关产品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 拜登为何突然开“绿灯”? 白宫发布声明称,为解决美国出现的能源紧急状态,拜登政府一方面援引《国防生产法》,宣称要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的本土化生产,另一方面,短期内要大量进口光伏组件、电池等产品以满足需求。为此,决定豁免东南亚四国光伏组件2年关税。 “国内太阳能行业迎来关税方面重大利好”,针对这则消息,不少舆论给出了这样的评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眀昊指出,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得放在美国对华光伏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 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作出反倾销、反补贴仲裁;2018年,特朗普政府通过“201条款”,对进口光伏产品征收30%关税,为期四年,每年降低5%。但到了2020年,特朗普政府又将2021年对进口太阳能面板的关税提高到18%。 高税率之下,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走出去”,前往东南亚设厂,但仍逃不过美方的“重点关注”。2021年6月,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暂扣令”,即使是东南亚产品也需海关查验。 今年2月,加利福尼亚州光伏组件企业Auxin Solar提交实名请愿书,称中国制造商将生产转移到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以回避美国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的关税。美国商务部很快就给出反应,在3月对上述四国发起“反规避关税调查”,涉及到的中国企业包括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阿特斯太阳能、天合光能、比亚迪和博威集团。而一旦相关调查落地,可能导致最高250%的追溯性关税。 那为何原本要开展为期150天的调查,不到70天时拜登又突然开了“绿灯”?赵眀昊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无疑是为了挽救美国的太阳能项目,确保其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前,拜登政府曾设定过一个目标,要在2035年之前让美国电力行业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太阳能为美国提供高达40%的电力需求。但现实很“骨感”,美国缺乏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及足够的产能,光伏产品依然高度依赖进口。美国清洁能源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预计将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约80%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因此,美商务部启动的调查程序,让该国光伏行业陷入混乱,短短数周内,就有318个光伏项目被迫取消或推迟。 “受情势所迫,拜登政府不得不通过关税豁免举措,来降低国内清洁能源转型的成本,应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压力。”不过,赵眀昊同时也表示,这次调整只是按下了一个“暂停键”,从长期看,美国依然希望在清洁能源的产业链上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推动本土清洁能源产业的振兴,因此,我们不能指望拜登政府会在短期内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进一步“松绑”。 事实上,美国商务部特意为豁免决定做了“补充说明”:免税措施止于东南亚四国,针对中国及台湾地区征收的相关关税不变,并将继续就中国光伏企业是否通过东南亚企业避免美国关税展开调查。 拜登会向高通胀“低头”吗? 在豁免东南亚四国光伏组件关税的同时,近期美国也在频频放风,拟取消部分对华关税。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当地时间6月5日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拜登要求他的团队考虑取消前总统特朗普推出的一些对华关税,以抑制当前高企的通胀。 美财长耶伦等官员也表达了支持取消部分对华关税的态度。她认为,整套关税几乎不具有战略意义,“其中一些措施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似乎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受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美国通胀数据持续攀升。今年3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8.5%,涨幅创1981年以来新高。到了4月份,尽管CPI增长有所放缓,但同比增幅也达到8.3%。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如果取消对华加征关税,仅2021年就能为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节省810亿美元。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对此指出,在调整对华关税政策的问题上,拜登政府已是“不得不发”,在通胀高企之际,美国如果依然维持对华商品的额外征税,不仅不利于美国的普通消费者,也会伤害以中国商品作为生产原料的美国企业。 不过,霍建国同时也表示,出于打压中国的目的,拜登几乎不可能取消全部的对华关税,“最有可能涉及的是与美国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而对于一些高科技产品,可能仍会打着维护所谓‘国家安全’的幌子继续加征关税。” 赵眀昊对此也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在关税的问题上,拜登政府的政治考量明显高于经济考量,“部分美国官员的心态是,即便现在着手取消部分对华关税,也很难短期内见效,反而有可能遭到共和党,包括更多美国选民的反对,未必有利于中期选举,这恐怕也是拜登政府难下决心的原因。” 美国贸易代表“唱反调”透露何种信号? 事实上,即便是在拜登政府内部,对于究竟要不要取消对华关税也存在巨大分歧。就在雷蒙多表态后不久,当地时间6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华盛顿国际贸易协会的讲话中表示,通胀是可怕的,损害了美国人的钱包,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原因,“仅靠关注对华关税是不够的”。 针对中美关系,戴琪也有最新表述,用她的话来说,拜登政府应该用一种“深思熟虑、战略性和从容不迫的方式”来全面管理中美关系。 在赵眀昊看来,戴琪言下之意,是在提醒拜登政府将关税问题放在更大的对华战略中去考量,“关税依然会是美方对华施压的重要筹码,但美国的贸易官员更想超越关税层面,同中国展开经济博弈,例如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逼迫中国作出更多让步,推动相关国家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与此同时,美国也通过不断加大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接触,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当地时间5月23日,拜登政府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作为强化与印太国家经济关系的基础;一周后,拜登政府又与民进党当局宣布启动所谓的“美台21世纪贸易协定”。“美方一系列动向,究其本质都是为了将中国排除在由其主导的经济体系之外,建立一个所谓的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赵明昊说道。 赵眀昊进一步强调,在美方政策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把有确定性的国家、区域、市场牢牢抓住,把落实RCEP、推进加入CPTPP谈判等作为抓手,将双边、多边经贸关系再巩固、再提升,更好地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
  • 《众多机构看好电动车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3
    • 宁德时代(300750,SZ;前收盘价195.70元)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公布了其200亿元非公开发行的认购对象,其中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瓴资本)出资约1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宁德时代的非公开发行认购名单堪称大佬云集,除了高瓴资本,还有不少国际投行纷纷解囊认购。而在宁德时代此次非公开发行认购落选的榜单中,也可以发现不少知名国际投行的身影,包括高盛、美林等。   众多机构和大佬对宁德时代如此看好,与电动汽车的前景不无关系。今年6月初,海南省委书记、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就表示,海南到2030年将不再销售燃油汽车。   高盛等知名投行认购落选   7月17日,宁德时代收盘价为195.7元/股,本次非公开发行的价格为161元/股,认购锁定期为6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宁德时代非公开发行价格相当于发行底价129.67元/股的124.16%。此次非公开发行共计收到38家投资者回复的《申购报价单》,其中高瓴资本的报价区间为155.86元至161.98元。   高瓴资本出资100亿元,将取代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博瑞荣合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位置,成为宁德时代第九大股东。   除了高瓴资本之外,认购方还包括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UBS AG、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J.P. Morgan Securities plc等。   而在此次认购的落选名单中,也不乏Goldman Sachs International(高盛)和Merrill Lynch International(美林)这样的知名国际投行。   众多机构大佬如此看好宁德时代,与电动车的前景不无关系。   GGII(高工锂电)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相较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6%。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例仅为4.68%,而根据工信部2019年1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   预计募投项目年入343亿   此次宁德时代募集的资金拟投向5个项目。其中,“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三期)”和“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新增锂离子电池年产能分别约为16GWh、24GWh、12GWh,总计约为52GWh。   对于产能扩张,宁德时代表示,是为了“迎接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满足市场和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宁德时代此前发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估计,此次募投的前三个项目预计产生年收入约343亿元,净利润约30亿元。   对于电化学储能前沿技术储备研发项目,宁德时代表示:“本项目作为公司研发体系的一部分,不进行单独的财务评价。本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提升企业动力及储能电池技术研发水平,储备研发人才。从长远目标来看,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处于下滑趋势中。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宁德时代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3.70%、36.29%、32.79%、29.06%。宁德时代就此分析称:“2017年以来,受动力电池产能快速提升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动力电池系统售价降幅增大,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2020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一骑绝尘,远远超出竞争对手。GGII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以864万K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冠军,LG化学以250.7万KWh装机量位列第二,比亚迪以247.7万KWh的装机量位列第三。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约35.2万辆,同比下降42%,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7.5GWh,同比下降42%。其中,装机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约16.44GWh,占总量的94%。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不及预期。在排名前十企业中,6家企业同比增速为负,4家企业同比增速为正。剔除LG化学、松下,仅中航锂电和塔菲尔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正增长,增速分别为54%、15%。”GGII称。   此外,GGII数据显示,外资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松下加速渗透国内动力电池市场,2020上半年在国内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分别为14.34%、2.07%。(来源:每日经济新闻)